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學習經歷
如何培養一個學霸,這應該是每一位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
每年高考後,高考高分的學生的筆記總是遭人瘋搶。因為大家都覺得能夠考那麼高分的學生,他們的筆記肯定是滿滿的乾貨。
考到高分的孩子總是會受到媒體的採訪,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大家對學霸們的學習方法紛紛進行模仿,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學霸。
而長沙一家本地報紙,就做了這樣一件事。他們邀請各種各樣的學霸,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
這個欄目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學霸養成術。顧名思義,便是向大家介紹湖南省內著名的學霸。他們通過採訪這些學霸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來向大家展示學霸是如何養成的。
這個欄目一經開設,就廣受好評。不少學生、家長都表示,學習優秀的人的經驗的確會讓自己或孩子有所進步。
學霸養成術這個欄目採訪過湖南省內許多出名的學霸,但在這眾多學霸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黃雨桐。
黃雨桐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以七科滿分的成績考入了劍橋大學。
以七科滿分的成績考入劍橋大學,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就要來了解一下黃雨桐的成長經歷了。
黃雨桐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她的父親是位醫生,在一家大醫院裡面工作。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家裡總是擺滿了英文資料。
黃雨桐的父親也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黃雨桐的英語水平。他買了很多英文書籍,在黃雨桐能夠夠得著的書架中,也全都是英文書。
電視里放的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而是各種英文動畫。就連兒歌,黃雨桐的父母也是教黃雨桐唱英文版的。
除卻在學校的時間外,黃雨桐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英語。
書架上放的滿滿的英文書,黃雨桐已經看完了。支撐著黃雨桐看下去的並不是父母的逼迫,而是黃雨桐自己本身的興趣。
她是真的喜歡英語。
但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充滿英語的環境當中長大,黃雨桐仍然遇到了在學英語的道路上最大的難題,那便是啞巴英語。
啞巴英語,是大部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會遇到的問題。他們能看懂書本上的單詞,能夠聽懂錄音帶里的英語對話,但自己卻講不出幾句流利的英語。
出現啞巴英語這種情況的最大的原因,便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有意識地使用英語去交流,並且不敢去交流。
黃雨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開始有意識地去改變。
她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到學校的英語角跟外國人交流。下課時間,她也會跟同學用英語交流。
長時間地用英語交流,讓黃雨桐的口語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已經能夠流利地用英語跟外國人交流了,她也因此擺脫了啞巴英語。
黃雨桐學習英語的這段經歷,也為她後來前往劍橋大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上,黃雨桐一直都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2002年,黃雨桐正式進入學校學習。自上學以來,她的學習成績一直穩居年級榜首。在中考的時候,還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雅禮中學。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雅禮中學,說起這個學校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這所學校在湖南省,乃至全國都是赫赫有名的名校。自己家的孩子一旦考入了雅禮中學,那麼意味著自己家的孩子已經半隻腳跨入了重點大學的大門了。
每一年,這個學校通過高考考上清華北大或是自主招生進入清北,又或是通過各種競賽保送到清北的多達幾十個。
而湖南省高考每年的前幾十名,雅禮中學占據半壁江山。
雅禮中學的學生,個個都是學霸。但黃雨桐卻是這些學霸中的佼佼者,因為哪怕進入了雅禮中學,黃雨桐的成績仍然名列前茅。
她所就讀的理科實驗班,匯聚了整個年級成績最好的學生,但黃雨桐在眾多高手之中仍然能夠脫穎而出。
黃雨桐能夠在眾多學霸中脫穎而出,完全離不開黃雨桐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律能力。
她從小就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一次考試要達到怎樣的一個名次、作業要在什麼時候寫完、今天要背多少個單詞……黃雨桐都有著詳細的記錄。
這也離不開黃雨桐的父母對她的影響。
她的父親是個醫生,每天的時間都十分緊迫,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哪怕在家裡,黃雨桐的父親也保留著工作上一絲不苟、嚴謹的態度。
而她的母親也有著自己的事業,但因為還要照顧年幼的黃雨桐,因此她的母親定製了一個嚴格的時間安排表以此來平衡工作和家庭。
因為她的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幾乎沒有時間來輔導、監督黃雨桐學習。黃雨桐全憑自己自覺,這也培養了她極強的自律能力。
