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79年,國家實驗話劇院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演員,並且不看出身。
柏寒聽說後,第一時間報了名。
面試時,她表演了自己自創的短劇《歸來》。
故事講述的是一對母女,每天站在門前翹首期盼,期待被不公正對待的丈夫或父親能早早回家的故事。
正因為柏寒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這個故事非常感人,柏寒幾乎是本色出演,就感動了所有評委。
憑藉著這個短劇,柏寒從4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了被錄取的24個人之一。
進入話劇院,僅僅在兩年時間裡,柏寒就出演了《桃花扇》《於無聲處》等經典話劇。
她精湛的演技和敬業的態度給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領導多次對柏寒表示,只要她可以一直在話劇領域耕耘,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但是,此時的柏寒對成功成名卻沒有那麼大的渴望了。
從小就經歷家庭破碎的她,極度渴望擁有一個完整和溫暖的家庭。
然而,事實證明,對完美的家庭越有執念的人,在家庭生活里吃得虧會更大。
3
1981年,柏寒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對方是圈外人,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柏寒和他一見鍾情。
沒過多久,兩人就領證結婚了。
婚後不到一年,兒子韓青出生。
這時,丈夫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他控住欲極強,不允許柏寒做這做那,但他自己的工資又不高,一家人常常過的捉襟見肘。
柏寒在家照顧兒子,身心俱疲,有時會忍不住說上幾句。
但每次柏寒一開口,丈夫就暴跳如雷,認為柏寒看不起自己,將她打個半死。
好幾次,兩人吵架的時候,兒子韓青就縮在角落裡,不敢出聲也不敢動。
柏寒受不了這種生活,但又不忍心離婚,她總覺得,孩子還小,她不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里。
為了擺脫丈夫的控制,柏寒不顧丈夫反對,堅持要復出拍戲。
那個時候,拍戲拍的很慢,柏寒一走就是半年。
有一次,柏寒回到家中,發現兒子已經不認識自己了,居然管自己叫「阿姨」。
柏寒心裡非常難受,同時也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多陪陪孩子。
可是,只要她在家,就不可避免地要跟丈夫吵架。
兒子依然跟以前一樣,害怕地縮在角落瑟瑟發抖。
直到後來,有朋友告訴她:一個有毒的環境比一個單親的家庭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柏寒這才恍然大悟,下定決心跟丈夫離婚,給兒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離婚之後,柏寒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又沒有父母可以給她幫忙。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