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馬達 故事來源/張哲民
「當今中年父母最悲哀的事是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對於已步入中年的60後父母,他們的悲哀無非就是房貸車貸以及工作的壓力,還有就是贍養老人的負擔,以及自身的健康問題等等。
可很多人卻不知,這些雖然都是當今父母很悲哀的事,但是要論起真正讓他們悲哀的,我覺得應該還是對子女的期望。
因為現在有太多家庭的狀況是這樣的:花重金培養子女獲得了高學歷,結果最後子女光有學歷,卻沒啥出息,掙得錢也不如沒啥學歷的多。
一位60後父親張先生,就深有感觸:花幾十萬供兒子讀大學,就業後卻混得不如一個中專生有出息!
來自張先生的自述:
我叫張哲民,今年59歲的我,出生於農村家庭。
在30多年前,我通過考大學走出了農村,來到了城裡工作和生活。如今我在城裡,有了房有了車,工作也一切順利,過個一年多,也該光榮退休了。
雖然我已經從農村的苦日子走出來了,也正在享受城裡的一切美好,但這些年,我內心卻時常會感到悲哀。
而這悲哀不是說我有啥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不是有什麼債務負擔,更不是感情問題,而是來自我對獨生兒子的現狀的悲哀。
因為我和妻子都是讀了大學,才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過上富裕生活的,所以我們也覺得,兒子出生在這大好的生活里,肯定可以考取更高的學歷,獲得更不錯的工作,從而超越我們變得出息。
因此,我和妻子打小就很用心培養兒子,在二十多年前,普遍小孩都是六七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家兒子4歲半時,就被我們送去幼兒園了,我們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兒子小的時候,也是挺不錯的,7歲就上了一年級,並且在小學階段,成績也一直很好,雖然不拔尖,沒拿過前三,但一直保持中等以上的水平。
不過,他上了初中後,就開始慢慢變了,各種偏科,初一時是中等,初二開始就中下了。初二上學期時,老師就找過我談話,說我孩子要是成績還提不上去,可能高中都考不上,這讓我很是擔心。
為了兒子能讀得好,並獲得更高學歷,我和妻子就拚命給他最好的教學資源。初二下學期,我們花重金把他調到一所私立中學讀書,那個學校是我們這邊典型的優質學校。
雖然學費貴,但進去讀書的學生,升學率很高,考上重點高中也很多,再不行的學生,也能考進他們校本部的高中。可以說,只要進去了,兒子准能上高中,不至於去讀中專。
兒子去了私立中學後,也確實有效果,成績提升不少,中考時,還考上本校的高中。
然後讀了高中,也保持著不錯的水平。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高二開始又成績下降了,導致高三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只勉強考了個專科線的分數。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雖然當時也能去一些高職院校,還挺不錯的。但我卻很不滿意,因為兒子是嚴重偏了三門科目,才導致沒考到本科線的。而我很想兒子努力能考個本科,畢竟本科出來工作更有前途。
於是,我就勸了兒子復讀一年,再努力衝刺一下。
那一年復讀,我們一家可真是為兒子而活的。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讓妻子和丈母娘輪番住到那邊去,然後給復讀的兒子做營養餐,除了早餐午餐,每天晚餐都送。
一到放假那些,我們也會請專業的輔導老師給他開小灶,為了激起兒子考大學的鬥志,他的很多需求我們都會滿足,給他買新款手機、買限量版球鞋、發四位五位數的紅包等等。
我們為了兒子的考學,就像著了魔似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也不知道是我激勵得好,還是復讀了一年更有經驗,兒子第二次參加高考時,成功過了本科線。
雖然也是剛剛好壓分數線,只能讀個三本院校,但三本也是本科,以後考公,進什麼單位,也不分三本一本的。
為了更好地畢業後考公,我們給兒子報了個行政管理方向的專業,主打就是和未來工作對標。
兒子在上大學期間,也是表現很不錯,當過學生會副主席,參加過籃球比賽,還做過志願者等。
我們都以為他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未來前行,誰知畢業後,卻發現並不是所有本科生,都能有好的前途。
8年前兒子畢業了,他按照我們安排的路線,回來家裡這邊考公。
以為老家這邊屬於三四線城市,會比外面大城市容易上岸,誰知兒子回來考了兩年,國考省考和一些特別的事業編,都去考了,卻沒有一個考上。最好的都只是筆試拿了第二,面試卻沒過。
為了兒子能抓緊有個好工作,我們夫妻倆也各種找關係,給兒子找了不少還不錯的工作,不是去國企下屬公司當合同工的,就是去某民企做不錯職位的,除了工作忙點,但待遇還是很可以的。
兒子也聽話去應聘了,但是兒子去了那些好崗位,卻都待不久,做沒半年,或才幾個月就說幹不了,他就想考公,進入體制內。
就這樣兒子去工作了一年半,又回來繼續考公之路。為了兒子考公,我們也給他報了各種班,花了好幾萬。
也不知是不是運氣好,還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前年春,兒子重新考公的第二年,終於考上了一個鄉鎮的事業編,進入了體制內。當時收到通知時,我和妻子都高興壞了,覺得兒子的事業終於穩定了。
然而,等兒子開始領鐵飯碗工作時,我和妻子卻高興不起來了。
沒想到那鄉鎮的待遇太差了,除去五險一金,最後到手才4000多。雖然這工資對很多人來說,也很不錯,但對我們家來說,卻很糟糕。
因為我們為了培養兒子,從初二去私立中學開始,我和妻子就有記錄兒子的一些花銷,什麼學費、補課費、贊助費等等,到大學畢業的這9年時間裡,我們大概算了下,總共給兒子花了六十多萬。
可花了這麼多錢,也培養兒子拿了本科學歷,但最後只能領4000多的工資,這讓哪個父母看到了,也高興得不起來?可以說是,除了悲哀,就只有失望!
尤其是跟我一位同事的兒子比起來,發現本科畢業七八年的兒子,混得還不如人家中專畢業的好時,更讓我感到悲哀。
在我單位里,曾經有個做保潔的大姐,她二兒子和我兒子同齡,學歷沒有我兒子高,她兒子中考沒考到好高中,就去讀了中專學汽修。
當時我知道她家孩子沒讀高中,轉去讀中專還覺得挺可惜的,畢竟中專畢業意味著,就只能給人打工。
但是後來,保潔大姐的兒子卻出乎我的預料,中專畢業去了修理廠工作了四年,就自己回老家開了修理店,從一間小門店,一點點擴大成幾百平的大店,請了好幾個工人。
並且除了開修理店,人家還倒騰二手車,收入非常不錯。年紀才30歲出頭,就當了兩家門店的老闆。
去年給兒子買了套新房,結果遇到保潔大姐,我以為她來這邊做保潔的,結果一打聽她兒子已經在那個小區買了兩套房子,一套年輕人住,一套兩老住,而她也沒在幹活,退休享福了。
當時看到人家兒子,才中專畢業,就有如此出息,再看看自己家本科畢業的兒子,我就覺得很悲哀。再想到為兒子花了60多萬求學,最後他才領4000多工資,我就更是失望不已。
所以,說起當今6070後的悲哀,那些身體健康問題、贍養老人的負擔、負債的壓力等等都不算什麼,看著自己花了幾十萬培養子女讀大學,最後卻混得不如一個中專生,這才是最令人悲哀的。
畢竟花了這麼多錢培養子女,最後卻沒啥出息,掙得工資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掙回父母培養的本錢,這換做誰都會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