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2024-06-28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世界上從來沒有生而知之者,負責傳道、授業的老師,自古以來就有著極高的地位,在古代甚至要當做父母一般,正所謂天地君親師,事師如事父。

到了現代雖然已經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師父」,但師生之情數千年來卻一直沒有過任何改變。

42年前,在內蒙古武川縣有一名初中老師,為了讓曾經的學生能在寒冷的冬天過得好一些,專門拿出一半多的工資來給學生買棉鞋。

若干年後,這個學生回來報恩了。連老師自己都沒有想到,當年的學生竟然會選擇送給自己一套房子……

張秀榮

1973年,當25歲的張秀榮再次來到武川縣第一小學初中部時,內心充滿了感慨。

當年還很稚嫩的自己,正式從這所學校畢業,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兜兜轉轉這麼多年,竟然又回來了。

和當年唯一的區別是,那時候的她是學生。現在,卻成為了學校的老師。

張秀榮在武川一小教初中數學,從初二帶到初三。相較於其他老師,張秀榮有一個特點——放學之後要留校。

張秀榮家就在學校旁邊,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徹底掌握知識,每天晚上六點半,班上的同學都會坐在教室裡面聽張老師講重點和疑難問題,一直到晚上八點天徹底黑了才下課。

在當時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補課」的說法,張秀榮的這種行為也都是她自願的,沒跟學生收過一分錢。

學生雖然年齡小,但誰是真心對待他們,他們也是能夠感受到的。也正因此,張秀榮雖然從來沒有訓斥或者體罰過學生,學生們仍然都很喜歡聽她的課,對老師充滿了尊敬。

一轉眼到了1978年,新學期開始後,張秀榮認識了一個叫做陳志德的學生。

陳志德兄弟6個,家庭條件很困難,住在距離縣城4、5里外的尹家溝,每天都得起個大早,一路小跑著來學校上學。

寒門出貴子,正因為知道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陳志德學習起來是真的拚命,下課了也不會像其他同學那樣出去玩,而是坐在椅子上學習。

對於每一個老師而言,這麼熱愛學習的孩子總會更加容易能引起他們的關注。

也正因此,當1979年初三開學後,張秀榮一眼就看到陳志德的座位上空空如也,他沒來上學!

一連幾天,陳志德同學都沒有來上課。這讓張秀榮心裡焦急萬分。等到周日,她就叫上幾個班幹部一起騎著自行車前往尹家溝「家訪」。

如此熱衷於學習的孩子竟然連續一個星期,在沒有請假的情況下沒去學校,原因只會有一個——「貧窮」。

這也是敲開門後陳志德家給張秀榮的第一印象。

陳志德家窮的可以說盪氣迴腸,家裡面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當陳志德見到老師和同學之後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自卑。

陳志德的父親也在家,得知老師的來意之後只是嘆了口氣。

如果可能的話,他又何嘗不希望兒子能夠繼續上學啊。但現在陳媽媽生了病,光供老大上學就挺費力了,陳志德下面還有4個妹妹,她們也要上學啊,只能委屈他這個當哥哥的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從頭到尾,被張秀榮抱在懷裡的陳志德都低著個頭一言不發。

這一年的相處,讓張秀榮很了解這個學生,知道他肯定是不願意就此輟學的。因此努力的勸說陳爸爸,說著說著,她這個當老師的自己先哭了起來,眼淚都打到了陳志德的頭上:

「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短短8個字,狠狠地擊中了陳爸爸的心靈,自己這一代窮成這樣了,難道就甘願世世代代的窮下去嗎?

沉默了良久,他在兒子期盼的目光中點了點頭:「想去,就去吧。」

又是一年過去,陳志德高分考入了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母親逝世了。這一次,陳志德沒有輟學,而是帶著母親的遺願在高中刻苦的學習。

當年我國高中實行兩年制。

1981年的暑假,剛剛又送走了一批初中畢業生的張秀榮,聽到自家大門被人敲響了。

雖然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對那天的場景張秀榮仍然記憶尤新。

那一天,留著短髮,穿著一條洗得發白還打了一塊藍色補丁勞動布褲子的陳志德,連蹦帶跳的進門對她說:

「張老師,我收到了長春地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有城市戶口了!」

陳志德

陳志德的高考總分數很高,高到了全縣第二。但他家很窮,窮到去上大學的時候只帶了70塊錢。

70塊錢在當時的確不算小數目,畢竟張秀榮一個月的工資才37塊錢。但這70基本上是陳志德家所有的財產了,因為在這一年,他父親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今後的路,只能靠陳志德一個人走下去。

在學校里,陳志德儘可能的省吃儉用,骨子裡的傲氣讓他沒有跟任何人求助。到了冬天時甚至連雙棉鞋都捨不得買。

陳志德沒有想到的是,1981年年末,他竟然收到了從家鄉寄來的金錢。

父母早已不再,誰會寄錢給自己呢?

