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朱逢博用命令的口氣來掩飾自己的羞澀,可在她走過施鴻鄂身邊的時候,還是流下了兩行清淚,
那是幸福的淚水,一株樂壇上的並蒂蓮,在這個夜晚盛開。
1967年8月1日晚上,在上海黃浦江畔的一間十平米的房子裡,朱逢博挽著施鴻鄂的胳膊,
熱情的為客人遞煙,倒水,發喜糖,房間牆上大大的紅色喜字,告訴了所有人這是一場婚禮。
當時,朱逢博和施鴻鄂雖然都是歌劇院裡的歌唱家,可兩人所拿的工資卻是不多,
就連這間十平米的婚房,也是歌劇院為他們提供的。
在狹小的空間內,擺著一架二手的鋼琴,在房間的另外一角,則擺放著兩張鋼絲床,床頭是一個小小的書架,
上面擺滿了關於音樂的書籍。
歌劇院的同事看著房間裡的擺設,開玩笑說:
「這才像音樂家的家。」
結婚之後,朱逢博的事業迎來了高峰,從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她帶領藝術團在國內外舉行了上千場演出,
還為上百部影視劇錄過主題曲和插曲,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天雲山傳奇》和《廬山戀》,
並且還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的最佳音樂演唱獎。
短短十幾年,朱逢博就在藝術上取得了別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成就,她不僅被評為中國十大女高音歌唱家,
而且還獲得了藝術家終身成就獎以及金唱片獎。
就連後來成名的李谷一都甘拜下風,說:
「我唱的遠沒有老姐姐唱的好,她唱女主角的時候我還在拉大幕。」
1985年,已經快50歲的朱逢博逐漸告別了舞台,她的體力已經大不如從前,
於是她成了中國首個輕音樂團,並且擔任團長,帶著團隊四處演出,策劃各種音樂會,
為中國歌壇培養新生力量。
2000年,年過花甲的朱逢博正式退休,但仍沒有停止帶學生,
退休之後,她有了大把的時間陪伴丈夫,每天清晨,兩人都會一起到公園裡散步,
興致來了,還會即興來一場二重唱,結婚幾十年,兩人的愛情愈加醇厚。
可是,這樣平靜幸福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2008年的時候,施鴻鄂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去世,
71歲的朱逢博痛苦難當,在丈夫下葬那一天,她抱著丈夫的骨灰盒遲遲不鬆手,並且對兒子說:
「你真的就忍心,讓你父親孤零零一個人躺在冰冷的地下嗎?」
兒子也哭了,最終他決定順從朱逢博的意願,就把父親的骨灰盒放在家裡,而且就擺在朱逢博臥室的桌子上,
朱逢博交代兒子:
「等我哪一天走了,你再把我們倆埋在一塊,我們下輩子還要在一起。」
朱逢博雖然對施鴻鄂情深似海,但她也是一個念頭通達的人,她並不認為丈夫去世就是愛情的結束,
她認為,只要自己還活著一天,還能記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他們的愛情就一直都在。
丈夫去世之後,朱逢博的生活還是像以前那樣規律,而且她很注重自己的儀態,
不管是穿衣還是打扮都盡顯優雅,每逢過節,她還會為丈夫盛一碗飯放在桌上,
問丈夫自己今天漂不漂亮。
最美的愛情,不必驚天動地,也不必死去活來,
最美的愛情,就應該像朱逢博和施鴻鄂這樣,涓涓細流,潤物無聲。
即便施鴻鄂已經去世16年,朱逢博依然積極樂觀的生活,她還會對丈夫說:
「我現在生活的很好,勿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