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的一個農村住宅中,一名年僅10歲的小男孩正捂著臉默默地哭泣。
小男孩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哭嚎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讓人非常心疼。
他哭得耳朵一片通紅,嗓子也沙啞了,「不想走啊,我不想走啊。」
小男孩的抽泣聲讓人聽了想落淚,站在他身邊的中年婦女也瞬間紅了眼眶。
「那把你放在家裡,跟奶奶一塊住,就在這邊讀書行嗎?」中年婦女的語氣逐漸軟化。
小男孩沉默了幾秒,強忍著淚水,拉住了中年女子的手。
「我還是跟你去吧,爺爺奶奶每天要工作,還要照顧爸爸,我害怕他們太辛苦了,我呆在這裡只能給他們增加更多的負擔。」
小男孩的嗓音雖然非常稚嫩,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人覺得格外早熟懂事。
「要是我陪著爺爺奶奶反而給他們增加更大的負擔的話,我寧願不陪著,每天在手機上跟他們視頻也挺好的。」
這個小男孩是誰?他為什麼小小年紀就要離開父母家人呢?這一家人到底有著怎麼樣的難處呢?
原本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張新星出生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中。
他的父母都是村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每天只知道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侍弄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張新星的人生也非常的平凡,只是芸芸眾生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個。
他性格老實本分,沒有什麼太大的理想和抱負,只希望能夠多賺點錢孝順父母,照顧好家庭。
像眾多的同村男孩一樣,張新星在讀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沒有繼續上學了,而是外出打工。
他跟著幾個關係比較好的朋友一起來到了浙江寧波,在這裡找到了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後來,張新星在朋友的介紹下,和一個女孩談起了戀愛,最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夫妻倆都是苦日子走出來的人,所以生活得非常簡樸節約。
雖然張新星和妻子的工資都不算高,但他們每個月不僅能夠給老家父母打一筆錢回去,還能存下不少的錢。
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貧,但也還算安穩幸福。
而且,夫妻倆的感情非常好,結婚後不久就孕育了兒子張俊,這又給他們平靜的生活注入了不少的活力和生機。
面對這個稚嫩的小生命,張新星和妻子都感到身上的擔子加重了,但他們甘之如飴。
後來,張新星和妻子未雨綢繆,在安徽省蚌埠市貸款買下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
這套房子是夫妻倆給兒子俊俊準備的,他們打算在俊俊成年之前就把房子的貸款還完,然後把房子過戶到兒子的名下。
對於這個唯一的兒子,他們很是愛護,而且對他的要求也不高,只盼著俊俊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
於是,一家三口就這樣度過了幾年平凡而又溫馨的日子,俊俊也在那幾年裡充分享受到了被父母雙親疼愛的感覺。
但天有不測風雲,轉眼間時間到了201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徹底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靜生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丈夫患癌,妻子去世,孩子無人照顧
2015年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張新星突然覺得身體非常不舒服。
於是,他在妻子的陪伴下到醫院裡做了一個全面的體檢。
檢查結果非常不樂觀,他被確診為了腦膠質瘤,病情非常嚴重。
雖然醫生說手術後有治癒的可能,但張新星和妻子還是被這個消息給打擊到了。
之後,張家老小掏出了所有的積蓄,還找親戚朋友們借了一筆錢,才勉強湊夠了手術費。
但是,兩場手術下來,張新星的恢復效果並不好,因為他的腫瘤長的位置很特殊,醫生根本沒有辦法給他摘除乾淨。
隨著癌細胞的不斷擴散,張新星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他漸漸地失去了自理能力,更沒有辦法繼續打工賺錢。
無奈之下,他的妻子只能把他和小俊俊一起送回鳳陽老家,交給家裡的兩個老人照顧。
而這個深受打擊的女人不得不振作精神,繼續打工賺錢,養活一家老小。
在父母的精心照顧下,張新星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他的身體也漸漸有了好轉的跡象。
可是,苦難並沒有放過這悲慘的一家人,意外很快就再次降臨了。
2017年,張新星的病情再次惡化,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直接斷言他活不過半年。
這個消息,讓老兩口沒辦法接受,他們不相信年紀輕輕的兒子會這樣撒手人寰。
於是,他們到處求醫問藥,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就不願意放棄。
也許是老兩口愛子心切的濃烈感情感動了上蒼,在家人的陪伴下,張新星度過了半年的「生死劫」。
一家人非常開心,他們都以為以後的生活會漸漸好起來。
但是,2018年,噩耗再次傳了出來,張新星的妻子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這個自從丈夫生病之後,就獨自一人支撐著整個家庭的瘦弱女人,就這樣病倒了。
病情來勢洶洶,她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也沒有辦法繼續幹活了,只能回老家跟丈夫一樣躺在病床上。
自從兒媳患病之後,所有的壓力都被轉移到了這對老夫妻的肩上。
為了給兒子兒媳治病,他們時常去縣城裡打零工,還要照顧這兩個病人,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樣沉重的生活重擔下,他們沒有剩餘的時間來照顧孫子俊俊。
