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成為了「跨國公司」,這裡面的貓膩很明顯。更為重要的是,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懶人外匯」,以炒外匯為主,目標人群,是那些不懂外匯市場,卻想要開源的人。
所以,IGOFX打出去的口號,是「躺賺」,也是「只賺錢,不賠錢」。
類似於外匯詐騙的事兒,其實在90年代就發生過,錢宏以低價兌換外匯為名,前期的小額資金,他拿自己的錢去填虧空,取得信任後,大筆訂單飛來,他立馬卷錢跑路,在海外流浪,直到2001年,才從南美洲押解回國。
但是,錢宏所欺騙的,是大公司,並不是具體到個人。等到了網際網路成熟起來,人人都接受了「金融科技」這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都滿足後,一把無形的鐮刀,無情地揮下。
張雪嬌的神秘老公是IGOFX的股東,在2017年初,IGOFX還沒有打入國內,急需一個總代理。張雪嬌的婚姻,實則是一場交易,她結婚,拿到了ICOFX總代理,然後神秘老公在馬來西亞操作。
這樣的夫妻檔,看起來很般配,不過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他們製作的平台,有多少水分?若是張雪嬌明明知道這是一個騙局,她還會勞心勞力地推銷嗎?
暫且不論。在張雪嬌成為了總代理之後,她發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先是打出了「躺著賺美金」的口號;接著把收益率美化,比如一年可以賺7倍,兩年可以賺66倍;還有設立了分紅線、「拼式」的人拉人、獲獎勵。
這麼一來,當有人介入IGO時,他們奔著「躺賺」乘興而去,等到「拼式拉人」以及「區代理」的遊戲規則出來後,這些客戶,又成為了吸血鬼,把自己的親朋好友拖下水,只為了賺取親朋好友腰包里的獎勵。
在張雪嬌的下一級代理中,那些代理還可以一睹芳容,留下合照。
不敢說跟張庭式的微商模式差不多,只能說一模一樣。
這麼一個「金融科技」加上瘋狂的傳播,40萬人為了「躺賺」付出了代價。不過,有些人利益薰心,學張父一般,舉債加入IGOFX,最後落了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這模式一直持續了半年。半年間,有人提出質疑,也專業人士,點明IGOFX沒有營業執照,是傳銷,有些人即使止損,把資金提出來,也有些人深信不疑,看著數字財富的暴漲,幻想著一夜暴富。
等到了2017年6月8日,一場「金融非典」,猝不及防地向40萬人襲來。
三、
那天,英鎊對美元的匯率下跌200點以上。IGOFX的噱頭是外匯,自然跟外匯市場掛鉤,一跌,肯定要及時止損,拋出。
但是那40萬人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止損線設置在85%,但止損線形同虛設,根本止損不了。若是親眼看著白白蒸發也好,令他們更加憤怒的是,在6月8日後,資金提不出來了。
所以,這是一個真正的操作盤,還是一個虛擬盤?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