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公司股價紛紛走低 高增長模式要一去不復返

2022-05-10     緣分     7596

  過去兩年,美國科技類企業實現其他經濟領域罕見的增長態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Meta、亞馬遜、谷歌、蘋果和微軟的總營收為1.1萬億美元,比荷蘭、瑞士、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的GDP都高。

  疫情持續存在也強化了科技產業的主導地位。疫情期間更多消費者要依賴技術,推動在線零售商、視頻會議平台和流媒體服務商的業績和股價不斷走高。

  但今年以來,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扭轉了這一趨勢。美國通貨膨脹率正處於40年來的歷史高位,讓物流司機和倉儲工人的工資承壓,也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上升的利率已開始影響到那些尋求高回報科技投資的資本洪流。一些餐館和實體店的重新開業降低了線上訂購商品的用戶需求,促使電子商務公司重新調整擴張規模。

  今年4月底,亞馬遜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營收增長幅度為20年來最慢,原因是最近電子商務業務增長放緩,而運營費用的增長速度超過營收。亞馬遜高管們曾表示,公司倉儲能力已經超出市場需求,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人手過剩的狀況。

  上周Facebook母Meta也表示,將暫停或放慢招聘中高級職位。在此7個月前,公司剛剛宣布要為進軍所謂的「元宇宙」領域開展大規模招聘和投資。

  流媒體服務公司Netflix第一季度用戶數量也出現10多年來的首次下降,並表示未來虧損將繼續,這導致公司市值一天內縮水540億美元。Netflix將業績下滑部分歸咎於用戶帳戶共享和市場競爭加劇。

  蘋果則警告稱,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缺口將多達80億美元。

  投資公司亞當斯基金(Adams Funds)執行長馬克·斯托克爾(Mark Stoeckle)表示:「投資者希望規避風險,而(科技領域)曾是最容易做到這一點的地方。」「很多公司股價都源自我們所能看到的清晰目標,但現在不一定如此。」

  許多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和初創公司情況更糟。

  電子商務公司eBay和Etsy疫情期間營收加速增長,但上周這兩家公司都預測本季度營收將低於預期,導致兩家公司股價應聲大跌。此外,投資者也對Rivian等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感到失望。

  最近,快遞初創公司GoPuff、投資平台Robinhood Markets和名人視頻應用程式Cameo等新進公司也開始裁員。還有公司發現,儘管業務放緩,但仍需要努力爭奪人才。

  「人才爭奪非常激烈,」科技投資公司Next Frontier Capital創始人兼普通合伙人威爾·普萊斯(Will Price)說。「你看到的是經濟放緩。你不僅能看到收入預期不斷走低,也發現員工正流向你的競爭對手那裡。而你想要留住員工,每年就需要多拿8%到9%的薪水,才能跟得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公司似乎受到兩方面的壓力。」

  一些投資者說,他們計劃避開晶片設計公司或因疫情導致相關需求飆升的公司,選擇在其他領域尋找機會。

  「我的看法是,拿出你的投資清單,」加州基金管理公司Blanke Schein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羅伯特·沙因(Robert Schein)表示。沙因補充說,他的公司主要關注資產負債表良好的老牌科技企業,而不是業績不佳的年輕初創公司。

  儘管如此,沙因和許多其他投資者一樣,擔心加息會對科技股估值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來說,當投資者能夠從政府債券中獲得不斷增長的穩定回報時,就不太願意為科技股的溢價買單。

  「如果利率繼續走高,我不知道我們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積極買入,」沙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