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郭梓民
現在的人都說,「養兒防老,是老一輩人才能享受的,對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享受不到!」
因為隨著開放自由和丁克思想的入侵,當今人們的思想都變了,尤其是很多年輕的一輩,認為人生來不應該是傳宗接代和養老的工具,而是擁有獨立自由的個體。
所以,結不結婚,有無孩子都沒事,只要努力攢夠錢,老了找好一點的養老院,就能很好地度過餘生。
那麼,一輩子都沒生個一男半女,真的可以很好地度過餘生嗎?
73歲的獨居老人郭大爺是個過來人,無兒無女的他,過去一直覺得自己事業好,有錢有伴侶,老了也不恐懼養老問題。可前兩年老伴去世後,他去入住養老院半年後,卻懊悔地表示:人這一生,還是要有個孩子才行。
以下是來自郭大爺口述編寫:
今年73歲的我,出生在縣城,家裡算是大戶,一共5個子女,我是老二,其他分別是大姐、三弟、四弟和五妹。
我原本是家裡最有出息的,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成績優異,比其他兄弟姐妹都要好,我也是最有望考上大學的。結果,好巧不巧遇到取消高考,我被安排下鄉當了知青。
而在農村,我一待就待了8年,直到1977年才回到城裡。
重新回到城裡時,我已經26歲了,雖然和一起下鄉多年的知青妻子,在回到城裡之時,就已經登記領證,但我們夫妻二人,都有著大學夢。因此,我們結婚後沒有生娃,雙雙努力參加高考。
而我父母一直不同意我們這樣做,認為我可以去考大學,但必須讓妻子留下,給我生個娃在家。可我卻反著跟父母干,堅持要和妻子一起考大學。
我們夫妻倆也很幸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就如願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大學期間,我們忙著各自學習,也沒有夫妻生活,也就一直沒要個孩子。
原本考上大學之時,我們就約定,等畢業有了工作,再來要孩子的,結果畢業後,也各自被安排到了不錯的崗位,但我們夫妻倆卻沒有了生孩子的想法。
覺得兩個人就這樣過日子也挺好,沒有孩子的負擔,兩個人是夫妻卻能像戀人一樣生活。
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就去哪,除了工作,剩下的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
那時候,一直很傳統的父母,雖然明明子孫滿堂了,我其他兄弟姐妹都給他們生了不少孫輩,但他們還是勸我們要生個孩子。尤其是我在五兄妹里條件最好,生娃對我來說,也沒啥壓力。
可我和妻子就是沒有這樣的想法,特別是看到身邊同事,為了養孩子,天天上班累得要死,回家還要被一堆家庭瑣事纏身,有些為了帶孩子,還放棄了大好的工作或升遷機會。
我和妻子不是事業狂,但就覺得還是沒孩子好,這樣我們可以放開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也有人勸過我,一定要生孩子,或者不想生,那就去領養一個,這樣老了才有人給我養老。
但我覺得,像我和妻子那樣的有穩定事業,有房子有存款,老了也有不少退休金的雙職工夫妻,根本不用奢望靠孩子來養老,自己靠自己就非常可以。
並且我們那個時候,就只能生一胎,萬一生個女兒,最後也得嫁人。就算生了個兒子,也不一定就會孝順,所以,還是不生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過去我和妻子不懂得我們這種不生娃的做法叫什麼,大概在九幾年的時候,和國外的信息接觸多了才知道,原來我們這種不生娃的做法,叫「丁克」,而且很多外國人都是這樣做的,很自由很開放。
也因為這種自由和開放,我和妻子一直沒覺得不生娃有啥不好。
每天都是為自己而活,別人在拚命掙錢養娃,而我們卻在努力掙錢瀟灑和為明天存錢養老。
