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她吃了口榴槤開口說:「我就好榴槤這一口,沒失婚前,我讓前夫給我買個榴槤,他不是說貴,就是說忘了,又不是吃不起,一個男人再有錢,一個榴槤都不捨得給你買,而給小三卻三五萬的花,這樣的男人要他幹嘛?」
她又吃了口榴槤說:「而林勇,走過水果攤,我就多看了眼榴槤,他就心領神會,隨後就給我買了回來,價格再高,眼睛都不眨一下,這樣的男人,我是不是可以愛?」
我為周寧高興,說:「不但可以愛,也能嫁,不過這次我可當不了你伴娘了,你們趁早生一個孩子,要麼到了四十歲,想懷孕都難了。」
可周寧接下來的一番話,驚到我了,我都感覺自己不認識她了:「我看明白了,餘生只愛不嫁,不婚不育,找個情投意合,知冷知熱的男人談戀愛,可以以身相許,解決[生·理·需·求],但不會託付終身,避免自己再次成為被婚姻傷害的怨婦,再做一份喜歡的工作,既財務自由,又能解決心理需求,這樣不好嗎?沒有婚姻的束縛和羈絆,不擔心對方背叛,合則聚不合則散,兩情相悅,兩廂情願,何必讓自己活的那麼憋屈,那麼累?這就是我從初婚失敗總結的經驗教訓!」
聽完周寧的話,我由開始的驚訝,到後來的贊同,我覺得她第一次婚姻的失敗,算是吃一塹,長一智了,學會了總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沒有壓力的生活,活的通透灑脫了。
周寧現男友林勇,比周寧大三歲,也是離異,具體為啥失婚?周寧沒說,我也沒問,應該也是受到了傷害,否則不會和周寧光談戀愛不結婚的理念一拍即合。
我覺得這樣挺好,光享受愛情的甜蜜,逃失婚姻的瑣碎和責任,緣分在,好聚,緣分去,好散,一別兩寬,互不相欠,不用吵得雞飛狗跳,鬧得不可開交,分割財產,去民政局辦手續,然後提起對方就七竅生煙,老死不相往來。
只可惜,周寧說她不要孩子,我問她:「你想好了?過了一定年齡,想做媽媽都失去資格了,可沒地方買後悔葯去?」
周寧釋然地說:「我把你兒子當自己兒子,到時候讓你兒子給咱倆養老,你有意見不?」然後哈哈大笑。
兩年後,林勇被調離我們這座城市,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開發新市場,他們成了異地戀,周寧不可能放棄工作追隨他,用她的話說:「事業比男人可靠,為了男人放棄事業太傻。」,而林勇也不會為了一個不給自己婚姻,不為自己生兒育女的女人,放棄大展拳腳的機會,兩人友好得分手了。
又過了一年,周寧生活里,又出現了一個俊朗的男人,和她出雙入對,談情說愛,同樣還是光愛不婚,可我在她臉上,卻看到了幸福,滿足,自信…
獨居的女人,是如何解決心理需求的?
獨居女人分三種,失婚,喪偶,留守。
除了留守女人,要恪守婦道,失婚選擇獨居,是被婚姻傷怕了,喪偶選擇獨居,要麼就是沒遇到合適的要麼就是舊情難忘,我覺得,不是所有女人獨居都會像周寧這麼灑脫,但她超凡脫俗的婚戀觀,對我們女人來說,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享受愛情的美好,卻不被婚姻所累,所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