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60枚金牌的舉重冠軍,退役後卻淪為門衛,因沒錢看病33歲就去世,去世時家裡僅剩300元。他生前曾說,寧肯要飯也不讓女兒練體育,如今妻女雙雙患癌。
誰能想到,如此苦難的命運劇本,卻安排在了為國爭光的舉重運動員:才力的身上。他那短暫又坎坷起伏的一生,也反映出我國退役運動員,所面臨的諸多困境。
亞洲第一大力士
1970年6月30日,一個罕見的十斤重的男嬰,迸發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聲啼哭,剛出生的他,就喝光了整整半斤奶粉。
他的降生,震驚了整個婦產科的醫護人員,大家都議論著這個胖小子,長大後肯定不一般。
他的家人眼見孩子如此壯實,便給他取名叫才力,力氣很大的力,指望著他長大後能夠憑藉一身的力氣,幫家裡分擔活計。
殊不知,這一名字卻巧合地印證了他此後的人生軌跡。
才力從小力氣確實大,但他的飯量也不小,一個人能頂五個人的飯量,這可愁壞了家裡人,天天祈禱著這孩子能夠快快長大,自己養活自己。
要知道,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讓他一人吃飽,其它人就得挨餓,無疑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好在才力的力氣也不負所望,年僅五歲,便可徒手拎起三十斤的糧食,為父母分擔不少的家務。
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才力的這身蠻力,也時常令他感到苦惱。
比如在跟小夥伴打鬧時,自己分明只是輕輕一推,卻把小夥伴推得人仰馬翻,哭喊連天,搞得大家都以為他欺負人,不敢再靠近他。
在學校里,才力也時常因為過於肥胖的身體,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和霸凌。
久而久之,才力的性格也變得孤僻內向了起來,厭學情緒嚴重。
於是才力便主動輟學,乾脆直接回家替父母干農活,幫父母減輕家庭負擔。
也正是在此期間,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才力,無意中被路過的某體校舉重教練看中,舉重教練一眼就看出,才力的體型,絕對是個舉重的好苗子。
如同伯樂遇上千里馬,舉重教練當即說服才力,去當一名專業的舉重運動員。
但那個年代消息閉塞,才力和他的父母,都不知道舉重是幹啥的玩意兒,還以為這教練是要把才力拐去賣了。
最終,在教練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才力一家才知道舉重運動員是為國爭光,思索再三,最終還是同意了讓才力跟著教練走。
自此,才力便正式走上了舉重運動員的道路,事實證明,他在這一領域確實天賦異稟,總是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掌握了舉重的動作要領,隨隨便便訓練幾次,就能輕鬆取得優異的成績。
很快,才力便在一眾舉重運動員里拔得頭籌,成功登上青運會賽場,輕輕鬆鬆拿下了人生當中第一個冠軍。
顯然,才力用他的實力成功證明,他天生就該吃舉重這碗飯。在眾人的驚嘆聲中,才力摘下一場又一場大型賽事的金牌,直至20歲那年,才力還成功打破亞運舉重記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大力士」。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才力
據統計,在才力舉重的八年里,他先後獲得了四十個全國冠軍,二十個亞洲冠軍,共摘下了六十枚金牌,直接成為了當時中國拿到冠軍數量最多的運動員,可謂是榮耀加身,名揚天下,更是為國爭光。
然而,一個運動員的黃金時代,也就只有那麼幾年,到了1993年時,23歲的才力,就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體能在斷崖式下滑。
對於普通人來說,23歲是正當好的年紀,但是對於才力這類長期過度消耗體能、透支健康的運動員來說,身體早已不堪重負。
尤其是舉重對於身體的損害,更是相當厲害。
