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建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了。現如今,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處於穩步提升當中。
作為名列全球第四的支付貨幣,人民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人民幣更是數十億國人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強力保障。
由於消費理念不同,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積攢存款無疑是家庭生活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銀行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顯了出來。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初,我國不同規模的銀行共有四千多家。這些銀行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按理來說,老百姓將錢存進銀行不僅非常安全,而且還能「以錢生錢」換來利息。
但在2015年8月的這天,雲南徐老太在銀行取款時卻遇到了件怪事情:自己當初存入銀行的5萬元,70年後竟然只能取出50元!
為了找回存款,老太太幾乎跑遍了當地所有的銀行。可得到的答覆卻只有一個:50塊錢已是最妥善的賠付。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辛勤存款五萬元,徐老太的銀行存單「失而復得」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已經好幾年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老百姓們開始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雖然早已擺脫了戰爭的侵擾,但當時的中國因為生產能力有限,仍舊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家家戶戶的經濟收入十分有限。
那時候,這位在銀行存入五萬元「巨款」的徐老太還只是雲南昆明一戶人家的兒媳婦。
結婚之後,年輕的徐桂仙聰明能幹,她的丈夫也非常勤勞,一家人辛苦勞動大半年維持生計不成問題。除了滿足日常開銷外,徐桂仙和家人們還能攢下點額外的積蓄。
時間一長,家中的閒錢也就多了起來。在同丈夫簡單地商量過後,徐桂仙決定將這筆錢存到國有銀行裡面。
在當時,農村人存錢並不多見。即便家中有了閒錢,也只是拿到供銷社裡去換點日常用品罷了。
但徐桂仙這麼做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把錢存到銀行里不僅可以「以錢換錢」生出利息,而且還能在將來困難的時候取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由此可見,徐桂仙對這筆存款是寄予厚望的。這是一家人辛勤勞動賺回來的血汗錢,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動用。
1953年4月的一天,徐桂仙興致勃勃地來到雲南昆明一家國有銀行的分行里。
進入銀行大廳後,工作人員非常熱情的接待了徐桂仙。在當時,往銀行里跑的農村人並不多見。業務人員看出了徐桂仙的擔憂,非常耐心的替她辦理了存款的相關手續。
最後,業務員將一張五萬元的存款單遞到了徐桂仙的手裡,叮囑她一定要將存單收留好,將來可以憑藉這個取出存入的五萬元還有利息。
聽完這話,徐桂仙這才放下心來。她下定決心回去以後要好好保管這張五萬元的存單,等到將來家裡遇到啥急事了,這筆錢說不定就可以派上大用場。
解放初期,農民們的勞動生活是充實而又辛苦的。家家戶戶整天都忙碌在政府分配給自己的土地上,徐桂仙和丈夫也是這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沒過多久,一家人就適應了這筆存款給他們帶來的喜悅,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這張五萬元的存單一直被徐桂仙小心翼翼的保留著,她和丈夫也始終都沒動過這筆錢。
有了孩子之後,徐桂仙再也沒有時間盤算自己的存款了。忙碌的家庭生活讓她漸漸遺忘了這五萬元的存在,存款單也不知被家裡人放到哪裡去了。
2012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徐桂仙和丈夫商量著要翻修房屋的時候,這張舊得發黃的存款單竟被兒子意外翻了出來。
看到自己當初辛苦積攢的這五萬元,徐桂仙心裡百感交集。在同丈夫簡單商量過後,已經年過古稀的徐老太決定立馬取出這五萬元。
畢竟她們夫妻二人如今的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這筆錢取出來正好可以補貼家用。
銀行取款被「拒絕」,徐老太為萬元存款奔波數年
從1953年開始算起的話,徐桂仙的這五萬元存到銀行里已經快六十年了。要不是兒子發現的及時,這筆錢說不定將會「永不見天日」。
看到自己當初丟失的存單又找了回來,徐桂仙和家人們非常開心。五萬元在那個年代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筆存款在銀行里放了那麼多年,還不知道生出了多少利息呢?
找到存單後,徐桂仙和丈夫越想越激動。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徐老太決定第二天就去銀行把錢取回來。
2012年5月中旬,徐老太帶著自己皺巴巴的存款單來到了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家銀行當中。
看到大廳里擠滿了辦理業務的銀行客戶,徐老太緊張的捏了捏自己懷中的存款單。畢竟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銀行要是不承認自己在這裡存過錢,那這五萬元不就再也取不出來了嗎?
就在徐老太猶豫著要不要繼續排隊取款的時候,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已經貼心的將她帶到了櫃檯前。
「老人家,您要辦理什麼業務啊?」聽完銀行櫃員的詢問後,徐老太緩緩地從懷中取出了那張五萬元的存款單,隨後便遞給了眼前的業務員。
「我是來這取錢的,這是存單,你看看」,說完這話,徐老太便緊張的望著眼前的業務員,生怕自己的存單又被弄丟了。
而在看到徐老太遞過來存款單後,經驗豐富的銀行櫃員也是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隨即就拿著存單跑進了身後的的辦公室里。
見此情景,徐老太心頭一驚:自己的存款過去這麼多年了,難不成銀行是要「賴帳」了嗎?
