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神童」覃瑤:4歲上小學,12歲讀重點高中,14歲時跳河自殺

2024-06-28

本是閃閃發光的啟明星,是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備受矚目的「神童」。小小年紀的她履歷曾是那樣的光鮮,4歲讀小學,連跳幾級後12歲在其他孩子小學才畢業的年紀她就上了重點高中,人生精彩卻在她14歲那年戛然而止,她跳河了!

從天之驕子「神童」到自殺身亡,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天才泯然 揠苗助長

1994年,覃瑤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縣百里洲鎮鳳梁村。

從小是在各路讚譽中長大的,父母分別是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年僅14歲的她在同齡人還上初中的年紀,就已經成為重點高中——湖北枝江一中

的一員了,這本是令人驕傲的事情。然而,令覃瑤苦惱的是,因為她的年紀小,走到哪裡都會被稱為「神童」,她非常討厭這個稱呼。

12歲被保送高中時,曾有媒體報道過她的事跡,一舉讓覃瑤成為了「名人」,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來說,她被許多孩子的家長羨慕著,甚至誇張到出門時都有家長過來和她合影。

成名帶來的壓力一直困擾著她,她曾跟媽媽吐槽,非常討厭「神童」這個稱呼。媽媽謝鳳娥卻沉浸在這種「驕傲」中無法自拔,並未在意女兒當時的想法。

令覃瑤惱的不僅是被別人稱呼「神童」,因為上學早、跳級快,實際上她學習的進展和速度在她讀初中時就已經有點落後於同班同學了,再也不能像小學考試次次考滿分了。

為此,作為母親的謝鳳娥對覃瑤又打又罵,在女兒面前一次次的哭訴,在這種壓力和逼迫下,覃瑤只好發奮學習。母親對她的管控愈發嚴重,給她制定了許多規定。

比如上課時必須要站著上課,最大化保持專注度;不能隨便交朋友,如果和哪位同學走的比較近,母親就要找那位同學談話;覃瑤在母親的管控下幾乎沒有自由,也沒有同學願意和她一起聊天,心中的鬱悶也日益增加。

到了初三時,覃瑤的成績下滑的非常快,在老師的建議和母親的思索之下,她第一次留級了!重新讀了一年初三,或許和母親有關,這一年她的成績跟火箭似得猛漲,成功被保送至重點高中。

重點高中的錄取一般都是優中擇優,況且覃瑤還被分到了實驗班,那幾乎是整個學區的天才聚集到了一起。

在這個時候,覃瑤根基不穩的劣勢就被放大了無數倍。

看著自己的成績一次比一次落後,「神童」的頭銜從光環變成了壓力讓覃瑤無法面對。她再次告訴母親,非常討厭這個稱呼,但母親依然沒有在意她的想法,只是告訴她好好學習,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

沒有朋友、最愛的母親不理解自己、成績也不復以往。在種種壓力之下,覃瑤在生活中唯一的慰藉是看一看文學雜誌,但對於高中生來說,在時間如此寶貴的時候怎會被允許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籍。

有一次,覃瑤上數學課的時候偷偷看課外書被老師發現了。在之前的一次考試中,她數學只考了60分。數學老師的臉色有多難看可想而知。但對於這個申通,老師也沒有辦法,只是對她提出來口頭警告,並將她調到了更容易被老師看到的位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孩子!自此以後,覃瑤開始變本加厲,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偷看雜誌。這一天她在英語課上看的正開心呢,突然看到眼前出現了一隻白皙的胳膊,將課外書抽了出去。

抬頭看著老師鐵青的臉,覃瑤嚇得臉色蒼白。之後,她書桌里所有的雜誌都被老師收走了。

對於年僅14歲的覃瑤來說,或許課外雜誌就是她黑暗學習和生活中唯一的溫暖、唯一照亮她的一道光,更加可怕的是如果被母親知道了,將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這次老師收走課外書並嚴厲批評覃瑤的做法,讓她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再也無法忍受這一切的她選擇了最決絕的「抗爭」。

當天下午,同學發現她沒有上課並向老師彙報,老師檢查覃瑤的書桌發現了一份遺書,頓覺大事不好的老師連忙聯繫母親譚鳳娥,幾經尋找,依然沒有發現覃瑤的蹤影。

神童隕落 引發爭議

覃瑤到底去哪裡了?她是否已經遇害?老師和父母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就在他們繼續緊張的尋找時,有人告訴他們,人找到了!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覃瑤已經成為了一具屍體,在水中浸泡了兩天!

沒有人知道,在被老師批評的那個下午,覃瑤一個人在河邊待著想了些什麼,她在河邊一躍而下時抱著怎樣絕望的心情,14歲正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她卻如此決絕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覃瑤在遺書中寫到,自己自殺的原因是因為老師責怪她看課外書,並表示自己真的很累很累,在學校其實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自己沒有這些課外書不行,外加如果被父母知道後自己無法面對,自己決定要休息一下了!她在絕望中寫下絕筆,以自殺的方式告別這個讓她痛苦的世界。

覃瑤的父母無法接受如此「完美」的女兒以這種方式離開他們,年近40的他們只有覃瑤唯一的一個女兒,為了培養覃瑤,均為老師的他們在重點高中對面買下房子陪讀,可以說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世界上最痛的事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她的父母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引以為傲的女兒會一這樣決絕的方式離他們而去,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會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他們,一直認為是失足落水!

