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一句中國諺語,用來形容家族遺傳和環境對個人能力與特點的影響,意味著父母的特性往往會在子女身上體現出來。
尤其是雙胞胎,他們的外貌特徵與性格傾嚮往往展現出驚人的相似性,仿佛是命運巧妙地複製粘貼了兩個極其相近的生命個體。
6月26日,四川,一媽媽分享雙胞胎哥哥乾飯狼吞虎咽,轉頭看弟弟,媽媽不吱聲的一幕,網友吐槽,一個是餓大的,一個是撐大的。
畫面中,兩個小男孩圍著桌子吃飯,一個瘦骨如柴,一個胖得如牛。
瘦孩子吃飯慢吞吞,夾菜猶猶豫豫。胖孩子吃飯狼吞虎咽,夾菜很果斷。媽媽做的一樣的菜,瘦孩子吃飯感覺跟吃藥一樣難受。胖孩子卻吃出山珍海味的樣子。
瘦孩子骨瘦如柴,弱不禁風,營養不良。胖孩子身上肉嘟嘟,營養過剩,妥妥一個大胖子。
就這樣差距如此大的兩個孩子,據孩子的媽媽說,兩人是雙胞胎,出生時,兩個人體重相差不大。
從小,兩個人的體重,外表相似度還是挺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的差距慢慢拉開。
哥哥吃飯從來不需要人喂飯,給什麼吃什麼,特別好養。弟弟呢,好像永遠都不餓一樣,一到吃飯就躲貓貓,追著喂都愛不肯吃。
這幾年,兩人的體重相差越來越遠,哥哥體重150多斤,弟弟才60多斤。
吃飯的時候,擔心哥哥吃太多,體重太胖,長得太快。發愁弟弟吃的太少,營養不良,體重,身高不達標。
兩個孩子帶出去,沒有人相信他們是雙胞胎,因為他們的樣子完全不一樣。
媽媽分享了一段兩個孩子吃飯時的場景,哥哥盛一大碗飯,吃飯動作十分麻利,吃完一碗又一碗,一大盤菜,一人幹掉一大半。弟弟磨磨唧唧,一碗飯到大家吃完收碗了,就他一個人還在吃。
弟弟小小個子,小小臉,打著赤膊,皮包骨。哥哥臉蛋圓嘟嘟,身上的肉多得無處藏身,渾圓大個,體重比弟弟大了好幾圈。
作為父母,看著兩個孩子吃飯的樣子,的確發愁。孩子的體重和飯量能勻一勻該多好啊。
對此,有網友說,父母是不是在他們小時候喂飯喂錯了,常常一個沒喂,一個吃了雙份。
還有網友吐槽,一個福如東海,一個瘦比南山。真不敢相信,一個娘生的,而且是雙胞胎,兩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區別。
甚至有網友說,很有可能在媽媽的胎里,大的把胎盤營養全都吸收走了,一個是靠喝羊水苟活下來的。
筆者觀點
觀察這二人,很難將他們視為雙胞胎兄弟,一位顯得成熟穩重,如同年長的大哥,另一位則洋溢著稚氣,仿佛年齡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兩人的氣質與風貌,讓人難以相信他們是同齡的孿生子。
作為父母,養出這樣兩個孩子,的確發愁。一個營養過剩,一個營養不良。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同一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兩個孩子,竟能展現出如此迥異的個性與風貌,仿佛是生命的奇蹟般令人嘆為觀止。
這其中的差異,無疑深刻地揭示了遺傳密碼的複雜多變,以及它在塑造個體獨特性中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