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這一輩子啊,就像那田裡被風吹日曬的老黃牛,吭哧吭哧地乾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是落得個孤零零的下場。我是老李,今年六十有五了,一輩子沒結婚,就守著我們李家這點兒血脈——我大哥的兩個兒子,大侄子阿強,小侄子阿明。
記得那會兒,大哥大嫂走得早,留下這兩個娃,大的才六歲,小的還在懷裡嗷嗷待哺。村裡人都勸我,「老李啊,你還年輕,別讓這兩個拖油瓶給耽誤了。」可我哪捨得啊,都是自家的骨肉,咬咬牙,硬是把這擔子挑了起來。白天我下地幹活,晚上回來還得給他們做飯洗衣,日子苦是苦了點,但心裡頭熱乎。
「叔,我餓了。」阿強拽著我的衣角,小臉髒兮兮的,眼裡卻亮晶晶的。
「好嘞,叔這就給你做。」我拍拍他的頭,轉身進了灶房,鍋碗瓢盆一陣響,一鍋稀粥算是晚飯了。
四十年,風風雨雨就這麼過來了。我把兩個侄子拉扯大,供他們讀書,盼著他們能有出息。阿強爭氣,考上了大學,阿明雖然學習不上心,但也學了門手藝,在鎮上開了個小鋪子。我心想,這下總算是熬出頭了。
「叔,等我賺了錢,一定讓你享福!」阿強臨走時拍著胸脯保證。
「嗯,叔等著呢。」我笑著點點頭,心裡頭卻是五味雜陳,既有欣慰也有不舍。
可誰知道,這一等,就是半輩子的空頭支票。阿強在城裡安了家,娶妻生子,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阿明呢,生意雖說不錯,但也只在逢年過節拎兩瓶酒來看我,說不了幾句話就匆匆離去。我這心,慢慢涼了半截。
「叔,最近忙,下次再來看您哈。」阿明放下東西,車還沒熄火就急著要走。
「行,你們忙你們的,叔知道。」我站在門口,望著那遠去的塵土,苦笑。
去年冬天,我這身子骨終於撐不住了,一場重感冒引發了肺炎,直接送進了縣醫院。躺在病床上,四周白茫茫一片,心裡頭更是空蕩蕩的。我給倆侄子打了電話,本以為他們會火急火燎地趕來,結果等來的,卻是一句句「叔,我這邊實在走不開」。
那一刻,我這心裡頭的火騰地一下就起來了,感覺自己這幾十年的心血都喂了狗。「這就是我養了四十多年的侄子?!」我在心裡罵了一句,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掉。
在醫院的那段日子,我算是看透了人情冷暖。同病房的大爺大媽們,家人輪流守夜,噓寒問暖的,而我這兒,除了護工,連個能說上話的人都沒有。我心裡那個憋屈,比身上的病痛還難受。
「老李啊,你家孩子咋不來看看你?」隔壁床的大媽關切地問。
「嗨,都忙,都忙。」我苦笑一聲,轉過頭去,不想讓人看見我眼裡的失落。
正當我覺得自己被全世界遺忘了的時候,病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個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現在門口——阿明的小女兒,欣怡。她手裡提著保溫桶,怯生生地走了進來。
「爺爺,我爸媽忙,我來給您送飯。」小姑娘眨巴著大眼睛,聲音細細的。
我的心猛地一顫,這小丫頭片子,平時我也沒少疼她,沒想到這會兒倒是她來了。我招招手讓她過來,看著她笨拙地給我喂飯,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欣怡,你爸媽咋不來?」
「爸說他忙,媽說路遠,不方便。我就跟他們說,我不怕,我能照顧爺爺。」欣怡說著,眼裡閃過一絲堅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我嘆了口氣,心想,到底是血脈相連啊,這孩子,比她爹媽強多了。我一邊吃著飯,一邊跟欣怡聊著天,病房裡頭總算有了點人氣。
就在我病情稍微好轉,準備出院的時候,阿強終於出現了,帶著一堆保健品,滿臉愧疚。
「叔,我……我對不起您。」
我擺擺手,示意他坐下:「你來了就好,來了就好。」
阿強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的難處,我聽著,心裡卻在想,這些年的補貼,換來的竟是這麼個結果。我拍拍他的手背,什麼也沒說,只是那份親情,好像從此就淡了,遠了。
出院後,我回到了那個空蕩蕩的家,心也跟著空蕩了許多。村裡的風言風語傳到了我耳朵里,說什麼「養兒防老,到頭來一場空」。我苦笑,不置可否。但心裡卻開始盤算,這往後的生活,不能再指望別人了。
我賣了幾畝地,加上這些年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在村裡開了一間小賣部。每天和來往的鄉親們聊聊天,日子倒也過得不那麼孤單了。欣怡放學後常來幫我照看店鋪,她的笑聲成了我生活中的甜味劑。
阿強和阿明偶爾也會打個電話來,問問近況,我總是淡淡地回應,不再像以前那樣掏心掏肺。他們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麼,開始嘗試著多回家看看,尤其是欣怡,總愛拉著她爸她叔一起來。家裡漸漸有了些人氣,但我知道,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我開始用筆記錄下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好的壞的,都成了故事。有一天,欣怡翻看我的筆記,眼眶紅紅的:「爺爺,您的故事真好,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我心裡一動,或許,這還真是一條出路。於是,我鼓起勇氣,把這些故事投稿給了幾個平台,沒想到還真有人願意發表。我這老頭子,居然也成了「網紅」,雖然讀者不多,但每次看到有人留言說從我的故事裡找到了共鳴,我就覺得值了。
如今,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有小賣部的忙碌,有欣怡的陪伴,還有那些文字帶給我的安慰。我時常想,如果人生能重來一次,我還會不會選擇這條路?也許會,也許不會,但至少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在孤獨中找到自我,如何在失望後依然抱有希望。
補貼兩個侄子四十年,我生病住院的那段經歷,確實讓我讀懂了人性的複雜與多變。但我更明白,無論外界如何變遷,保持內心的善良與堅韌,才是給自己最好的補貼。而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最終會化作一束光,照亮自己的同時也溫暖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