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2024-06-22

2018年6月4日,這對於廣東省湛江市官湖村的村民們而言,是個大喜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這個村子裡的每一戶人家都得到了一套獨棟別墅。

這是大新聞,要知道,官湖村幾年前還一直在脫貧攻堅,怎麼幾年過去,村民們居然能夠做到人手一套大別墅呢?難道他們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致富秘訣?

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致富的故事,而是一個報恩的故事,村民們的別墅其實都來自同一個人的贈予,這個送給大家別墅的有錢人叫做陳生。

當時陳生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是排得上號的富豪,可是即便有錢,也很難讓人想通,他為什麼要如此大方?不過,對於陳生來說,相比村民們對自己的恩情,自己這些別墅實在算不了什麼。

那麼,陳生和村民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事情其實要從38年前開始說起。

傾囊相助

1980年的夏天,陳生得知了一個天大的喜訊,他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大學,即便是現在,考上北京大學的學生都寥寥無幾,可想而知,當年陳生竟然能夠考上北京大學,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但是,雖然金榜題名,陳生的心裡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擺在他面前有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學費。

官湖村在當時本身就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而就在這樣一個貧困村裡,陳生家竟然還是最窮的一家,因為陳生的父親在他四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因此他們家中只剩下母親和兩個孩子。

為了能夠把這兩個孩子養大,母親起早貪黑的工作,年紀還不算老,倒落下一身病,而陳生看在眼裡卻又不能幫母親做些什麼,一直非常難過。

陳生考上大學的時候,不過18歲,他的弟弟還是未成年,兩個孩子如同無底洞一樣,每天都需要錢,不管母親怎麼工作,家中的日子還是捉襟見肘,以至於陳生思來想去,卻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籌集學費。別說學費了,他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拿不出來。

陳生拿著手裡的錄取通知書,心裡卻有些打退堂鼓,這些年為了供他上學,母親和弟弟都付出了很多,甚至因為自己的成績比較好,所以弟弟連初中沒上完就輟學了,現在還在外面打工。一想到這裡,陳生更是心如刀絞。

雖然北京大學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學府,可是一想到四年的花銷,陳生就不知所措,有那麼一瞬間,陳生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出去打工,趕緊賺錢回來孝順母親,而不是繼續花四年的時間去追求一個看不見的目標。

正在陳生和母親相顧無言的時候,村民們走進了他的家,村民們是來道喜的,全村幾年來就出了這麼一個大學生,那可真是金貴的不得了,但是村民們很快注意到,陳生和他母親都只是強顏歡笑。

大家略一思索,就猜出了這母子倆不高興的原因,沒錢實在是太要命了,哪怕是考上北京大學,沒錢也寸步難行,可村民們也不忍心讓這麼一個好孩子連上學的機會都失去,大家那個時候經濟條件也不好,可還是決定盡力的幫一幫陳生。

於是,由村長出面,村裡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輩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終決定每家出一點錢給陳生,湊起來,不論多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雖然大家的經濟條件都是半斤八兩,可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總能把這孩子給送到北京去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得知自己考上大學的第一個晚上,陳生被喜悅和痛苦兩種心情折磨著,一夜都沒有睡好,等第二天早上,陳生懷著複雜的心情起床,想要再仔細思考一下自己上學的事情,卻發現幾個村民站在家門口等著自己。

陳生不知所措地走上前去,只見村長將一個信封從口袋裡拿出來,塞到陳生的手上,表示這是全體村民給他湊的,希望他到了北京之後能夠好好讀書,做個有用的人。

拿著這個信封,陳生的眼淚都掉下來了,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陳生實在沒有想到,大家竟然這麼幫助自己。

信封里的錢其實只有21塊,裡面連一張稍微大點的鈔票都沒有,都是大家你兩角我兩角地湊出來,可是,要知道這21塊錢在當年的村子裡屬實是一筆巨款。

因為,村裡當時條件不好,很多村民全家老小辛辛苦苦一個月,可能也就只能賺到四、五塊錢,陳生知道,這些錢意義太重了,所以他流著淚對村長說,自己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一片心。

