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告別春晚22年,你以為是因為一場官司?背後另有隱情
提起陳佩斯,人們第一時間回想起他的搭檔朱時茂。朱時茂在1983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在那裡他和陳佩斯成為了朋友。
兩個不喜歡墨守成規的人,一心致力於改變春晚無聊的現狀。於是,《吃麵條》應運而生。
陳佩斯和朱時茂想把這個小品帶上春晚時,還遭遇了不小的壓力。
這個單純逗樂的小品,卻令節目組犯了難。在那個年代,連「太好笑」都是錯,所有的春晚節目,都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甚至到了演出的前10分鐘,都沒人敢拍板做決定。
是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深明大義,頂著壓力讓《吃麵條》上了春晚。
在簡陋的舞台上,陳佩斯用一隻空著的碗,一雙筷子,配以誇張的表情,滑稽的肢體動作,讓現場觀眾忍俊不禁。
毫不意外,陳佩斯在春晚後瞬間火爆全國,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成名後,陳佩斯連登11年春晚,出演了《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胡椒麵》、《警察與小偷》等經典作品。
然而1998年之後,陳佩斯再也無緣央視春晚。所有人都以為,陳佩斯與央視決裂是因為當年的那場官司,但少有人知道,這之間的嫌隙其實從合作之初就開始慢慢產生、擴大。
1988年,在《狗娃與黑妞》排練時,陳佩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沒想到導演只用了一句話,就把他打發走了。「哪有你說話的份兒,該幹嘛幹嘛去!」
這句話像刺一樣,扎進了陳佩斯的心,那是他第一次反感春晚。
排練《警察與小偷》時,導演甚至擅自刪掉了一段十分重要的過場戲,氣得陳佩斯流下了眼淚。
陳佩斯本人和舞台上的他大相逕庭。他是個較真的人,對於藝術的嚴肅與敬畏,是大多數人不能夠想像的。
因此,在藝術創作上陳佩斯有自己的堅持與想法,花時間不斷打磨劇本。
可是春晚的節目組,經常度強硬地拒絕陳佩斯的意見。
不僅如此,還擅自干涉陳佩斯的劇本。
央視的工作人員,缺乏對藝術創作的尊重。這對性子較真的陳佩斯而言,是極難忍受的。
那時候,陳佩斯就已經萌生了退意。讓陳佩斯徹底放棄春晚的,是1998年的《王爺與郵差》。
工作人員的疏忽,導致朱時茂的麥克風在一上場就掉了。朱時茂只好拚命湊近陳佩斯,蹭他的麥說台詞。
在沒辦法曾到麥克風的時候,朱時茂就只能在舞台上扯著嗓子把台詞喊出來。
對於精益求精的陳佩斯而言,這場表演,就像是一場鬧劇。在台下,陳佩斯失聲痛哭:「演得也太差了!這以後還怎麼演啊?」
這次的失敗,讓陳佩斯大受打擊,加之和春晚導演組的種種摩擦,陳佩斯終於爆發了。
「不幹了!說什麼也不幹了!」陳佩斯說服了朱時茂,兩人一同拒絕了次年的演出。
而大家熟知的狀告央視被封殺,已經是後話了。
今天的娛樂分享就到這裡啦,喜歡記得評論點贊加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