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有了孩子以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確實為年輕父母減輕了不少實際負擔,使他們能夠專注於個人職業發展和維持日常生活的平穩運行。
這樣的安排無疑為雙職工家庭提供了一種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可行方案。
然而,這一選擇也伴隨著其特有的考量。祖輩對孫輩的深厚情感,俗稱「隔代親」,往往容易衍化為無微不至的關愛乃至過度寵溺,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與獨立性格的形成。
6月13日,湖北武漢,一則女兒被老人帶大後不好管,媽媽無奈求助網友的消息走紅網絡。網友說,小時候缺失教育就這樣。
媽媽分享說,女兒出生不久,夫妻倆因為要打拚事業,不得不把孩子全權交給奶奶帶。
如今女兒已經十歲,突然發現女兒變得我們都不認識。
天天鎖門在房間裡熬夜打遊戲吃零食,不愛洗澡,房間凌亂,一股酸臭味。
大人帶出去,一開口就是要求買零食和玩具。
大人一說她,油鹽不進,還喜歡頂撞所有長輩。不聽勸阻,小小年紀,還喜歡在別人家裡過夜。
不去上學,不是在家關起門玩遊戲,就和同學出去玩,拒絕溝通,拒絕交流。
這樣的女孩顛覆了所有人的三觀,世界沒有放棄她,只不過她放棄了世界。生這樣的孩子,是報仇的。
夫妻倆現在後悔把她交給奶奶帶了。也不知道奶奶是如何教育她的,怎麼帶出如此自私自利的孩子。
媽媽分享她和女兒在家的日常,女兒反鎖門在裡面玩遊戲。
媽媽試圖敲開門,女兒在房間裡威脅道,「我不會開門的,你死了那條心吧!」
「我踢門了啊!你非要我發火嗎?」媽媽語氣有點凶,女兒也不理會,隨便媽媽把門敲地震天響。
母親站立門外,心中滿是焦急與期盼,渴望與女兒進行一次心貼心的對話;而屋內女兒,則選擇了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門扉緊閉,仿佛也關上了心靈的窗戶,不願開啟溝通的橋樑。
這一扇門,不僅是物理上的分隔,更是情感交流的一道隱形障礙,象徵著雙方間亟需逾越的心理距離。
面對此情此景,媽媽心如死灰。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廣大網友。
對於這一幕,網友看了,議論紛紛,有網友說,老人帶管了,現在不好管呀,只有慢慢來去和走進他的生活
還有網友說,不要孩子一出問題,就怪老人,我自己帶的,也不愛洗澡,罵了也那樣。覺得自己好失敗,曾經對她寄託很多希望,現在就想她好好活著就行。
也有網友說,你給老人帶的時候就該預想到結果,還有這個責任父母也有一大部分,不要跟說什麼為了生活要掙錢。那都是理由和藉口。養不了就別生。
筆者觀點
由祖輩撫養長大的孩子,往往可能在寵愛中顯得更加嬌嫩與任性,這是由於老一輩人自然流露的深厚情感與寬容所致。
然而,孩子的教育與成長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生育子女的同時,便承擔起了悉心培育他們的重擔,這意味著父母應當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撫育過程中,而非完全仰賴長輩的幫助。
父母應當秉持一份主動與責任,與老人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構建一個既有愛又不失原則的成長環境。這樣的平衡,既尊重了老人的付出,也確保了孩子能夠在多元的關愛與適當的引導下,健康成長,學會獨立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