以至於當黃雨桐被問到,自己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她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這種問題時,黃雨桐總是一臉迷惑地說「我爸媽就沒怎麼管過我……」
而黃雨桐的這個回答,總是會被人覺得是在隱瞞家庭教育的方法。但實際上,黃雨桐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
02 考入劍橋大學
升入雅禮中學後的黃雨桐並沒有就此沉迷於書海之中,相反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雅禮中學,最初是由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校友創立而成的,「雅禮」二字同時也是英文Yale的音譯。
因此,雅禮中學與耶魯大學有著密切的聯繫。兩校經常會合作,開展各種活動。
2012年的時候,耶魯大學和雅禮中學就聯合組建了一支支教隊伍,準備前往雲南的一所中學進行為期8天的支教活動。
而黃雨桐有幸參與到了這支支教隊伍當中。這一次的支教活動,讓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黃雨桐體驗了一把農村生活。
在那8天的支教生活里,黃雨桐每天的時間都被堆得滿滿當當的。
早上,黃雨桐要早早起床到農田裡學做農活,又或者是到中學附近的景點、社區撿垃圾。
中午,黃雨桐的任務便是帶著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到戶外做活動。下午,她則承擔起老師的任務,教他們英語、唱歌。
經過這8天的時間,黃雨桐成功從一個多才多藝的學霸蛻變成一個會下農田、會上講台的學霸了。
在雅禮中學三年的時間,黃雨桐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搞學習。
因為她始終牢記著老師的那句話「學習,要耐得住寂寞」。這句話支撐了她走過許多年的學習生涯。
高三的時候,也就是2014年,黃雨桐決定要出國留學。
這個決定並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黃雨桐很久之前就有的想法。她很早就開始自學國外大學的課程,準備出國留學的考試。
黃雨桐的父母對此十分支持,因此黃雨桐放棄了國內的高考,選擇參加了國外的考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要知道,憑藉黃雨桐當時的成績,考上清華北大並不困難。但她並不想就這樣局限於國內,而是想要去看看國外的世界。
因此,黃雨桐參加了托福、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以及美國大學預修課程等考試。在這幾門考試當中,黃雨桐都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
其中,在120分滿分的托福中,她拿到了110分的高分。而在SAT和AP兩場考試當中,黃雨桐拿到了七門的滿分。
可想而知,黃雨桐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換來了如此優異的成績。
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黃雨桐可以申請許多國外著名大學。在眾多學校當中,黃雨桐最終選擇了劍橋大學。
在劍橋大學的面試,黃雨桐的表現依然十分優秀。從小就學習英語的她,用英語交流毫無障礙,並且她在20分鐘內做出了三道難題更是讓考官對她刮目相看。
最終,黃雨桐成功拿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03 在劍橋大學深造
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填志願成為了高考生們最大的難題。他們糾結於自己未來想要從事什麼行業,對未來沒有一個清楚的規劃。
但黃雨桐跟那些選專業「兩眼一黑」的高考生不同,她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和定位,她想要成為一名精算師,那一直是她夢想的職業。
精算師,是分析商業風險並量化財務影響的一種專職人員。在這個崗位上,他們需要運用數學、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在選擇專業時,黃雨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數學專業。
數學,一直是很多人的噩夢,但它卻是黃雨桐的強項。
跟學英語一樣,黃雨桐對數學有著強烈的興趣,她從沒有接觸過奧數題,但解起奧數題來,她並不比那些學過奧數的同學差。
而在真正接觸奧數後,黃雨桐對它的喜歡則是更加強烈了。別人都覺得奧數題無趣、乏味,但黃雨桐卻與眾不同,她就喜歡數學這種純粹、簡單的東西。
這話落到別人的耳朵里,肯定會說她在凡爾賽,但黃雨桐卻有著凡爾賽的資本。
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為了能夠更好地勝任精算師這一職位,黃雨桐還學習了統計學等相關課程,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打下堅實基礎。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黃雨桐來到劍橋大學後,總算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無論是在初中還是在高中,黃雨桐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她對自己一直十分自信。但這種自信在來到劍橋後蕩然無存,因為劍橋大學真的人才濟濟。
在劍橋大學這所高等學府里,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才,而黃雨桐只不過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個。
黃雨桐曾說,自己在學校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在這裡多的是比自己好看、比自己努力同時又比自己聰明的人才。自己根本跟不上他們的思考速度和邏輯思維。
在課堂上,黃雨桐還未解出黑板上的題目,就已經有同學舉手示意自己已經做完了。這讓黃雨桐第一次感受到了挫敗的滋味。