兩個月之後,在大家的祝福中,陳生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車,這個來自窮地方的小伙子第一次來到了大城市,大口袋裡揣著的是村民們給他湊的路費,還有各家給他拿的一些生活用品,大家雖然沒什麼條件,但已經盡力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了村裡這個大學生。

而且大家也沒有想著讓他回報,所有人都安慰他說,只要他能好好念書,村裡人就高興了,大家的一份心意讓陳生在心中默默發誓,自己將來只要有了出息,一定要千倍百倍的報答這些好人。

四年時光轉眼就過去了,在這四年里,村裡仍然竭盡全力地幫助陳生,時不時就給他湊一些生活費寄過來,生怕他在北京吃苦。

四年之後,陳生終於畢業了,那個時候大學生的工作是包分配的,陳生便被分配到了廣州市委辦公廳,一個月的工資有幾十塊錢,他終於不再是那個連學費都拿不出來的窮孩子了,不過,端上鐵飯碗的陳生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應該有更多的可能。

陳生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那個時候國家已經在進行改革開放,很多人都選擇下海經商,陳生看著也不免有些心動,他並不是一個衝動做決定的人,在決定經商之前,他進行了詳細的市場調研。

他最後認為,如果此時進軍商業界,是最好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於是,進入90年代,陳生終於下定決心寫了辭職書,這個行為很多人是不理解的,經商是一個沒有保障的工作,但是在政府部門能夠一輩子無憂無慮,兩相對比,總覺得陳生的選擇不值當。

但陳生認為,人生難得幾回搏,自己既然有這個想法和天分,就應該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下海經商

1993年,辭職之後的陳生在廣東湛江開辦了自家的房地產公司,不得不說,陳生的確有著超乎常人的經商天賦,一眼就看中了房地產市場的紅利。

陳生進入房地產的時機恰到好處,所以不出三年,公司的營業額就水漲船高,陳生也一下子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成為了當地數一數二的富商。

但是,正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陳生卻突然選擇了急流勇退。

房地產的生意雖然一片紅火,可是陳生卻覺得疲倦。第一是覺得房地產市場雖然紅火,但是泡沫太大,恐怕不是長久之計;二來,房地產生意太火爆,所以水很深,陳生在其中雖然顯得遊刃有餘,可心裡又覺得十分厭倦。

他覺得,老做房地產生意終歸不是最佳選擇,還是應該打造自己的品牌,擁有自己的標籤,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成功商人。

陳生要退出房地產行業的時候,很多人來勸他,畢竟好不容易找到發財的機會,沒有再退出的道理,可在陳生看來,發財的機會根本就不在於某個行業,而在於自己的能力,即便換個地方,自己同樣也可以發家致富,不久,陳生又開始打起了飲料的主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飲料和房地產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飲料是快銷品牌。最開始陳生打算做酒類生產,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效果不盡如人意。

陳生經過反思,認為市場上的飲料五花八門,如果沒有特殊的口味,抓住群眾的胃,那永遠也做不成功,於是陳生苦思冥想,研發出了一個新配方。

這個配方據說是陳生偶然得到的,他看一位領導在喝飲料的時候喜歡把醋兌進飲料里,心中非常的驚奇,但是嘗了之後,陳生髮現,這樣把醋和飲料兌起來,意外的好喝,所以他把這位領導的土辦法拿過來,自己又進行了反覆的改良,最終研發出了一款新型口味的飲料。

這種飲料在市場上同類競爭品很少,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費者的心,這款飲料被陳生命名為「天地壹號」。

僅僅靠著這款飲料,陳生就在短時間內賺了兩千萬。手中的資產越來越多,陳生卻沒有驕傲自滿,在陳生做生意的路上,他乾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反思,永遠在思考自己還有哪裡能夠做的更好,雖然飲料這個思路是成功了,但陳生還是覺得,自己應該繼續開發新的產業。

