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重慶一個小村莊裡,一個健康的男孩出生了,父母給這男孩取名為秦玥飛,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一天能夠走出這個貧困的村子,改變自己的命運,
秦玥飛的起點並不算很高,甚至比普通的孩子要低一些,那個山村裡並沒有出過什麼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生活貧困的農民,小學裡只有兩個老師,而且去上學還要走十幾里山路,這樣的條件下,要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實在是太困難了。
艱難求學
孩子一天天長大,這個孩子很聰明,很有天賦,學習特別快,如果給他更好的條件,他一定能夠創造出非凡的成就。
看著眼前這個格外聰明的孩子,父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們要帶著這個孩子到大城市去,讓他到更好的學校里讀書,為孩子博取一個未來。
一家三口的目的地是北京,這是全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地方,父母希望兒子能夠在北京上學,將來考一個重點大學,乃至於出國留學,但是想要在北京紮根並不容易,北漂成千上萬,像他們這樣為求學而來的,生活更是艱難。
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加上要照顧一個小孩子,也找不到什麼很好的工作,只能在各個工地里輾轉,靠做苦力掙錢,一家人擠在一個非常簡陋的出租屋裡,廚房和廁所緊挨著。
北京如此繁華,但是對於窮人而言,越是繁華的地方,生活就越是艱難。
秦玥飛童年的記憶,離不開貧窮二字,他沒有吃過很好吃的東西,沒有穿過新衣服,生活來源一半靠父母勞動所得,一半靠親戚朋友的施捨,吃剩菜剩飯,穿別人撿剩下的舊衣服,這是他的日常,而他上學的機會還是父母四處奔波求來的。
北京大部分學校不願意招收他這樣一個外地戶口的學生,他沒有北京的戶口和學籍,所以只能在學校借讀。
他知道自己和別的學生不一樣,如果自己讀不好書的話,學校是隨時可以把自己趕走的。
一家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孩子要拼了命的讀書,而父母要拼了命的工作,秦玥飛的壓力自然很大,他知道自己必須成功,如果不成功的話,父母為自己付出的一切都白費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被壓力壓垮,但幸運的是,秦玥飛是個意志力非常堅強的人,而且他熱愛讀書,他也深知自己的命運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改變。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