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病房裡沒人,已經24天沒有進食的張望,終於忍不住飢餓的誘惑,拿起桌上的方便麵吃了起來。
搶救室內,張望對劉醫生說:「劉媽媽,我沒有好好聽話,我太饞了,偷吃了方便麵,我死了,把我的眼角膜捐給那個小哥哥,謝謝你媽媽。」
2005年8月22日,年僅8歲的女孩張望,帶著對這個美麗世界的萬般不舍,永遠的離去了。她的頭上帶著爸爸買的粉色頭箍,腳上穿著劉媽媽給她買的紅色鞋子還有新襪子。臨終前,她最大的牽掛就是爸爸那漏雨的房子。
她把眼角膜捐給了一個小男孩,希望男孩替她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讓劉媽媽把給她看病餘下的錢,都分給了同樣患白血病的7個孩子。
這是電影《天堂里的張望》中的主要故事情節,是根據真事改變,其中的張望原名叫做佘艷,養父叫做佘仕友。電影院內,看此片觀眾的哭泣聲此起彼伏。
佘艷的墓碑上刻著:我來過,我很乖。
2005年8月26日,佘艷的葬禮在小雨中舉行,成都市很多市民含淚為她送行,他們都是8歲女孩佘艷素不相識的「爸爸媽媽」。一位中年男人喃喃低語:「你本來就是天上的小天使,張開小翅膀,乖乖地飛吧!」
因為佘艷的事跡,成都市在同年成立兒童住院互助金,對兒童白血病進行同比例報銷。2013年,中國農村醫療保險將兒童白血病納入大病保障範疇,報銷比例不低於70%。
「我的路不在小朋友走的小小的路上,我的路不在汽車跑的寬寬的路上。上山時我喜歡走我的路,下山時我和小鳥一起唱歌。要是你們也肯在我的路上走走,你們會聽見我和小鳥在唱歌。聽著歌聲向前走,路就是再長,也不會覺得累。我喜歡走我的路。」——佘艷親筆文章《我的路》。
孩子,天堂里沒有痛苦,你走的那條路上開滿了鮮花。希望來生,你變成一個同樣美麗可愛的小女孩,生在富裕之家,再也沒有疼痛和疾病,和疼愛你的父母快樂的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