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2024-06-28     緣分     4287

也正因此,當1979年初三開學後,張秀榮一眼就看到陳志德的座位上空空如也,他沒來上學!

一連幾天,陳志德同學都沒有來上課。這讓張秀榮心裡焦急萬分。等到周日,她就叫上幾個班幹部一起騎著自行車前往尹家溝「家訪」。

如此熱衷於學習的孩子竟然連續一個星期,在沒有請假的情況下沒去學校,原因只會有一個——「貧窮」。

這也是敲開門後陳志德家給張秀榮的第一印象。

陳志德家窮的可以說盪氣迴腸,家裡面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當陳志德見到老師和同學之後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自卑。

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陳志德的父親也在家,得知老師的來意之後只是嘆了口氣。

如果可能的話,他又何嘗不希望兒子能夠繼續上學啊。但現在陳媽媽生了病,光供老大上學就挺費力了,陳志德下面還有4個妹妹,她們也要上學啊,只能委屈他這個當哥哥的了。

從頭到尾,被張秀榮抱在懷裡的陳志德都低著個頭一言不發。

這一年的相處,讓張秀榮很了解這個學生,知道他肯定是不願意就此輟學的。因此努力的勸說陳爸爸,說著說著,她這個當老師的自己先哭了起來,眼淚都打到了陳志德的頭上:

「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短短8個字,狠狠地擊中了陳爸爸的心靈,自己這一代窮成這樣了,難道就甘願世世代代的窮下去嗎?

沉默了良久,他在兒子期盼的目光中點了點頭:「想去,就去吧。」

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又是一年過去,陳志德高分考入了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母親逝世了。這一次,陳志德沒有輟學,而是帶著母親的遺願在高中刻苦的學習。

當年我國高中實行兩年制。

1981年的暑假,剛剛又送走了一批初中畢業生的張秀榮,聽到自家大門被人敲響了。

雖然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對那天的場景張秀榮仍然記憶尤新。

那一天,留著短髮,穿著一條洗得發白還打了一塊藍色補丁勞動布褲子的陳志德,連蹦帶跳的進門對她說:

「張老師,我收到了長春地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有城市戶口了!」

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陳志德

陳志德的高考總分數很高,高到了全縣第二。但他家很窮,窮到去上大學的時候只帶了70塊錢。

1981年,內蒙古老師花一半工資給學生買鞋,26年後他送老師一套房

70塊錢在當時的確不算小數目,畢竟張秀榮一個月的工資才37塊錢。但這70基本上是陳志德家所有的財產了,因為在這一年,他父親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今後的路,只能靠陳志德一個人走下去。

在學校里,陳志德儘可能的省吃儉用,骨子裡的傲氣讓他沒有跟任何人求助。到了冬天時甚至連雙棉鞋都捨不得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