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她時刻記得高中班主任曾跟她說過的「學習,要耐得住寂寞」。
沒有別人聰明,黃雨桐只能通過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彌補。
因此,儘管黃雨桐並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但她卻是最努力的那個。在劍橋大學讀完本科後,黃雨桐選擇了繼續升學,攻讀碩士學位。
黃雨桐從來就不是一個書呆子,儘管學習已經占據了她生活的大部分,但黃雨桐仍然在享受著自己的大學時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劍橋大學學習的這幾年裡,演話劇、跟同學在英國的街頭上擺地攤、環遊世界……黃雨桐一件事情都沒落下。
選擇來到英國讀書,是黃雨桐作出的決定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不走出來,她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的寬廣。
在讀碩士期間,黃雨桐仍舊十分努力,因此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
本來碩士畢業後,黃雨桐完全可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黃雨桐放棄了。
她覺得,在人才濟濟的劍橋讀博士,自己會有很大的壓力,並且做研究似乎不太適合自己。
因此,在2018年碩士畢業後,黃雨桐便踏進了社會。
劍橋大學是全世界排名頂尖的學校之一。畢業於這所學校的學生,在社會上有很高的認可度。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黃雨桐並沒有遭遇「就業難」的問題,相反有多家企業向她拋來了橄欖枝,紛紛邀請黃雨桐前往他們公司工作。
在眾多選擇當中,黃雨桐還是選擇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職業——精算師。
04 投身公益
當黃雨桐坐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起精算師這一職業時,她卻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困惑了。
她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
作為精算師,黃雨桐每天的工作便是計算保險費率、保單現金價值或是審核財務報表、評估公司投資方向等等。
總之,黃雨桐每天的工作總是離不開計算。
時間久了,她開始覺得這份工作毫無意義,她不能在這個崗位上發揮自己應有的價值,她開始感到疲倦了。
辭職還是留下,這對黃雨桐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選擇辭職的話,找下一份工作可能會十分困難。而留下的話,她只會覺得自己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浪費生命。
考慮了良久,黃雨桐最終還是決定辭職。
辭職之後的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她最終發現,自己對金融十分感興趣。因此,黃雨桐開始尋找與金融業相關的工作,投遞簡歷的公司也都是相關的金融機構。
黃雨桐很優秀,她優秀的簡歷一眼就被英國一家金融機構看中了。這一次,黃雨桐的工作是負責量化的研究。
黃雨桐每天都需要面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面對一堆數字,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枯燥乏味,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覺得這份工作讓她十分有成就感。
這一次換工作的經歷,也讓黃雨桐意識到「人生苦短,應該及時行樂」。
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如果自己覺得不合適或不喜歡,那就應該大膽地離開。人生很短,應該要多給自己一些快樂的選擇。
在經歷過高中那次為期8天的支教活動後,黃雨桐從此便愛上了做公益。因此,每逢假期她都會回到國內做志願者。
有的時候是在自家小區,撿小區里的垃圾,維護環境。有的時候則是去中國的某一城市去做支教,教小朋友們讀書認字。
支教,是她最喜歡的公益活動了。跟小朋友們待在一起,看著他們慢慢地成長讓黃雨桐感到十分地幸福。
而每次回到家時,總有人會認出這個考上了劍橋的女孩。
大家都會叫她「劍橋女孩」,面對這樣的稱呼黃雨桐顯得十分羞澀,她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的,她只希望自己日後能夠做出更大的成就,來幫助他人。
2020年,新冠疫情在中國蔓延。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都措手不及,物資的數量遠遠不夠。當時有許多在海外的華人向國內運回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資,而黃雨桐也是其中一位。
疫情剛剛爆發時,黃雨桐的父親給她打了一通電話,希望她能夠買點口罩、消毒水之類的物資運回國。
當時的英國疫情並不嚴重,口罩、消毒水等物資並不稀缺,很容易就能夠買到。因此,黃雨桐給家裡運回了一大堆物資。
但她又想到,國內的疫情更加嚴重。作為醫生的父親都需要讓自己買物資運回國,更別提那些根本買不到物資的人了。
於是,黃雨桐自發地組織了在歐洲留學的中國學生,採購了大量的醫療物資運回了國內。
從此,黃雨桐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那便是做慈善。
在那段時間裡,黃雨桐一直給國內運物資。漸漸地,她有了一個自己的隊伍,黃雨桐將這個隊伍逐漸擴大,最終辦起了一個慈善協會。
而她則是這個慈善協會的負責人。
如今的黃雨桐,仍然在英國工作。只不過因為疫情的原因,黃雨桐只能夠居家辦公。她對自己的現狀感到十分滿意,這正是她想要的生活。
一個家庭想要培養出一個「黃雨桐」,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像黃雨桐一樣有著極強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黃雨桐的成功,是讓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