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新冠疫苗的研發和全球推廣成為了當年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在眾多疫苗研發者中,有一位女性科學家的名字備受關注,她就是陳薇。
陳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也是新冠疫苗研究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人,擁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結婚30多年裡卻沒做過家務,就連給孩子換尿布都由丈夫來做。
而她的丈夫麻一銘也心甘情願「敗在」她的光環之下,自行處理家中瑣事,他曾信誓旦旦的說道:
「讓我妻子做家務,就是對她才能的浪費」。
俗話說的好,「再怎麼成功也要過柴米油鹽的日子」,麻一銘不讓妻子做家務真的是件好事嗎?
如今他們怎麼樣了呢?
2
1966年,陳薇出生於浙江金華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她從小就聰明伶俐,父母無需過多操心她的學業。在班級中,她總是名列前茅,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薇順利地進入了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在那個年代,能考上這所大學的人註定有著大出息,因此有很多人前來向陳薇提親。
然而,陳薇全心全意地專注於自己的學業,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人生大事。她相信緣分天註定,不太在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畢業後,她又以專業前幾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繼續深造。
在新的環境中,她的心情更加興奮,但是她並不知道,屬於她的愛情即將到來......
1989年的某一天,陳薇乘坐一輛從北京回家的火車。由於車上人太多,她只買到了站票。
陳薇靠在一個角落裡,翻開手裡的書籍,享受著窗外透進來的陽光。
這時,一個叫做麻一銘的男人注意到了她。麻一銘是青島一家葡萄酒廠的辦公室主任,他在火車上看到陳薇時,心裡瞬間掀起了一陣浪花。
儘管麻一銘已經事業有成、收入豐厚,但他一直排斥相親這件事。
他始終相信真正的緣分是不約而至的,正如此時此刻,看書微笑的陳薇就輕而易舉地打動了他。
隨著車廂晃蕩,他們無意間四目相接,麻一銘耳朵一紅,鼓起勇氣示意陳薇坐到他的身邊。
當時車廂已經滿員了,麻一銘側身移了移位置,給陳薇留了個空間,陳薇見他憨厚老實,道謝後便坐了下來。
在聊天的過程中,麻一銘得知女孩名叫陳薇,是一名浙大保送清華的碩士研究生,年僅23歲。
儘管他們相談甚歡,但麻一銘仍然感到有些不安。因為女孩實在太出色了,自己卻有些平凡,而且年齡還比她大12歲。
他心中糾結,但也不想輕易錯過這個機會。
當火車即將進站時,麻一銘鼓足勇氣向陳薇請求留下聯繫方式。他沒想到女孩竟然毫不猶豫地告訴了他。
那時的陳薇怎麼也沒想到,眼前的這個男人將會成為她成功路上的最佳助力,甚至為了她甘願放棄大好前程,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家庭煮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3
一周之後,陳薇接到了電話,那頭傳來了麻一銘的聲音:「陳薇,我是麻一銘,我想和你見個面。」
陳薇心裡莫名有些興奮,她沒有猶豫,立刻答應下來。其實,從上次的分別後,她心中也有些牽掛,那種感覺難以言喻。
雖然麻一銘比她大了整整12歲,但年齡並不是問題。
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是他豐富的閱歷。麻一銘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他懂事又體貼,這一點讓陳薇難免心動。
幾次見面之後,陳薇確定自己對麻一銘的確有著愛人般的好感,於是他們正式確認了關係,成了一對熱戀的小情侶。
然而,他們的感情卻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除了年齡差別大之外,他們還隔著千山萬水。麻一銘的工作在青島,目前已經穩定,不太可能辭職。
而陳薇在北京讀書,之後還可能留在北京發展,兩人必須面對異地戀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能有多少感情經得住考驗?
但出乎意料的是,麻一銘竟然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證明了他對陳薇的愛。
他果斷從青島辭職了,離開了自己引以為傲的職位,毅然決然地來到了北京,成了一名「北漂」,與陳薇開始了共同生活。
陳薇得知這個消息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她下定決心要與麻一銘共度風雨,無論發生什麼,他們都不會分開。
1990年是陳薇研究生生涯的最後一年。憑藉出色的學術成績,她還在校園裡時就接到了來自深圳一家公司的邀請。
當時,她只有24歲,卻成了商業界的「香餑餑」,在一次採訪中,她回憶起這些事情時說道:
「有次簽訂合同是在香格里拉酒店裡簽的,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見識到五星級酒店的豪華,簡直太棒了」。
就當大家以為陳薇將會帶著麻一銘飛去深圳發展時,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改變了她的一生.......