看似只是這麼一舉,殊不知全身的骨骼和器官,都在承受巨大的壓力,時常有舉重運動員,在舉重之後出現內臟出血,嚴重的甚至直接骨折或是韌帶拉傷,膝蓋的磨損和心臟的壓迫更是避無可避。
年僅23歲的才力亦是如此,在他舉重的八年里,他的手部和頸部都動過手術,甚至還專門切除因常年舉重生成的厚繭。
而他的心臟狀況,也因長期高強度訓練,變得不容樂觀。
眼見自己實在是舉不動了,才力只好選擇帶著一身傷痛和榮譽,光榮退役,準備留在國家舉重隊里,今後從事舉重教練的工作,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舉重人才。
退役後淪為門衛,因沒錢看病33歲就去世
然而天不遂人願,本該名利雙收、生活無憂的才力,卻在退役後淪落到當門衛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
退役後,才力苦等了整整一年,也沒能如願當上國家隊教練,悲喜交加的是,在這一年,才力也與小自己兩歲的舉重運動員劉成菊,步入婚姻的殿堂,並很快生下女兒才巾涵。
眼見女兒出生,家裡的開銷也逐漸增大,才力的內心也越來越焦急。
即便國家給他安排了住房、每個月都有補貼,但是即便夫妻二人的補貼加起來,養活一個新生命,也是十分捉襟見肘。
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力不得不匆忙找份工作養家餬口。
但在過往八年的運動員生涯中,才力幾乎完全與社會脫節,文化水平也低,再加之身體肥胖,傷痛纏身,很多工作都完全做不了。
於是,這位昔日為國爭光、受盡鮮花掌聲的舉重冠軍,只能淪落到給體校當門衛,每月領著微薄的薪水,來來往往的人里,沒有誰會再多看他一眼。
屋漏偏逢連夜雨,剛出生的女兒體弱多病,看病吃藥的錢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這讓才力的生活狀況愈發捉襟見肘。
有時候為了多賺一點錢給女兒治病,才力時常通宵加班,高強度工作。
可誰料,到最後錢沒掙到,身體反而還徹底累垮了。
到醫院一查,才力才知道,自己身上不僅有因肥胖和練舉重時留下的隱疾,還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隨時可能在睡夢中窒息而亡。
從此,妻子劉成菊便再也不敢熟睡,每晚都要醒來很多次,試探才力的呼吸還在沒在。
妻子劉成菊
一旦聽不到才力的呼吸聲,就要立即把他叫醒,給他戴上呼吸機。
醫生還給才力下了病危通知書,告訴才力要是再不動手術,他可能就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才力看著高昂的手術費,在想想自己已經因為生活窘迫,欠了周圍人不少的錢了,於是只好拒絕手術,讓病情一拖再拖。
到後來,不止晚上睡覺時隨時可能窒息,即便在白天,才力也變得相當嗜睡,有時候上一秒還在跟人說話,下一秒卻忽然睡著了。
這樣的身體狀況,自然讓他連保安的工作也難以勝任。家庭的重擔便壓在了劉成菊一個人的身上。
劉成菊
在生命的最後那幾年裡,才力每天都在忍受渾身病痛的折磨,因為害怕彎腰時擠壓內臟猝死,才力甚至儘量不穿襪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眼見女兒才巾涵逐漸長大,才力看著如同當年的自己一般體格壯碩的女兒,時常不禁回憶起往昔,用悔恨的口吻,對妻子劉成菊說道:
「將來就算是要飯,也不要讓女兒當運動員,我只希望她可以健康地長大,過正常人的生活。」
不難猜出,飽受病痛和窮困折磨的才力,一定有許多次設想過,要是自己當年沒有跟著舉重教練走,或許也不會到如今這個地步。
金牌獎盃
如果早知會是這樣的結局,他寧願從來沒有當過舉重冠軍,從來沒有得過那些金牌。畢竟,品嘗過巔峰的滋味,就越來越難以忍受低谷。
妻子劉成菊,曾建議才力把那些金牌賣掉來治病,但才力卻只是搖了搖頭。他說,至少那些象徵榮譽的金牌,能夠證明他沒有白來這人間一遭。
2003年某晚,才力在一次進食之後突然倒在地上狂吐不止、渾身抽搐。劉成菊見狀,連忙將他送到醫院進行搶救,卻發現家裡僅剩300元了。
無助的劉成菊,只能外出借錢,找鄰居東拼西湊八百元送到醫院時,才力卻已因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3歲。
