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高度,而在於它的稀缺度。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教育資源泛濫,學歷也會隨之貶值。 進入2020年碩士的比例比以往大幅提高,碩士生也即將面臨工作愈加不好找的問題,以前的人在乎本科率,現在的年輕人碩士文憑在手卻仍然趕不走焦慮。
以此類比,筆者不禁想3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怎樣的水平呢?80年代教育資源稀缺,雖然擴招之前有重點本科、普通本科、大學專修科、省重點中專、市重點中專共計五個層次。
但是對於廣大縣城或者農村的考生來說,他們不像大城市教育資源嚴重向其傾斜,能夠上中專的名額往往都非常有限,據了解,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考取中專的分水嶺—1992年:
1992年之前,雖然中專的含金度不比985、211,但是當時考取中專的難度卻與現在的985、211是同等的。
甚至有人做過統計,八九十年代1000多萬初中生只能考上20-30萬中專生,而根據最近幾年國家招收985高校學生比例大約在2%,招收211高校學生比例大約在5%的情況,2018年高考報名考生規模達到975萬,計算下來現在考985的難度和當時考中專生的難度差不多。
當時中專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工商財、農林水、醫衛、師範。而順利從中專畢業的學生國家包分配工作,並且屬於事業/幹部編制,同時戶口還可以遷至事業單位所在的城市,從此跳出農村的原生家庭。
而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薪水,這意味著不必像現在年輕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待遇可說是相當優厚了。
因此30年前的中專雖然在教育程度上不比現在的985和211,但是在「性價比」上和現在的985、211可說是同等的。
一畢業就有「鐵飯碗」,能力優秀者還可在體制內混的風生水起,現在的學校可不敢拍著胸脯向學生保證畢業後100%包就業,這種待遇也只有當時那個年代可以給予了。
當年的中專名校: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據說38年間培養出了近5000名支行行長以上的金融精英,包括新上任的工行行長。這所學院為浙江乃至全國的金融機構,輸送了近5萬名優秀人才,約占全省金融從業人員的1/4,被譽為浙江金融界的「黃埔軍校」。
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00多年前中國第一所正規海軍學校,有不少與之相關的影視劇:《甲午風雲》《北洋水師》等。而翻譯著名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演論)的嚴復先生可以說是天津的驕傲,他就畢業於該校。畢業後去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是最早一批留歐的學生,該校專門培養海軍軍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