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並非都是精品,內地影視劇也並非都是爛劇,只是總感覺韓劇的精品影視作品比例要比內地的精品影視作品高出一大截。韓劇的年輕演員在撐場主要的精品影視劇,他們像精品的鋼戳,總能保障作品的題材多元和質量水準。這跟內地影視作品恰恰相反,內地影視作品如果看演員定作品質量的話,有點年紀的演員才代表精品,年輕偶像演員卻少能獨當一面。
然而,娛樂圈本身吃的就是青春飯,年輕人主演的作品更能吸引觀眾,文化輸出也基本靠年輕人主演的作品。韓劇影視顯然就有了優勢,而內地影視劇卻總帶著止步不前的感覺,停留在類似自嗨的狀態中。偶像演員們在鏡頭前只會耍漂亮,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主演的作品甚至比不上個人vlog更像樣。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一眼看去,不知道到底誰能獲得大獎。韓國第58屆百想大賞近日開幕,本屆紅毯格外星光熠熠,每個演員出場帶著的光環一半都要歸功於自身的本年度代表作。每一個演員都有絕對拿得出手的佳作,都有資格競爭,甚至讓人為難明明都是曾經感動了心靈的演員,應該把最佳歸屬給誰。
朴恩彬,小小一隻,在《戀慕》中卻演繹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女扮男裝的帝王。那種感覺帶來的力量和震撼,是意外的驚喜。金泰梨,平實又有點神經大條,《二十五二十一》中卻帶來了最綿軟的初戀質感。金素妍,本人像個社恐,話多又賣力搞氣氛,卻在《頂樓》中狠到沒有朋友。諸如此類的女演員們,捨棄誰,都是可惜的。
而男演員們的競爭同樣卷到讓人不知所措。李俊豪,那麼年輕一個演員,一個歌唱得好舞還跳得好的男生,卻在《衣袖紅鑲邊》中將一個孤獨的君王演的入木三分,一個背影也能令人心升痛意,設身處地感受故事裡的人的孤獨至極。李政宰,一個《魷魚遊戲》成功掀起一波綠色制度潮,連小學生都帶動的要玩一二三木頭人。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