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建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了。現如今,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處於穩步提升當中。
作為名列全球第四的支付貨幣,人民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人民幣更是數十億國人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強力保障。
由於消費理念不同,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積攢存款無疑是家庭生活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銀行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顯了出來。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初,我國不同規模的銀行共有四千多家。這些銀行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按理來說,老百姓將錢存進銀行不僅非常安全,而且還能「以錢生錢」換來利息。
但在2015年8月的這天,雲南徐老太在銀行取款時卻遇到了件怪事情:自己當初存入銀行的5萬元,70年後竟然只能取出50元!
為了找回存款,老太太幾乎跑遍了當地所有的銀行。可得到的答覆卻只有一個:50塊錢已是最妥善的賠付。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辛勤存款五萬元,徐老太的銀行存單「失而復得」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已經好幾年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老百姓們開始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雖然早已擺脫了戰爭的侵擾,但當時的中國因為生產能力有限,仍舊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家家戶戶的經濟收入十分有限。
那時候,這位在銀行存入五萬元「巨款」的徐老太還只是雲南昆明一戶人家的兒媳婦。
結婚之後,年輕的徐桂仙聰明能幹,她的丈夫也非常勤勞,一家人辛苦勞動大半年維持生計不成問題。除了滿足日常開銷外,徐桂仙和家人們還能攢下點額外的積蓄。
時間一長,家中的閒錢也就多了起來。在同丈夫簡單地商量過後,徐桂仙決定將這筆錢存到國有銀行裡面。
在當時,農村人存錢並不多見。即便家中有了閒錢,也只是拿到供銷社裡去換點日常用品罷了。
但徐桂仙這麼做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把錢存到銀行里不僅可以「以錢換錢」生出利息,而且還能在將來困難的時候取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由此可見,徐桂仙對這筆存款是寄予厚望的。這是一家人辛勤勞動賺回來的血汗錢,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動用。
1953年4月的一天,徐桂仙興致勃勃地來到雲南昆明一家國有銀行的分行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