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琳
故事來自生活中的瑣事,有所改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過度理解。感謝!
問大家一個問題,我爸在我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是我媽一個人拉扯長大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管我媽和我有多難,爺爺奶奶也好,叔叔,姑姑還有大伯也罷,從來沒有幫過我們,還落井下石了好幾次。
這種前提下,我奶奶生病住院,我媽需要分攤醫藥費嗎?如果我媽沒有這個義務,我作為孫女,有這個義務嗎?
前段時間,我奶奶生病住院,還動了手術,前幾天剛出院。姑姑給我媽打電話,說一家人聚一聚,提前過端午節,讓老人家開心一下。我媽很高興,這是把自己當成一家人,於是她立馬就答應了,還非要讓我一起去。說知道了奶奶出院了,我這個孫女不去看一下,說不過去。我不想去,但拗不過我媽,後來還是買了一些水果和營養品,下班後和我媽一起過去了。
我後來意識到,幸好我一起過去了,不然我媽肯定會答應姑姑提出來的要求。到了老房子,人倒是都到齊了,就是氛圍壓根就不是姑姑所謂的一家人聚一聚,讓我奶奶高興一下。畢竟大家都空著手,只有我媽買了東西。我媽也意識到了,但來都來了,又不能走,於是只能先問了一下婆婆的身體情況,然後開始沒話找話,趕緊把水果拿出來,招呼大家一起吃。
大伯作為家裡的大哥,努力朝我們扯出一個笑容。他一直都瞧不起我們,對我和我媽,從來沒啥好臉色,所以這個勉強的笑容,讓我更加不安。大伯說了一堆話,但總結起來的意思就是奶奶這次生病住院,雜七雜八用了十幾萬。這筆錢自然不可能是某個子女一個人承擔,畢竟數目不小,所以只能平攤。
大伯說大家體諒我媽不容易,原本需要承擔2萬2千元,把零頭抹掉,承擔2萬就行。我心中冷笑,先不說我媽要不要承擔這筆錢,就說要算帳,是不是要拿出明細來。就這麼嘴巴一張,說花了多少,就花了多少了?不過我是晚輩,我不好說什麼,就只能先閉嘴。內心希望我媽要給力,可不能啥都答應下來。
我媽有點尷尬,說自己以前為了多賺點錢養大孩子,就沒交社保。如今還在打零工湊錢,想要過幾個月到了歲數之後,一次性交了,以後每月有2200左右的退休金可以拿。還說女兒也在幫忙湊錢,可能實在沒辦法拿出2萬來。我媽不同意,大伯他們都火了,姑姑頭一個朝我媽發難。
姑姑說:「你能不能別哭窮?這裡坐著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誰就容易了?我們已經幫你考慮,都抹掉零頭了,你可不要不知好歹。」還沒等我媽說話,大伯又開口了,臉色難看,語氣很差,大伯說:「不要得寸進尺,住院的時候,大家輪流陪護,你說要打工,請不了幾天假,就陪護了一天。我們也沒為難你,都忍了,如今要是你連錢都不準備平攤,那我們可不答應,這可是為人子女的義務。」
我媽說不過他們,嘟嘟囔囔,想要答應。我滿腦子都是憑什麼,趕緊阻止我媽,然後開口了,我說:「奶奶生病,醫院陪護也好,承擔醫藥費也罷,都是我爸的責任,原本就和我媽沒有關係。更別提我爸去世了,這些事情和我媽就更沒有關係了。而且我媽手裡頭沒錢,就算有,也不可能給2萬。」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