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34歲考編人連考6次,上岸後公婆送了輛車:感覺像在做虧心事

2024-06-26

2022年,34歲的孫芸與丈夫因為考編大吵了一架。

她用力地將房門一摔,獨自在房間裡啜泣,4歲的兒子在身旁無助地看著她。

孫芸覺得自己必須要考編,如果不考,下一個開除的可能就是她。即便丈夫、父母百般阻撓也毫不退讓。

然而考了6次後她終於上岸了,公婆立刻興高采烈的給她買了輛車,態度來了場180度的大轉變。

她說:「感覺像在做虧心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

35歲是一道分水嶺,人一旦超過這個年齡仿佛就會被劃分為兩個世界。

孫芸清楚地感受到,35歲左右的同事正在經歷一場篩選,有的人升職成了管理層,有的人繼續碌碌無為,有的人光榮下崗。

經歷過一次裁員之後,她的不安上升到頂峰,她回到家就不停地瀏覽手機。

大數據將各種考公考編相關的信息一股腦湧現到她面前,似乎這是留給她的唯一的選擇。

而在家人親戚眼中,孫芸無疑成為了一個「異類」。

她突然就哭天搶地地要全職備考,離開工作已久的公司,投身於廣大的考編隊伍。

「這個年紀你要考編,你腦袋被門夾了吧?」

但是孫芸並不在意這些流言蜚語,心意已決。

她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原因或許可以從她的經歷中找到一絲端倪。

其實丈夫對自己大齡考編的不理解,孫芸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因為這個選擇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擺在自己面前,是自己放棄的。

遙想當年,剛畢業的孫芸作為護理專業的優秀畢業生,本來有著大好的前途。

只要她肯努力,她可以輕鬆地成為重慶三甲醫院的事業編護士。

但是機緣巧合下她接觸到正在冉冉升起的房地產行業,義無反顧地成為了一名房產銷售。

幾年下來,她有過光鮮的成就,不僅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結識了現在的丈夫,更是一路升職做到了策劃經理。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從2020年開始房市初顯頹勢,到了2022年受到疫情衝擊有31家樣本房企的業績整體營收同比下降7.1%,孫芸所在的公司也在其列。

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本該有著大好前程的她工資縮水、面臨裁員,強烈的不安就像烏雲籠罩著她。

不僅如此,隨著工資的下跌,本身就不被看好的自己更是被公婆戲謔地稱作「打爛零工的」。

但是孫芸面臨的壓力不僅於此。

十幾年過去,環境已經發生了天大的改變,堪稱「雲泥之別」。

當初本科畢業十分搶手,三甲醫院爭著要自己,但是現在學歷貶值、內卷不停,壓力與日俱增。

「現在連個小護理都要求研究生學歷」

強烈的不安讓她喘不過氣,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醫院早就飽和了,崗位一共就那麼幾個,她連夜搜索報考信息,發現往年一個崗位接近千人競爭。

從筆試到政審,稍有不慎,一年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已經34歲了,我不能失敗。」

無論是考公考編,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超過35歲就再難考上了。

大多數地區直接將報考年齡上限定在35歲,這意味著超過這個年紀,編制的大門就永遠地向你關閉。

與此同時,「而立之年」的孫芸正在經歷著一場中年危機。

丈夫對自己的不理解、婆家對自己的奚落以及事業上的「慘遭腰斬」都讓她惴惴不安。

身上的重擔還不止於此,孩子逐漸長大,開銷只增不減;學區房、公辦小學、每年的房貸車貸,這些都是壓在她身上的大山。

「抓緊上岸,我還有救......」

經過在重慶十幾年的摸爬滾打,終於在34歲後悔不已。

多年來她與在老家的丈夫分隔兩地,感情逐漸減淡。

為了多陪自己的孩子一會,她每周要抽出時間花費兩個小時坐車回到老家。

為了多陪家人一晚,她要在每周一的凌晨4點30分起床,趕上回到重慶的網約車。

想到一覺醒來找不到媽媽的兒子,孫芸悲從中來。

一方面工作進入了瓶頸期,升遷無望;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母親的責任感,34歲的孫芸終於下定決心退回體制內。

「如果能考上,有個穩定的工作我就很滿足了,並不抱希望升職做大。」

然而看似樸實的願望,卻難如登天。

3

2022年7月,孫芸趕赴一個地級市進行考試,獲得了綜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績。

