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孝道被很多人奉為善行的第一根基,從動物也可以看到孝的身影: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這些事跡都充分證明了孝道並不僅僅存在於人類身上,而也有的人在功成名就之時卻忘記了窮困潦倒的日子一直陪伴自己的父母。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劉玉紅和曹肇綱夫婦直到臨終時都沒見到獨生女兒最後一面。當初女兒曹茜說了句想去留學,夫妻倆就借遍了親朋好友,湊了8萬塊把女兒送到了德國,沒想到女兒這一去竟整整21年沒回過家,甚至17年來連個電話都沒給家裡打過。
念女心切的父母一度以為孩子出了什麼意外,多方打聽竟得知女兒早已畢業,還在德國的一所學校裡當了老師,甚至已經結婚生子。
那麼已為人母的曹茜為何如此狠心?她和父母之間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矛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曹茜,走近這個令人痛心的家庭。
曹茜的父母
老來得子,倍加寵愛
1979年7月6日,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東北大連旅順口的劉玉紅和丈夫曹肇綱迎來了他們的女兒。
由於家庭貧困,曹肇綱25歲時才結婚,婚後妻子劉玉紅體質不好,遲遲沒能懷孕,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夫妻倆自然是樂不可支,分外寵愛。
「茜草」有滋補作用,可以改善體質虛弱,劉玉紅給女兒起名「曹茜」,寓意女兒健健康康,在夫妻倆的關愛下,曹茜也一天天長大。
小時候的曹茜乖巧懂事,機靈可愛,父母更是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一點農活也捨不得讓孩子干,夫妻倆在田地裡揮汗如雨,女兒卻在家裡悠閑地吹著風扇,看著書。
對於女兒的學習,夫妻倆非常重視,畢竟自己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因而對曹茜寄予厚望,嚴格要求,只希望她能夠專心學習,以後有個高學歷,不用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曹茜果然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上學起就名列前茅,拿回來的獎狀也不斷增多,貼滿了整面牆,父母提起成績優異的女兒來總是滿臉驕傲。但他們並不知道,隨著女兒越長越大,內心也逐漸有了一些叛逆的想法,這種想法讓曹茜報考大學時和家裡產生了一次不小的矛盾。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