逝者已去,覃瑤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覃瑤的離去引發了社會大面積的討論,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為什麼逼著孩子走上絕路的也是父母?

覃瑤的父母將所有的責任都推諉到學校老師身上,並對學校的教育方式發出質疑,又何曾想過實際上讓孩子走上絕路的人,其實是自己呢?

在各方調節下,覃瑤的父母與學校達成和解,此事件發生後,引發社會的討論,到底是誰之過?

有人說是父母只過,對孩子管控太嚴格,導致孩子失去自由,壓力太大,另一方面是對孩子太寵愛,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導致孩子遭受不了一點挫折!

也有人說是學校之過,學校應該是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地方,現在卻只注重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孩子在花樣的年紀就做出過激的行為。

那麼覃瑤的父母現在到底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事情剛發生後,有人質疑覃瑤壓力太大是因為年齡太小,跳級太快!

他們曾表示,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各方面都比同齡人要成熟許多,他們自己對學習成績並沒有那麼在乎,並表示自己和孩子無話不談,關係和睦,經常鼓勵她看書學習,並沒有給孩子什麼壓力,這是孩子自然發展的道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而學校的回應,對於目前社會現狀來說,高考依然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好方式,所以學校注重教育成績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隨著人們自我意識的提高,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少,對於家庭來說,孩子就是這個家庭的未來,所以對孩子的呵護和寵愛也在提高,磨鍊和挫折越來越少,過分的關注也會使孩子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

父母之愛 值得警醒

站在我們普通人的角度,回過頭來看,在我們應試教育的制度中,從小受到的教育和耳熟能詳的那句話是不是:「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或者「看看別人家......這次拿到了..,考上了......!」功成名就固然是所有人期盼的,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覃瑤在成長中在父母的要求下努力學習,2歲的年紀別的孩子將將斷了母乳,而她已經被送去了學前班早早的開啟了學生生涯;4歲的年紀,當同齡人跟在父母身後當一個小尾巴要糖吃的年紀,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中國父母秉承「不打不成器!」的原則,覃瑤父母對她的要求太嚴格,但凡孩子考試成績下降或者露出厭學的心態,就會被父母打罵教育,母親譚鳳娥甚至在孩子面前哭訴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自己!

似乎大多數父母都會要求孩子交朋友,覃瑤父母也不例外,暫且不談智信朋友,但凡有一兩個稍微靠近點兒的同學,也會被再三詢問並叫去談話,讓她早早的失去了交往朋友的資格,這種關愛令人窒息。

每個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最棒的,但覃瑤的父母卻將自己所有的期望和賭注都壓在了她的身上,仿佛她不努力學習,失去了「神童」這個稱號,就不值得被愛,導致她壓力與日俱增!

很顯然,覃瑤的父母對於覃瑤從小到大的表現十分滿意,甚至可謂是「驕傲」,他們一直以自己有個被稱為「神童」的孩子為傲,不願意失去這個稱號,愈發對孩子要求嚴格,將壓力轉嫁至孩子身上,讓覃瑤早早的失去了孩子的童真與健康的心理發展。

雞娃之痛 誰人只過

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這件事的對錯。對於父母來說喪子之痛的痛苦是別人無法承擔的,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說,從小受到表揚越多的孩子,則自尊心更強。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一般的表揚已經無法滿足他們,而是需要更好的表揚來滿足需求,所以他們會更加努力以爭取到更多的讚譽。反之,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反噬」,但凡有一點小的挫折,則會自尊心受到打擊,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在「德、智、體、美」口號響亮的學校,是否真的做到了全面發展,在應試教育的制度下,一味地關注孩子的成績,其他方面沒有做足準備,心理素質沒有提高,也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平凡不等於有罪,普通不等於無能!學校在教育孩子時,關注智力發展的同時,更應該適度的引導孩子,從內心獲取更多能量,發自內心的去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一切事物,包括生命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覃瑤的事跡值得所有父母為之深思,實際上12歲的覃瑤在初中出現成績下滑時,就應該引起重視,正確引導是管關鍵,揠苗助長的結果是智力提上去了,但是僅僅12歲的她在為人處世方面實際上還是個天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到了自我時期,更敏感,更需要引導。但凡父母在發現孩子壓力大的苗頭時就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情緒,那麼或許這樣的悲劇會少很多。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事實,於是瘋狂的「填鴨式」教育開始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

然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能開開心心的活著已經屬於不普通的事情了,「雞娃」的父母實際上是不承認自己的平凡,將自己的所有抱負和意願強加在了孩子身上。

值得反思的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否真的在意孩子的想法。看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一家三口吃早飯,媽媽做了韭菜餡兒的餃子,孩子看到了說我不喜歡吃韭菜,媽媽聽到了沒說什麼。晚上孩子回到家之後,看到媽媽又做了韭菜炒雞蛋,孩子不耐煩了,說我不喜歡吃韭菜。

大家都以為這位媽媽故意和孩子作對,實際上媽媽心裡的想法是,韭菜營養豐富,怎麼會有人不愛吃韭菜!實際上人類的味蕾在發育時,在一段時間確實會討厭吃某種食物,但父母覺得這個菜有營養,你為什麼會不喜歡吃呢?

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還埋怨孩子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有些家長實際上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在教育過程中,切莫強求,而是要順其自然的規律才能收穫一個自信、健康和陽光的孩子!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