就在老太太暗自思量的時候,銀行櫃員拿著那張發黃的存款單從一旁的辦公室里走了出來。見到徐老太后,業務員簡單的說道:「老人家,您這個存單有些年月了,現在我們只能給您兌換50元。」
聽完這話,急等著拿錢徐老太立刻激動地說道:「什麼?不可能啊,我這是五萬元的存款,你們給我50算怎麼回事啊?」
看到老太太如此著急,一旁的工作人員立馬耐心的解釋道:「老人家,您這是1953年的存款,連本帶利的換算到就今天,也就只能取出20塊錢,給您50已經是很照顧您了。」
眼見大廳里的圍觀群眾越聚越多,徐老太便也不再爭辯,只是從櫃員那裡要回了自己的存款單,然後異常氣憤的走出了銀行大門。
真是豈有此理!五萬塊錢存了這麼多年,連本帶息的算下來竟然才值50塊錢。走在馬路上的徐老太越想越氣,一定是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在合起伙來騙自己。
為了取回自己的五萬元,徐老太當即又從其他幾家銀行走了進去。但得到結果都一樣:最多只能取回50元。
回家之後,徐老太越想越不對勁,銀行里存錢怎麼還能越存越少了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毫無疑問,一定是這幾家銀行聯合起來想「糊弄」自己。這五萬元是她親手存進銀行的,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取出來。
為了找回存款,徐老太決定要將這一情況上訴給有關部門,讓政府為自己做主。
幾天之後,徐老太找到了昆明市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想通過這種渠道找回自己的「萬元存款」。
簡單了解的事情的經過後,相關部門為老人提供了一份市銀監局的書面答覆和一份蓋有中國人民銀行官渡區支行印章的證明材料。
沒過多久,徐老太便拿著兩份相關文件再次走進了昆明市的幾家銀行當中。
但令她沒想到的是,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在看完這些證明材料後,仍舊錶示這張存單最多只能兌換50塊錢。雖然還是沒能取回存款,但徐老太對此卻並不灰心。
在之後的幾年裡,老太太一直在向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這種情況。銀行那邊她也去過很多次了,可這筆存款始終就是取不出來。
為取存款徐老太怒砸銀行,處理結果最終出人意料
2015年8月的這天,像往常一樣,已經為取款奔波了好幾年的徐老太再次來到了昆明市的一家銀行當中。
老太太將自己這些年來找到的證明材料統統擺在了銀行櫃檯上,想要取回她的五萬元存款。見此情景,業務員在請示了領導之後,當眾核算了老人這筆存款的本金和利息。
銀行里的工作人員耐心的對徐老太的說道:「真是不好意思,老人家,我們已經核算過很多遍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您的這筆存款現在的確只能取出20元。看您年齡大了,我們就給您算成50元吧,您看怎麼樣?」
聽到銀行還是不肯如數「還款」,徐老太站起身來憤怒的說道:「這麼多年了,我的5萬元怎麼就變成50元了?依我看,你們銀行這是在欺負人!」
說完這話,徐老太顫巍巍地走到了銀行門口,順手拿起了自己立在牆邊的拐杖。
就在工作人員都以為老太太將要回家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件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只見徐老太費力的舉起自己手中的拐杖,憤怒的砸向了銀行的玻璃大門!
等到保安趕過來的時候,玻璃門已經被老太太敲出了一個大口子。「嘩啦」,「嘩啦」,在眾人驚愕的眼神中,老人竟然直接用手中的拐杖砸碎了銀行的玻璃大門。
看著滿地散落的玻璃片,反應過來的工作人員立刻將憤怒的徐老太攙扶到了一邊。事已至此,無可奈何的工作人員只得打通了報警電話,想要民警出面協調此事。
沒過多久,幾輛警車就停在了銀行門口。在了解到事情的經過後,警方立刻派出調解人員同老人展開交流。
見到警察來了,老人立馬坐起身來哭訴道:「銀行差我五萬元,怎麼都不肯賠償我……」
在警方和現場工作人員的勸說下,徐老太的情緒開始穩定了下來。
調解人員耐心的表示:「老人家,這麼多年過去了,您這張存單里的五萬元早就貶值了,放到現在的確只值20元啊。」聽到民警都這麼說了,老人便也大致明白存款的事情了。
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中,徐老太將那張發黃的銀行存單小心翼翼地塞進了口袋裡,然後拄著拐杖緩緩走出了銀行大門,隨後便消失在了圍觀的人群之中。
事發之後,徐老太向銀行「追討」存款的事情很快就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那麼為什麼老太太的五萬元存款會貶值得如此之快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七十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迅猛,空前繁榮。
建國至今,新中國已經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了,徐老太存入銀行的這五萬元應該屬於第一套人民幣。
由於通貨膨脹的問題,首套人民幣面額較大。隨著新中國經濟發展逐漸趨於穩定水平,人民幣的購買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正常換算下來 ,徐老太存入銀行的這五萬元只相當於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五塊錢。加上利息,現如今老人最多只能在銀行里取出20元。
毫無疑問,銀行是沒有義務為老人支付萬元「賠款」的。考慮到徐老太的家境並不富裕,銀行特意為老人額外追加了30元的利息,當然這也值得我們的理解和同情。
結語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中國的銀行機構還是很有「溫度」的。民生無小事,為人民服務才是我們黨和政府最首要的職責。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應當得到更廣泛的關注,這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了取回存款,徐老太不惜砸壞銀行大門。在很多人看來,這位老人似乎「不可理喻」。但將心比心,人與人之間更應該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充滿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