才力的死,是那樣的悄無聲息,此時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他曾是為國家拿下60塊獎牌的運動員,也沒有人會想到,為國爭光的才力,最終會因窮得沒錢治病潦草去世。
甚至於才力在死後,因為沒錢買墓地,他的骨灰一直在公墓寄存了整整三年,才入土為安。
也正是在三年後,劉成菊好不容易為丈夫湊到了幾萬塊錢的喪葬費時,相關部門才得知此事,為才力定做了一個槓鈴形狀的墓碑。
可惜的是,即便才力去世,不幸和貧窮也依舊沒有放過這個家庭,不久之後,劉成菊和女兒,也雙雙患上了癌症。
妻女雙雙患癌
才力去世後,同樣舉重運動員出身的妻子劉成菊,也沒躲過病痛纏身的悲劇:心臟病、頸椎病、糖尿病、膽結石......甚至到後來,劉成菊還被確診出了乳腺癌。
曾經那個可以舉起一百五十斤槓鈴的劉成菊,在病痛的折磨下,僅僅站15分鐘,腿就受不了,下樓梯時,雙腿也哆嗦得厲害。
接受治療的劉成菊
他們的女兒才巾涵,也繼承了父母的疾病,年僅15歲,就確診了甲狀腺乳頭狀癌,以及呼吸困難。
相依為命的母女倆人,每個月光是醫藥費都是一筆很大的支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一直到才巾涵開通微博,在網上講述自己和媽媽這些年來的艱苦生活,這悲慘的運動員一家,才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關注。
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退役運動員離開賽場後,竟然過得如此悽慘,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
而媒體也紛紛開始報道此事,體院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籌集慈善基金幫助亞洲第一力士的遺孀孤女。
劉成菊母女倆
瀋陽的一家醫院,也主動提出為劉成菊和才巾涵免費做手術。
社會的幫助,讓這對苦命母女減少了許多的負擔。而國家也由此開始重視起來,對於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關注。
時至如今,退役運動員的經濟補助和福利,相比當年都提高了不少。
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也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有安全保障,從一定程度上也延長了他們的職業壽命,不至於再像才力那樣,23歲就因滿身傷病早早退役。
不僅如此,現在的退役運動員還能得到以前運動員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機會,名氣很大的運動員,甚至還有機會接到商業代言和活動,賺取巨額收入,成為體育明星,一生不愁吃喝。
體育明星接代言
還有的運動員更是可以在退役之後,被保送到高校深造,為就業做準備。
當然,也有許多人質疑,現在的和平年代,像舉重這樣高危的運動,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因為舉重不但起不到鍛鍊的作用,還要增肥,這導致許多舉重運動員都長期被肥胖所引發的「三高」困擾,日常生活也有許多不便。
更何況,舉重無論是強行舉起來,還是舉不起來,對於身體的損傷都是不可逆轉的。
事實上,競技體育向來都是殘酷的,競技體育,跟強身健體的體育,完全不是一碼事。
尤其是國際體育競技,對於中國來說,早就承載了太多的民族情感。
曾經落後貧窮的中國,就是為了摘下「東亞病夫」的帽子,才開始大力發展體育競技的。
畢竟,在電視機里目睹中國人戰勝洋人拿到金牌,能夠極大程度激發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能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讓中國與國際接軌。
所以說,在現代社會,為體育競技付出健康為代價,看似不值得,但它所承載的巨大意義,卻是值得的。
與其糾結中國需不需要體育競技,更重要的是,如何不讓那些為了中國體育競技,付出健康的運動員們,不會寒心,而是得到他們應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