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網上看一對夫婦拉著5歲的兒子去派出所改姓的新聞。
5歲的苟姓小朋友因為自己的姓氏經常被幼兒園的小朋友稱為「小苟」,甚至有的孩子學著小狗的叫聲在一起打鬧,故意刺激人。童言無忌,可苟某某小朋友不幹了,說他們是在罵人,回到家非得讓父母把他的姓改掉,不改就哭鬧,孩子的父母沒辦法來求助戶籍民警改換孩子的姓。後來,經過民警的協助,將小朋友的姓氏改為隨母姓,小朋友才終於破涕為笑。
原來,大人眼中芝麻大的小事兒到了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
一個容易諧音的姓氏,一句小夥伴們無意開的玩笑,就可能給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帶來很大的傷害。
改名字其實是種極端的應對措施,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名字的困擾呢?今天,我們就說說關於名字那些小事兒。
02
我兒子剛上小學時非常積極,新的學校,新的同學都令他興奮。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就發現他很蔫,拉著他的小手剛一問話,孩子的眼淚就下來了。
他說:「媽媽,我不想在這個班級了,同學們都給我起外號?」
我就問他同學們都是怎麼說的。
原來,兒子姓史,他的同學們就以「屎」來給他命名,都是「屎殼郎」「屎撅子」之類的。
兒子很傷心,覺得史這個姓氏讓他很沒面子。
兒子說:「媽媽,要不以後我就隨你姓毛吧!你的姓多好,毛爺爺就姓毛!」
我很淡定地笑了,「兒子,其實,媽媽上小學時,也有很多外號,你猜猜看?」
我告訴兒子,我的小同學給我起的外號更瘋狂,什麼「茅房」「「茅台」之類的,全出來了,對了,還有「毛手毛腳」和「毛毛蟲」。
兒子聽得哈哈大笑地說:「我喜歡毛毛蟲哥哥,他主持的節目我最愛看了。」
我趁機說,「姓氏是老祖宗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姓氏,同學們可能是喜歡你才和你開玩笑的,不要太介意。」
兒子點點頭,「你的姓也這樣容易起外號,我還是用我原來的吧!」接著他恍然大悟地說,「怪不得我是你兒子,原來是茅房盛產屎撅子啊!」
我……
原來,孩子的同理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當孩子處於自尊敏感期時,家長千萬不要斥責孩子玻璃心,而應該因勢導,想想自己當年小時候,理解尊重一下孩子,孩子心裡這個坎兒就邁過去了。
03
偉大領袖小時候有一個特殊的小名,也可以說是綽號,叫「石三伢子」,意思是石頭三娃子,這是他的外祖母給他起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