盡孝25年,為媽媽梁桂茹送終
2004年年底,因為家庭的原因,廖良開退伍了。
回到家鄉以後,廖良開帶著妻子趙靜,來到了成都打拚。
他們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主要承接婚禮、證件照等攝影錄像工作,廖良開每天忙前忙後,妻子就幫他打下手。
雖然生活十分忙碌,可廖良開為烈士戰友盡孝的心一刻也沒有變過。他照顧好在農村老家生活的親生父母時,也經常抽空去東北,探望自己的另一對父母。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時候的趙靜有了身孕。
因為地震的破壞,造成通訊中斷,劉銀智夫婦打了無數次電話都聯繫不上廖良開,這讓兩位老人急得茶飯不思。
廖良開知道劉銀智夫婦會擔心自己,在地震之後,他安頓好自己的妻子,然後走了很遠的路程,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打電話的地方,向兩對父母報了自己的平安。
幾個月後孩子出生,劉銀智夫婦得到消息喜出望外,他們忙活了很久,給廖良開繼續了一個大包裹。
翻開包裹一看,裡面是梁桂茹親手縫製的嬰兒衣服鞋帽,中間還夾了一封信,信上表達了兩位老人的思念,以及對廖良開做父親的祝賀,還有怎麼帶好孩子的注意事項。
撫摸著那些精緻的衣物,讀著那令人感動的手寫信件,廖良開仿佛看到了長白山腳下的兩位老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針一線縫製、在老舊的木桌上一字一句書寫。
他熱淚滾滾,一滴滴打在了信紙上,久久不能自止!
時間一年年過去,從西南到東北,相距千里之遙的兩個地方,牽上來一條特殊的感情線。
有時候是廖良開一個人去探望,有時候是帶上妻子和孩子來回奔波,看著劉銀智夫婦一天天老去,廖良開的心裡有莫名的心酸。
但對於老兩口來說,能夠看一眼兒子、兒媳和孫子,他們就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
好人骨子裡的善良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除了照顧烈士戰友的父母外,這些年來,廖良開還資助了幾個貧困學生上學。
有一個名叫燕子的小女孩,父親已經過世,母親身體殘疾無法工作,生活十分困難。
在廖良開的長期資助下,燕子能夠繼續讀書,考上大學,後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
除此之外,每當看在街上或者周圍的群眾有困難需要幫助,廖良開總會毫不猶豫地搭把手,有時出錢、有時出力,儘管他自己的生活也並不是十分富裕。
看望父母
2017年春節,廖良開帶著妻子和9歲的兒子回吉林陪兩位老人過年,一家人歡歡樂樂度過了春節。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到了廖良開返程的時候,媽媽梁桂茹為他們收拾行李,將他們送到車站,拉著廖良開的手不肯鬆開,眼裡充滿了不舍。
廖良開給了媽媽一個擁抱,告訴她不久後自己會再來看她,然而這一去,竟然成了母子二人的永別!
當年7月26日,廖良開接到了爸爸劉銀智打來的電話,母親於當天中午突然辭世。
收到消息後的廖良開站都站不穩,當時他正在店裡,立馬走出門外,向著東北方向跪了很久。
梁桂茹是因為多年的糖尿病導致的腎衰、心衰過世的,廖良開一面安慰爸爸,一面央求他等自己,讓他送媽媽最後一程。
7月27日下午四點,幾經輾轉之後,廖良開終於趕到了殯儀館,對著梁桂茹的遺容,淚如雨下。
「親愛的媽媽,你怎麼突然離去了?我們母子離得太遠太遠了,開兒沒有照顧好您,心裡真的好難受,好愧疚……」
在梁桂茹的靈堂前,廖良開長跪不起,直到父親劉銀智將他拉起來,他只好跟著周圍的幾個姐姐一起守靈。
在梁桂茹遺體火化那天,廖良開召集了很多當年在新兵連時的戰友,他們既是廖良開的戰友,也是劉繼強的戰友。
一行人站成一排,莊嚴肅立,向烈士的母親、自己尊敬的「媽媽」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在送行的現場有二三百人,有親戚朋友,也有很多自發的村民,他們一來尊敬英雄的母親,二來為梁桂茹和廖良開深厚的母子情誼所感動。
處理完老人的後事後,廖良開又在吉林多住了幾天,他每天晚上和父親劉銀智同床而睡,陪他聊天聊到深夜。
劉銀智催促廖良開回家,因為他知道兒子還有自己的父母和工作,廖良開只好答應8月1日建軍節回去。
在建軍節的前一天晚上,父子二人並頭躺在炕上,都無法入睡。
如今母親不在了,廖良開想讓劉銀智跟隨自己去四川,方便以後照顧。
劉銀智說自己在吉林住慣了,這兒有他的根,況且他還有女兒,是離不開家鄉的。
廖良開只好作罷!父子二人暢談了一宿,劉銀智突然感嘆道:
█東方金報網HTtp://Www.dfjb.net██「開兒,你心地這麼善良,是不是上天專門派來幫助弱者的?」
廖良開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爸,我不是上天派來的,我是國家和部隊培養出來的。雖然現在退伍了,但身上的使命感沒有忘記,那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母親去世後,廖良開回東北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歲月在流逝,父親在衰老,真的是見一面就少一面,他要讓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
從1997年到2022年,廖良開替烈士戰友盡孝25年,盡職盡責做好一個兒子的該做的事情。
2017年,他榮登「中國好人榜」,第二年被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授予「誠信之星」。
2019年9月,廖良開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沒有心中的善良、責任和人間大愛,何人可以做到如此?
這些輝煌的榮譽,廖良開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