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追夫只用了6天,丈夫去世後,她獨守骨灰盒生活16年

2024-06-09     昀澤     6171

朱逢博不僅有「中國夜鶯」之美稱,而且還是我國的新民歌之母,

《北風吹,扎紅頭繩》《喜兒哭爹》《請茶歌》《美麗的心靈》《滿山紅葉似彩霞》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她的代表作,

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但朱逢博最為人所稱道的,還是她與丈夫施鴻鄂之間至死不渝,感人肺腑的愛情,

從朱逢博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縮影,那個時代的愛情,

既純真,又美好。

朱逢博:追夫只用了6天,丈夫去世後,她獨守骨灰盒生活16年

朱逢博1937年出生於濟南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是我國著名水利專家,母親是一名老師,

在父母的影響下,朱逢博從小就志存高遠,立志要做中國的居里夫人。

1955年,18歲的朱逢博如願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她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各項專業課都是滿分,

而且才情卓越,懂書畫,通詩文,尤其喜歡朗誦和話劇,就連說俄語也不在話下,

因此,很多同學都把她當成第二個林徽因,可是,卻沒有人敢做徐志摩,因為她實在是太過優秀了。

朱逢博:追夫只用了6天,丈夫去世後,她獨守骨灰盒生活16年

朱逢博走上音樂的道路,既是意外,也是必然,她在音樂上的天賦,就像是黑夜裡的夜明珠那樣難以掩蓋。

當時,建築系實行的是6年制,每個學生都需要到工地實習一年半才能畢業,

朱逢博就在工地實習的時候,參加了一次同濟大學組織的慰問演出,

她在歌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中擔任領唱,而台下坐著的,就有上海歌劇院的領導。

朱逢博一張口,那甜美、悅耳的聲音就像泉水般淌出,她清晰的吐字就像一粒粒珍,

撞擊著台下每個聽眾的心。

朱逢博:追夫只用了6天,丈夫去世後,她獨守骨灰盒生活16年

上海歌劇院的領導愛惜朱逢博是一個人才,便把她當成寶貝一樣,調到了歌劇院,

並且特意送她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

短短5年,朱逢博就開始在歌劇院嶄露頭角,主演了《紅珊瑚》《劉三姐》《社長的女兒》《嘉陵江怒濤》等多部歌劇,

但令她名動上海灘的,還是她所演唱的《白毛女》,尤其是《喜兒哭爹》一段,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經典。

朱逢博:追夫只用了6天,丈夫去世後,她獨守骨灰盒生活16年

在上海歌劇院,朱逢博是最為特殊的一個演員,領導對她三令五申,讓她在30歲之前一定不要談戀愛,更不能結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