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2024-06-21     緣分     3753

令人沒想到的是望瑞玲接受了,很快就拿出了行李,打起了地鋪。

當時的楊元元看著母親日漸衰老的身影,又想起自己十年的蹉跎,終究是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悽苦,藉口離開了出租屋。

母親的居住環境讓楊元元心中充滿了負罪感,她甚至開始覺得自己住在宿舍,卻把母親丟在冰冷荒涼的出租屋裡是一種罪。

就這樣,母親的「遭遇」成了壓死楊元元心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逐漸陷入了一個怎麼都出不來的死循環。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書讀得那麼好,母親還是沒有過上好日子,自己依舊一事無成。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2009年11月26日,楊元元在宿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工具僅僅是兩塊毛巾。

她將兩條毛巾系在一起掛在了水龍頭上,然後半跪著將自己的脖子放了進去,生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這期間,但凡楊元元有任何一絲想要求生的意願,她都可以自救,但她沒有。

她只留下了一封遺書,上面寫著她心中的疑惑:每個人都告訴我要好好讀書,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為什麼我好好讀了,命運卻依舊是那個命運,沒有絲毫改變。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是什麼逼死了楊元元?

楊元元死了,她的母親接受不了自己女兒自殺的真相,非要讓學校給出一個說法。

她覺得自己女兒這麼多年都沒事,為何一到這個學校就自殺了,一定是學校的問題,要求學校拿出35萬元作為補償。

但是校方也堅持認為,楊元元的死和學校並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出於人道主義,海事大學還是賠償瞭望瑞玲16萬元的補償費。

可笑楊元元一生也沒見過這麼多錢,卻在死後以自己換了16萬。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那麼究竟是什麼逼死了楊元元呢?

是楊元元自身的性格原因。

家庭的責任讓她過分壓抑了自己的心事,太多的無奈讓她飽受摧殘,內心早已脆弱不堪,才會在短短兩個月就生了死志。

是無奈的現實。

楊元元和母親一起蹉跎十年,求職的坎坷,求學的艱難,母親的悽苦,沉重的現實更是給了她一沉重打擊,最終絕望自縊。

更是母親望瑞玲過度的干涉,甚至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回顧楊元元短暫的一生,她一共經歷了三次足以改變命運的人生大事:一次高考報志願放棄法學,一次放棄考研,一次放棄考公務員。

這三次,每一次都有母親望瑞玲的插手 每一次都以楊元元的妥協收尾。

可以說,如果當時有任何一次望瑞玲選擇放手好,選擇遵循女兒的意願,或許楊元元就能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畢竟每一次放在楊元元面前的,都稱得上是一條通天大道。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但這三個原因雖然重要,卻並不足以讓一直心懷希望的楊元元選擇自殺,真正逼死她的,是她心中信仰的崩塌。

楊元元信奉讀書改變命運,卻在讀書一事上屢受挫折,甚至於因為讀書,只能讓自己的母親住進冰冷的出租屋。

她想改變命運,想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她堅信讀書改變命運,卻是「越讀越苦」。

心中的信念漸漸崩塌,她接受不了這種挫敗,最終才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總結

可以說,楊元元最終走上絕路並非一個單純的因素所造成的。

在楊元元身上,甚至映射出了中國許多傳統家庭的普遍問題:強勢的母親,「愚孝」的女兒。

這樣的組合只能是一場悲劇,如果這其中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出改變,或許結局就不會如此。

只能說,孩子要孝順,但愚孝絕對不可取。

父母要關心孩子,也想要依賴孩子,但是絕對不能過分的想要「掌控」孩子。

回顧:女研究生帶母上學,兩個月後卻自縊身亡在宿舍誰逼死了她?

望瑞玲一定是愛女兒楊元元的,但是她的愛太過窒息,過分的插手女兒的事情更是幾次毀了女兒的人生,最終才讓女兒走上了絕路。

只希望,世上可以少些楊元元這樣因為「愛」而發生的悲劇。#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