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情》作為張愛玲小說集《傳奇》的首篇,自然有著不同的意義。
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評價:張愛玲的很多作品從頭到尾都在唱戲,到《留情》,所有鑼鼓都收了,張愛玲一個人在合攏的帷幕前頭清唱。
其實《留情》的故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男主人公米先生是一個59歲的有錢人,他一直和36歲的美艷姨太太郭鳳居住在一起。
米先生的原配大太太一直病懨懨的,住在另一個公館。現在她快要ㄙˇ了,米先生想要去探望,姨太太郭鳳卻鬧起了脾氣要去舅母家。
米先生先是陪著郭鳳去了舅母家,呆了很久之後才去看大太太,最後又冒雨回舅母家接郭鳳回家。
許子東教授,潛心研究張愛玲近30年,他對《留情》評價很高:
看懂了《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或許在人間錦麗繁華中,看透了遲暮時的炎涼世態。經過絢爛甜蜜的情愛後,還能在遍地雞毛的婚姻中起舞,那時再拾起來《留情》,才覺得看出一點意思來。
張愛玲的作品總是能帶來不同的心境,十年前,讀的是風花雪月的浪漫。十年後,才明白紅塵之苦才是人生。
她冷眼旁觀的刻薄文字,反而能讓人於熱鬧繁華中抽離出來,生出些許對於愛情和婚姻的警醒。
女人的壞情緒,是婚姻的ㄉㄨˊ藥
以前總覺得那時候的大太太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不管是姨太太還是下人都要看她的臉色。
然而《留情》中關於大太太的描寫卻並不多,只有寥寥幾句話,甚至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
即便如此,這個大太太身上還是折射著無數中國女人的縮影。
米先生是留學的時候遇見的大太太,那個時候的中國女留學生是非常難得的。
遇見了,很快就發生了感情,便結婚了。
然而大太太不太懂得經營家庭,脾氣一直是神經質的,後來有了孩子之後更是暴躁,不僅跟老公吵,自己的兒女一個個都同她吵翻了。幸而後來兒女們都到內地讀書去了,才少了些沖突。
米先生只覺得日子過得倉促糊塗,就連過去要好的時候,也只記得一次次的吵架,沒有什麼值得紀念的快樂回憶。
所以後來的那些年,兩人經常對打對罵,米先生更是很少同她一起了。
在自己家裡得不到一點溫暖,便要到別處尋找安慰。
因此米先生特別地喜歡同新派的女太太們周旋,說說笑笑也是好的,姨太太郭鳳也是這個時期認識的。
可憐大太太不過五十多歲的年紀,就病入膏肓了。
亦舒在《喜寶》中這樣說: 「我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那就要很多很多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
那個時代就能留學的女子,必然是富家的千金,又是因為感情才結婚的,自然也沒有舊式婚姻的束縛,米先生也不是多奇葩的渣男,至少也是有溫情的。
然而大太太從開始時有錢、也有愛,竟淪落到連最後的健康都是奢求了!
一手的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
究其原因,跟自己的負面情緒脫不了干係。
她的壞情緒,把自己的愛情、老公、子女、健康統統都從自己身邊趕跑了。
進入婚姻的我們四面楚歌,孩子問題頻出,工作壓力山大,家庭需要平衡,我們時時刻刻處於緊繃狀態,情緒一不小心就崩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變成了一個整日皺眉的怨婦,變成了那個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你的日子是熱氣騰騰還是怨氣滿滿,其實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中。
女人是一個家庭的潤滑劑,她的情緒決定著家的溫度。
一個女人的好情緒,是家庭最好的風水。
經濟獨立,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姨太太郭鳳的出身極有根底,是上海數一數二有歷史的大商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歲ㄙˇ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
36歲那一年郭鳳嫁給了59歲的米先生,23歲的年齡差里,終究是算計大於愛情。
從婆家到米先生這里,郭鳳經歷過無數的波折和眼色,那些日子裡藏著太多無法與人言說的悲歡離合。
如今她雖過著優渥的日子,米先生想去看一看病重的大太太時,郭鳳還是不情願的,說到底是心裡沒有安全感。
她與米先生同坐一輛三輪車的時候,雖然米先生穿著西裝,然而半禿的後腦勺與肥大的頸項連成一片,終究不是多漂亮體面。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