但是由於這裡距離家裡太遠,她不得已在體檢的環節選擇了放棄。

備考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不僅要耐得住寂寞,還要做好「無用功」的心理準備。

除此之外,備考過程中的艱難幾乎充斥整個過程。

有一次,她在參加編制考試時,在資格審查環節發現自己的報到證找不到了,候考報名時急得崩潰大哭。

身邊陌生的考生都看在眼裡,但是仿佛都司空見慣。

考生紛紛遞來紙巾,安慰孫芸,他們面對此情此景心裡也不是滋味。

此刻站在她身邊的一位男士,名叫張宇,考編多年,這樣的場景仿佛看到過許多次。

和孫芸一樣,張宇也是一個大齡考生,面臨35歲的關口,備考的緊迫讓他感到無比壓抑。

張宇出身農村,十幾年前參加高考時,為了避免志願填報與他人衝突,果斷選擇了當時出了名好就業的熱門專業——土木工程。

誰能想到當時萬人追捧的專業卻成了如今的「天坑」。

上大學時,他曾經憧憬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站在工地上,拿著施工圖指點江山。

他以為自己可以坐在辦公室里吹著空調畫設計圖,隨意經手就是上百萬的項目。

但是事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

這些年的新聞中,土木專業的辛苦大家看在眼裡。

無論是「9小時完成一座火車站的改造工程」還是「589米長的四車道立交橋夜間8小時拆除」,都讓局外人望而卻步。

2022年末,一則名叫「土木工程老哥逃離工地的辦法」的熱搜衝擊著全國人民的認知。

土木工程再也不是那個出了名好就業、待遇好的好專業,而是以高強度的工作和百般刁難的管理聞名的「天坑」。

曾經自視甚高的張宇也難免感到失望。

這些年他進過國企施工單位,也來過初創小房企,然而這些崗位都不能讓他如意。

「土木都是坑,房企是小坑,施工單位是大坑!」

21年年初張宇進入了一家中型房企,入職前對方信誓旦旦地對他說,如果能力強的話在第二個項目會升職工程部經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30多歲仍舊混跡基層的焦慮讓張宇昏了頭腦,義無反顧地選擇前往離家120多公里的單位工作,再次踏上了工地。

然而這段經歷仍舊以失敗告終。

2021年9月,疫情以及一系列問題導致房企接連爆雷,張宇也沒能倖免於難,他雖然躲過了裁員仍舊沒能逃過降薪。

當白紙黑字的「降薪2000」擺在他面前時,他果斷選擇了離職。

就這樣,機緣巧合之下,張宇也無奈地成為了一名大齡考生,加入了考編大軍。

「宇宙的盡頭是考公考編,還有考研......」

戲謔的語氣難掩他內心的惆悵。

接連不斷的打擊和看不到希望的工作前景讓他日夜難寐,生活在焦慮當中。

於是從2022年開始,他也加入了考公、考編的大軍。

剛接觸考編的張宇著實嚇了一跳,社會壓力巨大,大批量的考生一頭扎進考編這個「無底洞」。

其中不僅有大學生,還有各種私企員工,甚至是全職寶媽。

考編難度逐年遞增,有的部門崗位報考人數與招聘人數的比例甚至達到了1000:1。

「為了一個鐵飯碗,多少人前仆後繼......」

2023年1月,這是張宇參加的第4次編制考試。

連續的挫敗讓張宇失去了一開始的勝券在握,而是變得小心翼翼,他不敢告訴朋友自己還在堅持考編。

他找了一份工作,平時的工作不忙,他會在休息間隙看看網課。

有次同事好心來找他搭話,他怕被發現立刻把播放這網課的頁面息屏。

用張宇的話來講,學習就像做賊一樣,要偷偷摸摸的。

幾年的備考十分艱難,他幾乎無時無刻不帶著耳機、做筆記的本子。

晚上回了家等到家人都睡去了自己在回到書房看網課,有時甚至學到兩三點。

2023年,這是他第4次備考,他報名了一個鄉鎮崗位。

「焦慮,非常焦慮。書都翻了兩三年了,但是有時候看了還是會忘記,有時會生理性地抗拒,可能進入疲倦期了吧......」

張宇的語氣中透露著無奈。

他沒日沒夜的刷題、上課,大年三十仍舊堅持著這種狀態。

「以前人們都嘲笑范進中舉,可我現在卻很羨慕范進。」

4

2022年年初,孫芸終於拿到了護理資格證書,她覺得自己距離成功近在咫尺,然而現實又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今年事業編不招衛生系統,只要教育系統......」

當孫芸得知這個噩耗時,愣在了原地。因為這表示她半年以來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正如我們所說的,考編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時無刻都有可能出意外情況,打亂考生的計劃。

然而此時孫芸剛過了35歲生日,如果今年再不考上,她將與自己的夢想擦肩而過。

即便她願意委身去醫院做合同工,人家也只接受30周歲以下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今年孫芸不考上,她將毫無退路。

「我只有一次機會了」

孫芸時刻準備背水一戰,她把周圍市縣能報的專業都報了一遍。

年齡像一把利劍懸在自己的頭上,她感到前無所有的危機感。

近些年來許多大齡考生不停趕赴考場的新聞不絕於耳,甚至有人5年考了30多次。

張宇也在為自己的前程而奔走著,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他再次失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崗位。

他退而求其次,不再局限於自己周圍的市縣,就連比較偏遠的地區也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為了成功、為了前程,他們只好不擇手段。

努力終究會有回報,孫芸和張宇都深信這一點。

2022年7月底,孫芸奔走了三個地區考試,輾轉了兩個縣,高強度的趕考讓她身心俱疲。

最終她在一場涉及解剖和生理的考試中意外地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崗位。

有時候幸福來的真的很突然。

孫芸仿佛脫離了「苦海」,她也終於得到了家裡人的尊敬,曾經稱呼她為「打爛零工」的公婆甚至要給她買一輛車。

35歲的考編人仿佛真的停靠在安全的碼頭,「上岸」了。

然而考上編制並不代表一帆風順,在職場上他們還有許多艱苦和限制,從來沒有一條路是充滿了光鮮和愉悅。

職場上永遠是鮮花與荊棘共存。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奮鬥、對抗焦慮的過程。孫芸和張宇永遠在奔赴幸福的路上。

而那些大齡考編人的故事,仍在繼續......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