好在他們一家的人緣都比較好,很多人也很同情這一家人的遭遇,於是俊俊就這樣過上了「寄宿」生活。
親朋好友和村裡人都會把俊俊接到他們家住一段時間,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但是,這些善良的好心人生活得也不富裕,並不能長久承擔起俊俊的生活負擔。
於是,俊俊只能在這些人家中輪流生活,小小年紀就過上了居無定所的日子。
可即使這樣,不幸的陰雲也沒有從這家人的上空消散。
2019年大年三十,村裡的其他人家都沉浸在團圓的歡樂中,可張家卻一片慘澹。
回家過年的俊俊親眼目睹了媽媽的死亡,在這樣一個闔家歡樂的日子裡,這個可憐的女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從此,這個年僅8歲的男孩失去了他的母親,這個世界上最疼愛他的女人。
因為沒有錢,所以俊俊的爺爺奶奶只能給兒媳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葬禮,之後就讓她早早入土為安了。
這件事情給老兩口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們夜不能寐,生怕兒子什麼時候也這樣離開了人世。
為了給兒子爭取到一線生機,俊俊的爺爺在縣城的工地里找了一份工作,沒有辦法再每天回來。
俊俊的奶奶一邊種地,一邊照顧這個因為腫瘤的原因,記性已經不大好的兒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於是,俊俊只能繼續由村裡人合夥照顧,每天回到不同的「家」,在不同的床上度過一個個難眠的夜晚。
那個時候的俊俊非常惶恐,他以為他會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沒想到一個人的出現,給俊俊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姑姑領養侄子,放棄生二胎
張望月是張新星的妹妹,是一個90後,在外打工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東北男子。
兩人情投意合,很快,張望月嫁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因為黑龍江和安徽之間距離2000多公里,太過遙遠,開車要30多個小時,所以張望月回家的次數並不頻繁。
俊俊出生的時候,張望月早已出嫁,因為很久才見一次面,所以他們倆並不熟悉。
就算後來哥嫂接連生病,張望月也沒有辦法經常回來探望,只能時常發微信打電話關心他們的病情。
得知嫂嫂去世的消息之後,張望月立馬和丈夫驅車趕回了安徽。
這時,性格比較豪爽直率的張望月才注意到這個一直蹲在牆角默默流淚的小男孩。
張望月突然意識到,這個孩子已經失去了母親,而他的父親也危在旦夕,十分可憐。
而且,俊俊一直過著四處奔波的寄養生活,完全沒有穩定可言,張望月不想讓他看著別人的臉色生活。
張望月也有一個兒子,名叫安安,只比俊俊小一歲,所以她看到俊俊的時候就會格外地心疼。
突然,張望月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俊俊的爺爺奶奶和父親都沒有辦法照顧他,那她為什麼不把他接回家照顧呢?
其實,張望月家也並不富裕,一家人居住在齊齊哈爾的一個車庫中,面積也只有20來平方米。
因為安安的年紀比較小,所以張望月經常在家帶娃,並沒有穩定的工作。
不過,好在張望月的丈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才能夠讓一家三口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
想到自己的條件,張望月有些糾結了,但看著俊俊可憐兮兮的樣子,張望月還是決定努力爭取一次。
她率先給公公婆婆撥打了電話,徵求他們的意見。
這通電話未接通之前,張望月的內心十分忐忑,因為公公婆婆跟俊俊並沒有任何關係,於情於理他們都可以不同意這個意見。
當時,老兩口正帶著孫子安安在海南旅遊,婆婆聽完了張望月的想法之後,只是沉默了幾秒,就答應了下來。
「你把他接過來嘛,他也是可憐孩子,我們會對他好的。」婆婆簡短的話語讓張望月瞬間落下了眼淚。
之後,張望月又去跟丈夫、兒子商議了一番,這兩個年齡差距很大的男子漢卻異口同聲地同意了這個決定。
原本,張望月和丈夫是打算生二胎的,但現在為了收養俊俊,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
而張望月的公公婆婆也很體諒他們的難處,主動提出要跟他們換房子居住。
他們讓張望月帶著俊俊搬進了面積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中,老兩口則搬到了車庫居住。
離別的日子很快就來臨了,俊俊知道,這次寄宿的「家」很遠很遠,他再也不能隨意跑回來看爺爺奶奶和爸爸了。
他非常傷心,坐在小板凳上哭得不能自已,但俊俊知道,自己不能留下來成為這個家的負擔 。
臨別之時,爺爺奶奶一遍遍地拉著俊俊的手,哭著說捨不得他,囑咐他要好好聽姑姑的話,要好好學習。
就連記憶力已經模糊不清的張新星也跑了過來,盯著俊俊看了很久,也許潛意識中,他還知道這是他的兒子。
來到新家之後,俊俊起初表現得非常不適應,也非常自卑敏感,每次都搶著做家務活。
與活潑調皮的安安相比,俊俊表現出了不符合他這個年齡段的沉默寡言。
張望月帶兩個小傢伙去超市的時候,俊俊會仔細地看商品的價格,每次只要物品超過了五塊錢他就會表現得非常不安。
張望月和丈夫及時發現了俊俊的不對勁,在他們的愛和包容的滋養下,俊俊一點點變得開朗起來。
他會和安安一起打鬧,有時候也會因惹是生非而被姑姑姑父教訓。
每當這個時候,這兩個同甘共苦的小夥伴總是相視一笑,關係也會變得越發親密。
當然兄弟倆也不是一直親密無間,他們也會打鬧吵架,但很快又會再次和好。
雖然姑姑姑父對俊俊非常好,但俊俊還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家,想念爺爺奶奶和父親。
每次回家的時候,他總是格外地開心,但是團聚的日子又總是那麼地短暫。
好在2022年4月份的時候,張望月把母親和哥哥也接到了黑龍江生活,俊俊能夠和父親團聚了。
只不過,為了給兒子看病,俊俊的爺爺依舊在外地打工,沒有辦法去黑龍江定居。
張新星和母親居住在離妹妹家不遠處的一個小房子裡,考慮到張新星的身體情況,張望月特意安排了一樓的房間。
張望月和丈夫經常來看望他們,時常給他們買菜送飯,也會陪著張新星聊天。
這樣的日子雖然稱不上大團圓,但也是多方妥協之後能夠達到的最大圓滿了,希望這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