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學生殷傑,在大二時與非洲留學生卡林通相識相戀,甚至在剛畢業的年紀,就與其結婚,遠嫁非洲幾內亞比索。
她在異國他鄉呆了整整8年,回國後,卻只能靠賣盒飯養活一家。
殷傑為愛卸去學霸光環真的值得嗎?她與丈夫又經歷了哪些波折?
北京妞與非洲小子
殷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968年,她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家庭經濟穩定,父母恩愛,自身面容姣好,又聰明好學,女孩生活一直順風順水,甚至在十八歲的年紀,一舉考上北京大學。
殷父殷母對女兒的期望並不高,只希望她能夠找個本地人結婚生子,一生平安順遂就好。可在殷傑上大二時,她意外遇見了一生所愛。
當時,她受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場聚會,在現場談笑風生的女孩並不知道,自己的音容面貌,正吸引著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卡林通·卡的目光。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能夠獨自來到中國上學,卡林通的身份自然非富即貴。他的父親曾是非洲酋長,大小老婆共娶了四個,育有三十多個子女。作為家中「嫡長子」,他從小被寄予厚望,在二十多歲時,被送到北大當留學生。
這位來自幾內亞比索的黑人小伙,一開始並沒有與中國姑娘談情說愛的想法,直到見到殷傑,他才體會到什麼叫做心動。注視心儀的女孩許久,男孩終於鼓起勇氣,操著一口生疏的普通話,主動上前搭訕。「你好,可以交個朋友嗎?」
面對卡林通的交友請求,殷傑欣然同意。有著不同國籍和膚色的兩人,通過一次次的電話交流,逐漸熟悉了起來。這時的女孩,還只是把對方當作一個普通的外國友人。
直到卡林通情不自禁,借著電話表白,殷傑才察覺到他的愛意。由於沒有動心,又覺得兩人沒有未來,她最初拒絕了表白。可「烈女怕纏郎」,在對方猛烈的攻勢下,她的態度逐漸有了轉變。
有過一段婚姻的卡林通,不是看著心上人就臉紅的愣頭青,他懂得如何攻克殷傑的心。約女孩出來玩時,他基本不讓她走路,常常將其從外面一路背到二樓宿舍。一日三餐也是直接買好,送到對方面前,甚至喂她吃。
在卡林通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殷傑逐漸感受到了對方的好,也鬆口答應成為他的女朋友,兩人迅速墜入愛河,感情也越發堅固。
等殷傑大學畢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男友帶回家見父母,跨國愛情的不易,在此刻到達巔峰。在學校時,他們面對的都是高材生,大家相互尊重,沒人當面說閒言碎語。可兩人一旦出現在大雜院附近,鄰居就會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
思想相對保守的年代,看著殷傑長大的大媽大嬸們,不能理解她為什麼非要找個黑人,「這姑娘條件多好啊,怎麼就找了個黑不溜秋的,腦子有些問題吧?」
更難聽的話,殷傑都聽過,還不止一兩句。好在她並不在意這些風言風語,只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首肯。然而,沒有哪家父母會同意自己僅有的女兒,未來一半是個其貌不揚的非洲人,甚至還要在結婚後遠嫁非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殷家父母自然也很不贊同,出於禮貌,當著卡林通的面,他們沒有說什麼,直到人走了,才拉著女兒勸說。從年齡尚小,見識有待提升,到跨國婚姻的不易,二老說了個遍。可殷傑哪裡聽得進去,脾氣格外倔強的她,既然認定了男友,就不準備放手。
「行,你如果非要走這條路,就走吧,就是以後別後悔」,在女兒的堅持下,殷父殷母最終還是同意了這段戀情。1990年10月,殷傑與卡林通正式結為夫妻。
遠嫁非洲後的生活
彼此家境都不差的夫婦,選擇去武漢、四川、上海等地旅遊,趕旅行結婚的時髦。在一眾旅客中,就屬殷傑和卡林通的顏值與膚色格外不搭,因此,兩人也常常被人質疑夫妻關係。
為了不被懷疑有什麼不正當關係,他們只好將結婚證隨身攜帶,有人上前詢問就亮一下。這樣新奇的體驗,反倒增進了殷傑與卡林通的感情,兩人很快適應從男女朋友到夫妻的身份轉變。
殷傑以為,婚後的生活,會始終像剛開始那樣幸福美好。直到她在四個月以後,捨棄北大畢業生的光環,跟著卡林通去到幾內亞比索,才發現,原來要當好非洲媳婦,沒有那麼簡單。
到非洲吃的第一頓飯,就差點把殷傑嚇到。自小吃慣了焦圈和豆汁的北京姑娘,看著眼前由洋蔥、檸檬、辣椒、棕櫚油等調味品腌制好的高檔菜,終於意識到身處異國他鄉的孤獨,她無法適應陌生的飲食,只能哽咽著強行吞咽。
