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節,陳志德打算回武川縣看看張老師,打電話第一句問的就是:「張老師您現在住哪?有沒有搬新家」
60大壽那天,班裡的同學都很感慨,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張老師竟然還住在這種地方。
當陳志德知道此事後,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張老師上年紀了行動不便,我離得這麼遠也不能幫她,不如給她買一套房子住吧,老太太住起來也舒心。」
這麼大一筆錢擺出來,張秀榮直接嚇了一跳,連連推脫。
但陳志德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他自己實在太忙了,不能留在武川幫老師選房子,將錢交給老師之後,就聯繫了住在本縣的一名同學,讓他幫忙為老師幫忙挑房子,並叮囑房產證要寫老師的名字。
這是07年,又是小縣城,房價並不如現在這般離譜,很快,張秀榮就挑中了在福地家園3樓的一套70平房子。這十萬不但買下了房子,甚至還夠進行裝修。
張秀榮買完房子之後還專門給陳志德打電話,說:「小陳,房子買完了,你過來看看吧。」
「不用了張老師,您自己住著舒服就行了。」
學生竟然會給老師買房子住,這事別說其他人,就是張秀榮自己都不相信。在跟街坊鄰居們聊天提及此事時,總會說:「就是我自己孩子也做不到這一點。」
而鄰居們往往很詫異:「你確定不是一萬,是十萬?」
情若母子
2015年,張秀榮查出來了膽結石,並做了手術。陳志德知道後時不時的就回來探病。每回來,手裡不是提溜著蘋果就是葡萄或者砂糖橘,放都放不下。
不管張秀榮說多少次,他都堅決不「改」。
一年之後,張秀榮的老伴逝世了,只留下她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房子之中。
陳志德知道這件事之後,專門打來電話:「老師,要不您來我這兒住吧,以後我養你。」
最終,張秀榮還是選擇了住在武川縣,這裡有她的朋友,自在慣了。
老師一個人住在武川,陳志德並不放心,時不時的就會託人送一些糕點回來。
後來張秀榮患上了高血壓,陳志德更是專門給她購買大量的藥物,不管多貴,一買都是好幾盒,並郵遞迴去。
因為吃不了,甚至都已經積灰了。
張秀榮專門給陳志德發消息說不用再買了。結果他只是回:「張老師,藥您要按時吃,在快吃完前,您跟我聯繫,我再給您快遞迴去。」
哪怕張秀榮說這藥武川本地也能夠買的到,陳志德仍然「不聽勸:「這個藥和您說的藥不一樣。」
每年的臘月,他還會專門給張秀榮送1000塊錢,當做過年錢。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裡,不管是陳志德和張秀榮,都沒有跟對方說過一個「謝」字。他們兩人之間已經產生了家人一般的感情,對待自己的家人要是再說謝的話,那就顯得太過生疏了。
陳志德只是張秀榮教過的學生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從教近40年,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比如,有一位姓韓的同學當年高考失利,自尊心大受打擊,主動放棄了復讀的想法。結果也正在此時,他聽同學轉達了張老師的一句話:「韓耀成怎麼就沒考上大學呢?」
短短一句話裡面,包含著老師殷切的信任,這讓他產生了莫大的動力,在次年順利的考上了大學,並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張秀榮老師就是這麼一心一意的為了自己的學生,沒有因為他們畢業,不歸自己管了就「相忘於江湖」。她對學生髮自真心,學生自然對她報以真情。
1981年的張秀榮不會想到,自己對孩子的善念,竟然會在未來收穫如此多的回報。這都是她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