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女兒能夠更好地康復,張洪斌夫婦賣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套房產和自家的私車,帶著女兒去了繁華的首都北京,北京的物價讓兩個夫妻感覺自己像是被淹沒在了大海中一樣,讓他們感到窒息。
但每當他們看到日漸轉好的女兒,他們才感覺到有一絲呼吸的空間。因為父母護子的天性,他們都不惜一切代價只為能夠救治自己的女兒。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的時候,張鶴瀠媽媽的鬧鐘就會準時地響起,她早已形成一套流水線的動作,收拾好地鋪上的鋪蓋以後就趕忙走到張鶴瀠的病床前,給她翻身、換尿不濕、擦臉喂流食。
女兒的狀況讓他們兩個都不能好好地睡覺,睡在樓道里的張洪斌常常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女兒後續的治療費用、女兒的治療情況不斷浮現在他的腦中,他沒有辦法不去想現實的情況。
為了省錢給孩子治病,兩人每天的餐食都非常簡單,跟女兒吃的流食都差不多了。他們早上經常吃的就是稀飯配上鹹菜,張鶴瀠的奶奶偶爾來探望孫女時也會帶上一份盒飯,讓兩夫妻能夠好好地吃一頓,別累垮了身體。
儘管張鶴瀠因為生病不能移動,但是別鳳丹每天都會為她進行日常的護理活動,幫她做全身的身體按摩,然後再帶她到康復室做訓練。
儘管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疲乏的倒頭就能睡,但想著自己這樣做女兒就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醒過來,她就會忘記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因為沒有足夠的金錢,張鶴瀠一直是在一間有很多人「居住」的普通病房,這種條件是沒有辦法家屬陪伴在身旁睡覺的,一開始醫生看見夫妻倆睡在病房內外時,還不准許讓他們睡。
但在知道了他們為了救助女兒早已經把家中的房子賣了以後,也知道他們的確沒有其他的錢住宿在外邊了,便默認了他們的居住。
因為女兒的病情,他們倆都無法安心地工作,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他們先是將自己為女兒準備上大學的積蓄拿了出來用,但ICU呆一天就需要花費幾萬塊,積蓄很快就用光了。
為了多湊點錢,她們不僅賣掉了房子和車,還四處找尋親戚借錢,但這些錢也只夠維持一段時間的治療費用,從出車禍開始,張鶴瀠在醫院裡的治療費用就已經花費了近150萬還要多一點。
張鶴瀠的媽媽別鳳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不管前路有多麼難過,我們兩個都會想辦法去湊齊這筆錢。」
「她才十幾歲啊,還那麼小,青春才剛剛開始,她還沒有見過更好的世界,為了讓她再次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我和她爸爸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借錢讓她變得更好。」
「醫院真的是一個能夠看見人生百態的地方,家中有人生病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的事情,儘管我知道鶴瀠病好後我們有一大堆帳單去歸還,但是目前能讓鶴瀠變好就是我最大的願望了,我不怕什麼困難!」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