4
1991年,陳薇的教授給她打電話,想請她幫忙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取一些實驗材料過來,陳薇聽後立刻離開了清華園。
「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機構」,但從此之後,陳薇的身心都將與這裡緊密相連。
軍事醫學科學院成立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韓戰的時期,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當時戰場上所面臨的殘酷的細菌戰。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因生化武器而犧牲的人數超過了500人,其中包括67軍軍長李湘。
而歷史上曾有人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以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為主要戰場。
生化武器是一種以細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和動植物致病或致死的武器,威力巨大,持續殺傷性強且難以治癒。
一旦將這種武器投入戰場,傷亡將難以控制,而且一旦感染人數過多,勢必引起恐慌外逃,那麼到時感染將遍布全球。
在這種背景下,軍事醫學科學院成立,該機構一直致力於研發疫苗,解救朝鮮戰場上的感染者,發揮了重要的防疫作用。
了解完這些之後,陳薇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周總理曾抽調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成立這所院校,或許從那時起,這裡就擔負著研究生化武器,保家衛國的使命吧。」
她腦門一熱,立刻做出了一個決定:「我也可以投身國防」。雖然她之前已經和別人簽過合同了,但此時她的內心十分堅定。
陳薇的家人聽後紛紛反對她的想法,可男友麻一銘卻在深思熟慮後依然支持她:「研發疫苗是挺酷的,喜歡就去做吧」。
陳薇去往部隊後,每隔一段時間,麻一銘都會帶著東西去看望她,最終他們的愛情也打動了雙方的父母,1992年,兩人終於喜結連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由於陳薇要專心搞科研,麻一銘專門負責照顧家庭和孩子。他成為了一個完美的家庭主夫,在家裡做飯、洗衣、照顧孩子,讓陳薇可以專心工作。
可能在同意妻子從軍之時,他就做好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準備。
另一邊,陳薇在實驗室里不舍晝夜地工作,這也為她日後研發出多種疫苗、成為「毒王」,奠定了基礎。
5
2003年,非典肆虐,陳薇和團隊穿著成人尿不濕進入了負壓實驗室。
在這種環境下,人會感到一種封閉的、壓抑的氛圍。因為實驗室內的空氣是經過過濾處理的,外界的空氣無法進入,實驗室內的空氣也無法流通。
儘管長時間的噁心頭暈,儘管SARS病毒就在眼前,她也從未怕過。
真正害怕的是麻一銘,他每天都會守在能看見陳薇實驗樓的窗邊,靜待她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他在窗前看見了豎起大拇指的妻子,他的心才沉穩了下來:「她成功了,她終於成功了,百姓們有救了」!
在那100多個焦慮等待的日夜裡,夫妻兩人終於迎來了最圓滿的結局。
陳薇說:「如果沒有麻一銘,就沒有現在的我,也沒有當下的疫苗」。麻一銘作為陳薇的丈夫,自然是理解她的,但陳薇年僅四歲的兒子卻不樂意了。
他只知道,媽媽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他不知道什麼是疫苗,總之媽媽總是為了它不在家。
每當兒子哭著找媽媽時,麻一銘總是將他抱在懷裡輕聲安慰:「你媽媽是英雄,她在拯救世界呢」。
然而非典平息之後,陳薇還沒來得及喘口氣,2004年就又遇上了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致命的病毒,它於1976年在非洲赤道地區的蘇丹河谷和剛果河谷爆發,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體液、皮膚等途徑傳播,死亡率高達50%~90%。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洲爆發伊波拉病毒時,陳薇再次挺身而出去了一線。她用了四個月時間,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基因型伊波拉疫苗,為患者帶去了無限的希望。
她說:「即使伊波拉病毒暫時只出現在非洲,我們也不能輕視它,畢竟非洲跟中國僅僅隔著一架飛機的距離」。
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挺過來的,總之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同樣,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陳薇也沖了出來:「我有信心,中國國家科研人員的研究速度絕不會輸給美國!」
那天她去武漢抗疫的時候,麻一銘默默的為她收拾好了行李,他比任何人都要擔心,但他只是抱了抱妻子,說了句「注意安全」。
這或許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吧,支持和成全遠勝過所有的甜言蜜語。
2021年3月,經過兩百多個忐忑的日夜,新冠疫苗終於研發出來了,人類又一次獲得了勝利。
當陳薇接受訪談的時候,麻一銘發現,妻子烏黑的頭髮上已經生出了幾縷白髮。片刻後,他擦了擦眼淚:「這都是為國為民的榮耀,哭什麼」?
30年的婚姻里,他們聚少離多,麻一銘從來沒有讓妻子做過家務,不僅如此,連擠牙膏這種小事情也都會提前幫妻子準備好。
他認為做家務對陳薇來說是一種才能上的浪費,她的精力應該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因此,他願意一直為她保駕護航。
在他們的婚姻中,沒有誰比誰更重要,也沒有誰比誰更出色。他們是平等的伴侶,互相扶持,互相愛護。
如果說陳薇是人民的英雄,那麼麻一銘就是成全英雄的人。
你守護國家,我守護你,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