妻子的反常,被卡林通看在眼裡,他帶著殷傑轉了好幾個法國和義大利的餐館,直到她有了食慾,不再排斥陌生飲食。比紹不賣炒鍋的,他就找遍當地超市,終於在一家荷蘭超市找到鍋具。
卡林通儘自己所能,為妻子改善生活環境,但當殷傑做好心理準備之時,他們之間卻出現了情感危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溫柔體貼的丈夫,不再關注家裡的一切,每天還有洗三次澡,換好幾身衣服,出門還要噴香水。
在殷傑看來,這就是卡林通有外遇的表現。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她質問過丈夫,還跟蹤過他到上班的外交部,甚至想要直接闖進去「捉姦」。她的一番努力,換來的結果卻不甚理想。要麼因為丈夫故意躲起來找不到人,要麼就得到一句「我只是去社交」的敷衍。
丈夫的態度,殷傑她氣不打一處來,她不是依附別人的「菟絲花」,當即就決定外出工作,去追求經濟獨立。這下角色立馬調轉,就變成了卡林通整天懷疑妻子,與公司某個男同事交往過密。
非洲男人普遍有的「大男子主義」,不僅表現在不喜歡妻子插手自己的言行舉止,在經濟大權方面,他們也嚴格控制著。同為非洲男人,又自小有著尊貴身份的卡林通,自然也有著類似的通病,他從不把工資上交給妻子,還說過「不需要你管家」的話。
此時的殷傑,沒時間在意丈夫不尊重自己的態度,她正專注於事業,忙著經營生意火爆的餐館。如果她全心全意當一個家庭主婦,卡林通或許還會仗著夫妻不平等的經濟地位肆無忌憚,但妻子是個女強人,反而讓他察覺到自己的錯誤。
隨著女兒的長大,他越發意識到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之重,把重心放在了經營家庭和夫妻關係身上。在殷傑和卡林通都褪去年輕時候的衝動之後,一家三口相處逐漸和諧,家庭氛圍也越來越好。
可就在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打破了這個跨國家庭的寧靜。
被迫分離,北京再團聚
1998年,幾內亞比索爆發內戰,卡林通先一步得到內部消息,迅速安排妻兒乘船前往中國。在離別的碼頭,殷傑第一次感受到生死離別的心情,她哭著讓丈夫一同離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無論是國會議員的身份,還是自己擁有的國籍,都讓卡林通無法拋棄身後的祖國,他只來得及告別一聲,就轉身離開。此後的幾年,殷傑與丈夫始終處於失聯的狀態。
由於離開得很匆忙,她沒得來及帶上足夠的積蓄,剛回國時,可以說是一貧如洗。雖然住在父母家,開銷並不大,可父母年邁,女兒即將到上學的年齡,這讓殷傑不得不琢磨著怎樣賺錢。
她沒有靠自己光鮮亮麗的學歷,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反倒是為了方便照顧女兒,跑到附近的學校門口賣盒飯。一份三十多塊錢的盒飯,她一賣就是兩年。
除了需要從頭開始的生活,殷傑還必須承受流言帶來的傷害。「這就小黑孩,她媽讓老黑給甩了那個」,陌生人指著女兒說的話,讓這位母親衝過去當面跟人對峙,到了深夜也輾轉反側。
這樣「腹背受敵」的生活,殷傑度過了七百多個日日夜夜,直到2000年某天晚上,她接到一個電話,懸了許久的心才終於落下來。這通響著國際鈴聲的電話,正是來自卡林通,他跟妻子報過平安,然後傳達了自己即將到北京的幾內亞比索駐華大使館工作的好消息。
七天後,卡林通乘著外交部的專屬轎車,前來接殷傑和女兒。為了揚眉吐氣,她專門開著車窗,讓小轎車繞小區路上開上三圈。
如今,殷傑有了穩定的生活,當了三十多年非洲媳婦的她,已經習慣了如何平衡跨國家庭。在家裡,她與保姆準備的飯菜,是自己曾經吃不慣的非洲菜系。卡林通常年當甩手掌柜,家裡大小瑣事,都是由她操心。
多年來,殷傑與丈夫還是會有吵架的時候。她做不到百依百順,每次火氣上來,就會用北京話罵人。在外風光的卡林通,面對揪著自己衣領的妻子,往往無可奈何,只能重複說,「我聽不懂。」
最嚴重的一次,導火線是殷傑與繼女之間所發生的矛盾。後媽難當不是說說而已,因為爭論擦臥室的墩布應不應該拿去擦衛生間,兩人差點打起來。
等卡林通回家,勸妻子「大人有大量」,想要緩段時間再調和妻女關係時,殷傑直接帶著一雙兒女搬出去住了一年多。直到得知丈夫生病住院,她才急匆匆趕去探望,結束那次分居。
2002年,殷傑再次生下一個兒子。對於兒女的教育,她與卡林通的觀念時有分歧,丈夫提倡「散養」,她卻有些偏向於中式教育。好在,在父母的混合式教育下,兩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女孩曾在葡萄牙留學,男孩是奪得過全運會獎牌的優秀排球運動員。
曾經的跨國情侶,變成一家四口,殷傑的遠嫁,有了開花結果之時。#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