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華,今年35歲,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我還有個弟弟,叫李強,他比我小五歲,從小就被爸媽寵上了天。小時候,我總是覺得爸媽偏心,但也沒多想,畢竟他是家裡的小兒子,受到些寵愛也是應該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開始變得不對勁。我結婚生子後,和爸媽的聯繫漸漸少了,但每次回家,我都能感覺到家裡的氛圍有些微妙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爸媽總是有意無意地提起弟弟,說他們如何辛苦地幫他買房、裝修,還給他帶孩子。而我呢?除了過年過節送點禮物,似乎被完全忘記了。
前段時間,我無意中聽到一個讓我震驚的消息:爸媽竟然把兩套房子都過戶給了弟弟!我當時就火冒三丈,這明顯就是不公平!我打電話給弟弟,想質問他這件事。
「李強,你怎麼回事?爸媽怎麼把兩套房子都給你了?」我怒氣沖沖地問。
電話那頭,弟弟似乎早有準備,他輕描淡寫地說:「哦,姐,你是說那兩套房子啊?是爸媽自願給我的,他們說我更需要。」
「你更需要?你憑什麼更需要?我也是他們的孩子,為什麼我就沒有這個待遇?」我越說越氣,幾乎要吼起來了。
弟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姐,你知道的,我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而且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養。爸媽可能是覺得我比較困難吧。」
「困難?誰沒有困難?你以為我就過得很輕鬆嗎?我每天朝九晚五,還要照顧家庭,我也有壓力啊!可爸媽怎麼就看不到我的付出呢?」說到這裡,我感到一陣心酸。
弟弟又沉默了,我知道他也說不出什麼來。掛斷電話後,我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我想不通,為什麼同樣是孩子,差別就這麼大呢?
心中的怒火難以平息,我決定親自回家一趟,找爸媽和弟弟好好理論一番。
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坐在沙發上的弟弟,他看起來有些不自在。爸媽看到我突然回來,臉上閃過一絲驚訝。
「李華,你怎麼突然回來了?」媽媽試探著問。
「我怎麼就不能回來了?這個家是不是已經沒有我的位置了?」我語氣冷淡,直勾勾地盯著弟弟。
弟弟避開我的目光,低頭不語。爸爸則試圖打圓場:「李華,你誤會了,我們沒有那個意思。」
「那兩套房子是怎麼回事?」我直截了當地問,「為什麼都給了李強?」
爸爸嘆了口氣,解釋道:「李強現在確實比較困難,我們只是想幫他一把。」
「幫他一把?那我呢?你們什麼時候幫過我?」我感到一陣莫名的委屈,「我也是你們的孩子,為什麼從小到大,你們總是偏向他?」
媽媽試圖安慰我:「李華,你知道的,我們一直很愛你。只是李強現在確實需要更多的幫助。」
「愛我?你們就是這樣愛我的嗎?」我冷笑道,「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他,而我呢?我得到了什麼?」
弟弟終於抬起頭,看著我,眼神中充滿了愧疚:「姐,對不起,我知道這樣對你不公平。但我真的很需要那些房子,我保證,等我有能力了,一定會補償你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補償?你怎麼補償?你能把時間倒回去,讓爸媽重新分配房子嗎?」
我憤怒地盯著他,「你現在過得好了,就忘了我這個姐姐是怎麼幫你的了?小時候,是誰把零食分給你吃?是誰陪你一起玩?又是誰在你被人欺負的時候站出來保護你?是我!是我這個不被公平對待的姐姐!」
說到這裡,我的淚水奪眶而出。弟弟也哭了,他站起來抱住我:「姐,對不起,真的對不起。我知道我欠你的,以後我會慢慢還給你的。」
爸媽也哭了,他們或許從沒想過,自己的偏愛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
那天的爭吵過後,家裡的氣氛變得異常沉重。我獨自在房間裡待了整整一個下午,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心中五味雜陳。弟弟則一直默默地守在門外,似乎在等待著我的原諒。
晚上,媽媽敲響了我的房門,她輕聲說:「李華,出來吃飯吧,我們都在等你。」
我走出房間,看到餐桌上擺滿了我愛吃的菜。弟弟站起來,向我道歉:「姐,真的對不起,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的,不再讓你受委屈。」
爸爸也開口了:「李華,我們知道我們做得不對,以後我們會儘量公平對待你們姐弟倆。」
聽著他們的話,我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或許,這個家還是有溫暖的,只是之前被偏見和誤解所遮蔽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嘗試著和弟弟溝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困境。他也開始努力找工作,希望能夠自力更生,不再依賴父母。爸媽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的態度,開始關心我的生活和感受。
時間慢慢過去,家裡的氛圍變得越來越和諧。雖然曾經的傷痛無法完全抹去,但至少我們都在努力彌補和改變。
如今,我和弟弟都已經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我們時常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那些曾經的矛盾和爭吵仿佛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回想起那段艱難的時光,我感慨萬千。或許正是那場激烈的爭吵讓我們真正敞開心扉去理解和接納彼此吧。現在想來,那也是一種成長和蛻變的過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