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死了,我兒子還錢」,男子肝癌晚期,借錢修路,後來怎樣

2024-06-11     緣分     6520

2014年,廣西永福縣的一個偏遠村子裡,機器聲轟鳴,塵土到處飛揚。

不遠處,一張躺椅上,躺著一位瘦弱的男子,旁邊放著一水壺,男子手拿一台對講機,正在指揮修路。

躺在椅子上的男子叫黃元峰,當時45歲,是個肝癌晚期患者。

黃元峰已病入膏肓,可他為何不在家安心養病,卻要在這寒冬里,忍著病痛指揮修路呢?

回顧「我死了,我兒子還錢」,男子肝癌晚期,借錢修路,後來怎樣

01

黃元峰的家在廣西桂林的小江屯,那裡是個民風淳樸的瑤族村寨,居住人口不到200人。

村子被重山環繞,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條狹窄的黃泥路。

每逢下雨,黃泥路就處處積水、泥濘不堪,或路基被山洪沖毀,車輛常年無法通行。

因為交通不便,村民大都收入偏低,山寨生活貧苦。每次路過這條黃泥路,村民們都只會發發牢騷,卻沒有人想過怎麼去改變現狀。

為了生存,村裡的青年人幾乎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1994年,二十多歲的黃元峰也跟著村裡的同齡夥伴外出闖蕩,但他心裡卻時刻記著家鄉的黃泥路。

他心裡清楚,「要想富,先修路」,黃元峰當時就立下誓言,等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為村裡修出一條好路。

回顧「我死了,我兒子還錢」,男子肝癌晚期,借錢修路,後來怎樣

在外打拚了近20年,黃元峰一直記著修路的承諾,想再乾上幾年,有了足夠的錢後,就回家修路。

然而,一場變故打破了他的原有計劃。

2014年5月,黃元峰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就去醫院檢查,檢查報告出來,他感到眼前一片黑暗。

「肝癌晚期!怎麼可能?」

這一消息對黃元峰和家人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他怎麼都想不到,自己才45歲,怎就癌症晚期了?一時間,一家人的頭上都籠罩著陰雲。

黃元峰內心經歷了一陣痛苦的掙扎後,漸漸接受了現實,他冷靜下來,突然不再恐懼、痛苦,而想到更多的是,家鄉那條泥濘不堪的小路。

黃元峰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倒下,要振作起來,兌現對家鄉的承諾。

於是,黃元峰積極配合治療。他做了部分肝切除手術,手術後生命可以延長一段時間,多則兩三年,少則幾個月。

回顧「我死了,我兒子還錢」,男子肝癌晚期,借錢修路,後來怎樣

黃元峰知道中晚期肝癌治癒機率是微乎其微的,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決定跟死神賽跑,兌現自己修路的承諾。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