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4歲男孩獨守大山6年,只有一頭豬陪伴,每年僅有500元生活費

2024-06-30     緣分     4066

雲南貴州的青揚鎮被綠山環繞在,鬱鬱蔥蔥的大山深處飄來的一縷炊煙,預示著這裡的人間風味。

而梁訓的家鄉就在貴州青揚鎮的一個小村落里,當時的祖先給這個村落起了一個寓意美好的名稱——糧都村,希望這個村子可以憑藉農民勤勞的雙手走出貧困的困境。

只是很可惜這個村子土地貧瘠、地質條件惡劣,除了能夠種植一些玉米和土豆之外,別無選擇。為了生存,村子裡只要有勞動能力的人紛紛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梁訓的父母也不例外。

梁訓家中有四個兄弟姐妹,其中梁訓是最小的麼兒。比他大一點的哥哥姐姐現在正在鎮上讀書,過著住校的生活。

而梁訓的父母為了支撐家裡昂貴的學費開支,不得已外出打工在,離開時僅留下八歲的梁訓獨自一人待在家裡,一年過著幾乎十個月的留守生活。

回顧14歲男孩獨守大山6年,只有一頭豬陪伴,每年僅有500元生活費

一開始的梁訓十分害怕,他望著空蕩蕩的房間,幾乎每晚每晚都要流下眼淚。他不敢入睡,只能用單薄的被子用力裹住自己弱小的身軀,想要汲取一絲溫暖和一點力量。

可是沒辦法,悲慘的人生促使著我們快速長大。漸漸地,梁訓找到了克服恐懼的辦法,他開始唱歌。

於是每當夜晚降臨,在一戶亮著微弱燈光的小屋裡,總能傳出梁訓稚嫩的歌聲。他的吐字並不是十分清晰,但歌聲內蘊含的感情卻十分的豐厚,稚嫩的嗓音似乎唱出了這個年齡的他不該有的滄桑。

在歌聲的陪伴下,梁訓漸漸長大。他已經習慣了常年來獨自一人的生活,也沒有過多的抱怨。

回顧14歲男孩獨守大山6年,只有一頭豬陪伴,每年僅有500元生活費

當自己到了上學年齡的時候,梁訓每天早上便早早起床,帶好一整天的糧食,便徒步前往幾公里以外的學校上學。完成一天的學業後,他又獨自一個人伴著夕陽殘缺的光芒回家,一邊走一邊唱著歌,還要順帶撿一些柴火回家燒火用。

通過鏡頭看著梁訓弱小的身板活躍在田間小道上,總覺得鼻尖一酸,似乎命運對他極其不公,卻也無能為力。

用梁訓的話來說,他並不是獨自一個人,他還有自己的另一個夥伴——小豬。這是父母留給梁訓的唯一的牽掛,「每次父親都要對我說,好好照顧小豬,等小豬長大了就可以賣錢,就有能力來支付我的學費。」

梁訓聽從父親的話,每天都盡心盡力地照顧小豬。想要搬動一大盆的豬食,對於當時身材矮小的梁訓來說是一件艱巨的任務,但是他沒有放棄。

拖、托、拉、推,不管使用什麼方法,他都要將豬食送到小豬嘴邊,因為只要努力過就不會讓人失望。

回顧14歲男孩獨守大山6年,只有一頭豬陪伴,每年僅有500元生活費

屋裡的小豬「哼哧哼哧」地吃著梁訓準備給自己的午飯,而弱小的梁訓則坐在門口曬著溫暖的太陽。

他說,每每這個時候他都能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母親溫暖的懷抱,想起父親堅強的臂彎。伴著陽光閉上雙眼,似乎在夢境里一家人得到了團聚,他不再是孤身一人奮戰,背後有了支撐他的力量和幸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