我們夫妻倆幸福地丁克了快四十年,每天都過得很開心,熱愛旅行的我們,也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國外的好幾個國家,也去過好幾遍,可以說我們活成了很多同齡人心中最自在的樣子。
我以為這樣的丁克生活,會一直幸福下去,然而,過了65歲後,一把年紀的我們,就開始面臨了一種很無奈的窘境。
明明已經規劃好,靠夫妻互相依靠養老,結果老了卻發現,所謂的靠自己和靠另一半,根本不是絕對可行的。
我66歲那年,大我一歲的妻子,卻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疾病,為了醫治,我帶著妻子奔波了好多醫院,但治標不治本,妻子還是反覆發病了好幾次。
雖然那時候我就開始請了保姆來照顧,但作為丈夫的我,很多時候也要跟著受折磨。
最後,在我71歲那年,飽受病痛折磨4年多的妻子,最終因病情嚴重去世了。
妻子走後,我嘗試著一個人生活了一段時間,也請過保姆伺候過,但最終都讓我很不適應,覺得家裡空落落的。
於是,我把自己規劃80歲去養老院的計劃提前了,72歲那年,我就在市區找了還不錯的養老院住了進去。
我以為在養老院裡,有老人朋友一起生活,也有護工護理,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會讓我的餘生活得很好。
而起初,我入住不久的時候,也是真感覺很不錯,適合老年人的娛樂設施一大堆,食堂的飯菜也很合我的口味,另外也有很多同樣單身的老人相伴。
可是大概住了兩個月後,我就感覺到了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首先,養老院進來容易出去難。
我入住第一個月時,想回家看看,還有找老友坐坐的,結果卻被告知,要回家得由監護人申請並接走。
而我入住是找的是侄子做我的監護人,可我的侄子遠在省城,也沒辦法來接我,然後折騰了好多手續,最終才肯把我放出去。
那一次,我就覺得,養老院就像一個監獄一樣,進來了就很難出去了。
畢竟出去得看情況,還有子女幫助,沒子女的老人,監護人不肯來接,他們也出不了養老院。
其次,有無子女來看望的老人,會被區別對待的。
剛入住的時候,一切都好,無論老人之間相處,還是護工對我的態度,都是很和諧和友好的。
隨著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我是丁克,沒子女,監護人又不在附近時,一切都變了。
老人之間相處時,有子女來看望,過年過節可以回家的,總是會比我們這些無子女看望的老人高一等,在各種攀比、炫耀中,我們都會很受傷。
甚至,他們仗著有子女靠山,在養老院裡,也總喜歡欺負沒子女的老人。這一點我是很有體會的。
另外,養老院的護工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對待我們這群沒子女的,或沒人常來看望的,都不會太用心照料。有些能討護工歡心,大多都是私底下靠打小費維持的。
最後,養老院的環境非常抑鬱,讓人折磨。
雖然說養老院整得很好,各種養老和娛樂的設施都有,但待久了就會發現,養老院的環境是非常抑鬱的。
每天被圈在一個地方,重複一樣的生活,吃喝拉撒睡,一睜眼面對全是老頭老太太,甚至還是有病的有病,殘疾的殘疾,臥床的臥床。
時不時還有人犯病、去世、哭泣、尖叫等等。
我在養老院住了半年,就目睹了三位老人的去世,感覺讓人很恐懼。
所以,住了半年後,我厭煩了養老院的生活,跑回來了自己家。
在養老院經歷這麼一遭後,我開始後悔了,感覺人這一生,還是要有個孩子比較好,就算生不了,也要努力領養一個,這樣老了才有人依靠。
丁克的人生,是前半生有多麼自由瀟灑,後半生就有多麼後悔和痛苦。
可能現在養兒難防老了,但我覺得子女就是核武器,可能用不到,但絕對不能沒有。就像去入住養老院,有兒女和沒兒女的老人,在裡面的境遇是不一樣的。
所以,奉勸現在的年輕人們,不管你們事業多麼好,為了退休金再好,存款再多,還是努力結婚要個孩子吧,別像我老了受苦了,才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