當陳志德打開信封之後,看到的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筆跡:「志德,買雙棉鞋穿。」

張秀榮一次性給陳志德寄來了20塊錢。這超過了她工資的一半。在得知曾經的學生在大東北連一雙棉鞋都沒有了後,她毅然決然的拿出了20塊錢。

這種親切的關懷,讓陳志德哭的稀里嘩啦。

老師的好意陳志德很感動,不過這20塊錢,他是真的捨不得花,放假回內蒙古時,鄭重的將錢還給了張秀榮。

錢雖然沒要,但這20塊錢產生的情分,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分毫。

陳志德大學畢業之後,考上了大慶石油研究院。

在等待開學期間,他專門回了趟武川縣,跟老師報告自己的學習情況。

當張秀榮第二天收拾屋子時,發現陳志德在一張紙上寫滿了一個女子的名字。都是過來人,她如何能不明白陳志德的小心思。

張秀榮跟自己的學生打聽了一番後,得知那女子是陳志德的一個女同學。

張秀榮知道,以陳志德的性子,肯定是不好意思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於是先通過另一名同學和那個女生進行了接觸,確認對方也有意之後,就拉著陳志德的手去找對方。

有了老師的撮合,陳志德這才得以收穫了愛情。

事業愛情雙豐收,陳志德畢業之後,又得到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這些年裡,每年放假回內蒙古,他都會去張秀榮家住一段時間,並給老師帶一些小禮物,比如咖啡、苦酒等。

之所以不回自己家,是因為他的哥哥和妹妹在父母辭世後相繼離開了家鄉。陳志德在武川縣唯一的牽掛,也就只有這位母親一樣的張老師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意外的禮物

2003年,陳志德獲得博士學位後正式開始工作。因為太忙,他很少有時間能夠回武川老家。

在2007年張秀榮過60大壽時,班上的學生們都跑來跟她慶生,唯獨陳志德因為有事來不了。

這麼大的事情他顯然不可能給忘了,專門給張秀榮打去了電話:

「張老師,我今天有事不能去給您慶生了,過幾天我給您補過一個。」

幾天後,陳志德如約來到了張秀榮家,並帶來了一份她始料不及的禮物:10萬元人民幣,現金。

好端端的,怎麼想起來給老師送錢呢?

原來,張秀榮一家都住在一處沒有自來水的平房之中,條件很不好,住起來很不方便。

2006年春節,陳志德打算回武川縣看看張老師,打電話第一句問的就是:「張老師您現在住哪?有沒有搬新家」

60大壽那天,班裡的同學都很感慨,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張老師竟然還住在這種地方。

當陳志德知道此事後,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張老師上年紀了行動不便,我離得這麼遠也不能幫她,不如給她買一套房子住吧,老太太住起來也舒心。」

這麼大一筆錢擺出來,張秀榮直接嚇了一跳,連連推脫。

但陳志德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他自己實在太忙了,不能留在武川幫老師選房子,將錢交給老師之後,就聯繫了住在本縣的一名同學,讓他幫忙為老師幫忙挑房子,並叮囑房產證要寫老師的名字。

這是07年,又是小縣城,房價並不如現在這般離譜,很快,張秀榮就挑中了在福地家園3樓的一套70平房子。這十萬不但買下了房子,甚至還夠進行裝修。

張秀榮買完房子之後還專門給陳志德打電話,說:「小陳,房子買完了,你過來看看吧。」

「不用了張老師,您自己住著舒服就行了。」

學生竟然會給老師買房子住,這事別說其他人,就是張秀榮自己都不相信。在跟街坊鄰居們聊天提及此事時,總會說:「就是我自己孩子也做不到這一點。」

而鄰居們往往很詫異:「你確定不是一萬,是十萬?」

情若母子

2015年,張秀榮查出來了膽結石,並做了手術。陳志德知道後時不時的就回來探病。每回來,手裡不是提溜著蘋果就是葡萄或者砂糖橘,放都放不下。

不管張秀榮說多少次,他都堅決不「改」。

一年之後,張秀榮的老伴逝世了,只留下她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房子之中。

陳志德知道這件事之後,專門打來電話:「老師,要不您來我這兒住吧,以後我養你。」

最終,張秀榮還是選擇了住在武川縣,這裡有她的朋友,自在慣了。

老師一個人住在武川,陳志德並不放心,時不時的就會託人送一些糕點回來。

後來張秀榮患上了高血壓,陳志德更是專門給她購買大量的藥物,不管多貴,一買都是好幾盒,並郵遞迴去。

因為吃不了,甚至都已經積灰了。

張秀榮專門給陳志德發消息說不用再買了。結果他只是回:「張老師,藥您要按時吃,在快吃完前,您跟我聯繫,我再給您快遞迴去。

哪怕張秀榮說這藥武川本地也能夠買的到,陳志德仍然「不聽勸:「這個藥和您說的藥不一樣。」

每年的臘月,他還會專門給張秀榮送1000塊錢,當做過年錢。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裡,不管是陳志德和張秀榮,都沒有跟對方說過一個「謝」字。他們兩人之間已經產生了家人一般的感情,對待自己的家人要是再說謝的話,那就顯得太過生疏了。

陳志德只是張秀榮教過的學生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從教近40年,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比如,有一位姓韓的同學當年高考失利,自尊心大受打擊,主動放棄了復讀的想法。結果也正在此時,他聽同學轉達了張老師的一句話:「韓耀成怎麼就沒考上大學呢?」

短短一句話裡面,包含著老師殷切的信任,這讓他產生了莫大的動力,在次年順利的考上了大學,並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張秀榮老師就是這麼一心一意的為了自己的學生,沒有因為他們畢業,不歸自己管了就「相忘於江湖」。她對學生髮自真心,學生自然對她報以真情。

1981年的張秀榮不會想到,自己對孩子的善念,竟然會在未來收穫如此多的回報。這都是她應得的。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