因為,飲料市場是不穩定的,只要有一個新的替代品出現,舊的產品就很容易被擠出市場,自己的飲料今天受歡迎,明天卻未必。

但是,除了做飲料之外,自己還能夠做什麼呢?這個時候,陳生又發現了一個極有潛力的產業,那就是生豬養殖。

這個產業聽起來和陳生在做的飲料沒有什麼關係,但陳生覺得,做生意背後的秘訣都是相通的,自己當初做飲料是因為發現自己能夠填補市場的空缺,而現在去做生豬養殖也是一樣,陳生髮現,其實在生豬養殖這塊市場上存在的空白比飲料市場還要大。

人們每天都要吃豬肉,中國可以說是全球豬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但即便如此,市場上的生豬市場依舊沒有飽和,雖然已經有數家大公司牢牢把控市場,但陳生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些公司所養殖的大部分都是瘦肉型豬,卻沒有人飼養土豬。

那為什麼土豬沒有人飼養呢?顯然並不是因為土豬不好吃,陳生在經過調研之後發現,土豬的口感其實比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瘦肉型豬更好,品質也更佳,但問題是,土豬的飼養成本是遠遠高於瘦肉型豬的。

在多年前的市場上,土豬才是主流,但隨著改革開放,瘦肉型豬大行其道,土豬漸漸門庭冷落,不管是農民還是商人都不太願意干土豬這種虧本買賣。

而且,當時的人們還沒有什麼健康飲食的概念,只覺得市場上的豬,只要瘦肉多就是好肉,事實上,這和健康飲食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但不管這樣的觀念是對是錯,總之,在種種因素作用下,土豬已經漸漸在市場上消失,即便是到那些農村散養戶家,也很難見到土豬品種,商家覺得土豬賣不了錢,所以就更加不願意對土豬進行投資。

但陳生的想法卻和別人相反,他認為,正是沒有人養,自己才要養,只要把自己這個品牌打造出去,土豬就能夠重新占領市場,而且,此時此刻市場上沒有人做土豬的生意,就正說明這片市場有潛力,自己就偏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久之後,陳生又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他的學弟,名叫陸步軒,在當年,陸步軒可比陳生的名氣還要大,但並不是因為陸步軒的生意做的成功,而是因為一則新聞,這個新聞非常著名,叫做「北大才子賣豬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陸步軒明明是北大的高材生,但是畢業之後他卻選擇了在家鄉開了個豬肉攤,這讓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可陳生認為,陸步軒是個人才,而且陸步軒開了豬肉鋪,就說明他對豬肉市場比自己更加了解。

所以,不久之後,陳生就找到陸步軒,兩個人長談了一番。最後決定攜手合作,來開闢一塊新的市場。

土豬的品種花八門,陳生決定從中選取一個口感最好的,所以他帶著妻子天南海北的考察,嘗試了很多地區的豬肉,終於選定了自己所要飼養的品種,同時陳生還有了一個和別人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般人覺得,土豬帶個土字,那主要的市場當然是農村,很多人看不起土豬,認為這屬於低端消費,但陳生偏偏要把土豬打造成高端品牌,而且就要在大城市進行開疆拓土。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陳生其實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的,因為農村其實不缺土豬養殖,鄉村的市場再狹窄,也總能找到幾個土豬養殖戶。

但是城市裡就不一樣了,越是大城市,飼養土豬的就越少,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更是整個城區都找不到一個飼養土豬的大養豬場,但是這正是機會。

陳生手中的數據顯示,在鄉村,土豬的生產份額占到了大約50%,但是在城市,這個數字可能只有20%,這中間30%的差距就是陳生苦苦尋找的商機,所以,他很快在城市中開始宣傳自己的新品牌——「壹號土豬」。

這個品牌沒有辜負陳生的一番苦心,很快就在市場上迎來了開門紅。人們過去很少聽到土豬養殖,壹號土豬的出現,的的確確填補了市場的空白,而且當時健康飲食的理念越來越流行,人民漸漸的希望嘗試除了瘦肉型豬之外的新品種。

壹號土豬的出現,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出十年,壹號土豬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

知恩圖報

在外打拚三十多年,陳生終於做到了衣錦還鄉,可是家鄉的現狀卻讓陳生感到非常憂心,陳生這些年在外跑生意,所以很少回鄉,可是他每次回到家鄉的時候,都發現家鄉的現狀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變。

