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一點,紅十字會的領導同意了邵建波的請求。
而楊雅舒和表姐也記得這個男人曾給過她們吃的,也就願意跟著他走了。
就這樣,邵建波將兩個小女孩帶出了災區。
當時,邵建波安家在北京,便在北京自己家的小區另租了一個單間,供兩個女孩居住。
邵建波這樣做是想給兩個女孩一個獨立的生活環境,是怕她們每天看到他這個陌生的男人心裡會害怕。
然而,邵建波事後坦言自己當時作出收養的決定確實有點衝動,他有時苦笑道:「早知道不帶了」
那麼,邵建波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二:情同父女
一個男人帶兩個女孩,將她們撫養成人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兩個小女孩雖然從災難中走出來了,但她們失去親人的那種痛苦,兩個小女孩是不能立刻走出來的。
在邵建波照料兩個小女孩的時期,他每次下班一進門,就會碰到楊雅舒和自己的表姐在哭,哭著要找他們的爸爸和媽媽。
邵建波這才明白:這和自己以前做慈善是不一樣的,聽到她們撕心裂肺的哭聲,邵建波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也想跟著哭!
但是他不能哭,他也不能以慈善企業家的身份向兩個小女孩講一些自然哲理,他只能低聲的用一些簡單的話來安撫她們。
長大後的楊雅舒和邵建波
坦率直言,責任重大:
在這期間,邵建波每天都會學一些心理學上的知識,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這個兩個小女孩儘快從恐懼和悲痛中走出來!
如果他沒有做到這些,兩個小女孩的人格很有可能將會受到影響,她們的心靈也會遭受創傷,造成這樣的結果,她們的人生將是痛苦的,是殘缺的。
想到這裡,邵建波感覺自己責任重大,在收養兩個小女孩之前,他是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的,他把一切想得有些簡單,所以,他才覺得自己的決定有些草率。
他是怕自己的不專業,會影響到兩個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才有了那樣的坦言。
不過,隨著和兩個小女孩的相觸,邵建波也漸漸了解了她們的性格。邵建波每周都會帶她們去公園散步,去遊樂場遊玩,爭取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她們儘快走出苦難。
除此之外,邵建波還會時不時的跟她們倆準備一些小禮物,在楊雅舒和她的表姐生日的時候,邵建波也會為她們慶生!
時間長了,這個方法顯然起到效果了!兩個小女孩每天的笑容慢慢也多了,這讓邵建波心裏面得到了一絲慰藉。
多年以來,邵建波就像親生父親一樣照顧著她們倆,給她們做飯、洗衣、供她們上學,生活,對她們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這裡楊雅舒就回憶過:那年冬天,邵建波早早就去了學校門口等待她們姐倆放學,當她們出來的時候,邵建波凍的手縮進口袋裡,然後從口袋裡緩慢的掏出了兩個煎餅果子。
楊雅舒接過後,餅還是熱的!
邵建波知道她們倆個愛吃煎餅果子,總會在她們放學前給她們買,由於天氣寒冷,邵建波便把煎餅果子捂在口袋裡,等拿出來的時候還是熱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