孩子們還是上不起學,老人們還是看不起病,村裡很多人還住著20年前的破房子。

窮人依舊貧窮,有些青壯年一長大就逃離了村子,到大城市裡去打工,村裡的青壯勞力越來越少,只留下一些老弱婦孺,人口的流失,經濟的匱乏,早晚有一天會摧毀這個村子。

陳生心裡對於家鄉有著比別人更深厚的感情,當年如果不是村民們伸出援手,他也不會有今天,可如今他自己已經脫貧致富很多年了,村子裡卻依然沒能夠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陳生自己是經歷過貧窮的,他知道貧窮的滋味不好受,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當年每次交學費的時候,就是心裡最難過的時候,因為他的家庭連一分錢都拿不出來,只能靠母親到處去借,或者是拼死拼活的工作。

而現在村子裡的孩子們依舊在重複他當年的命運,所以為了讓孩子們上學讀書,多年來陳生不斷地給家鄉捐款,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把村子帶入新的環境,但是等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還是太緩慢了。

陳生時刻都記著自己當年發下的誓言,等自己有了出息,要千倍百倍地回報給村民們,其實,這些年他給村子裡的回報是源源不斷的,從發家致富的第一天開始,陳生就開始給村中修橋鋪路,給貧困戶捐款。

他給村子裡的,已經遠遠超過村子當年給他的了,但陳生依然覺得不夠。

雖然當年村子裡給他的只是二十多塊錢,可是二十多塊錢恰恰改變了陳生的命運,因此在陳生看來,自己回報給村裡再多都不為過。

但是光靠陳生一個人捐款顯然不能改變村子的現狀,所以陳生思來想去,決定把自己的致富經驗傳授給全體村民,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2011年,陳生決定在自己的老家建立土豬養殖基地,基地建好之後,村民們就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而且青壯年也不必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可以直接留在家鄉。

為了讓大家掌握土豬養殖的辦法,陳生掏錢在村裡辦學習班,號召村民們都來學習,村民們從學習班畢業之後,陳生會讓公司給他們發放豬苗,飼料,鼓勵他們在村子裡養豬,加入壹號土豬的生產隊伍。

村民們把土豬養大之後,壹號土豬總公司就會將他們手中的土豬收購回來,再進入市場,而且為了讓大家的利益不受損害,陳生還保證,不管豬肉的價格是跌了還是漲了,只要大家把豬養大了,賣到公司里,保底也有兩百塊錢。

有了陳生的保證,大家的養豬熱情空前高漲,畢竟沒有人願意一直過窮日子,只是,過去大家實在沒有技術和門路,現在陳生給了大家這樣一個機會,大家自然是爭先恐後的加入進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陳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真真正正掌握髮家致富的辦法。這樣,不管將來發生什麼,大家都永遠餓不死。貧困是環繞在村子裡半個世紀的頑疾,但陳生有信心把大家的窮病治好。

生豬基地開辦一年之後,村民們清點手裡的收入,收入最高的村民手裡竟然有了十幾萬塊錢,這讓大家驚喜極了,這麼多年,大家哪裡見過這麼多的錢?陳生的做法真真正正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從那之後,願意加入土豬養殖的村民越來越多,村裡的面貌也終於煥然一新。

大家手裡有了錢,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上學和看病不再是難題,但到這個時候,陳生仍然覺得自己對村中的回報不夠,他還有一個更大的想法。

2018年,陳生對大家宣布,為了回報當年村民對自己的恩情,他要送給每戶村民一棟別墅。

幾十棟別墅價格不菲,但是陳生堅持要給,很多人覺得陳生有點傻,認為當年幾十塊錢的恩情,不值得那麼豐厚的報答。可是,陳生是一個永遠心懷感恩的人,從另一個方面而言,正因為他始終懷著一份赤子之心,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信任,才能夠不斷地拓寬市場,上天不會辜負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二十一塊錢改變了窮學生陳生的命運,也無意間改變了一整個村子的命運,這份溫暖會一直傳遞下去。#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