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逃婚60年身世成謎,80多歲思鄉心切,兒媳幫她找到娘家人

2022-05-10

「我家住在南縣三岔河鄉直河村,哥哥叫陳德明,弟弟叫陳德九……」

80多歲的陳金娥阿婆坐在兒子家大門口,干癟的嘴裡時常冒出這句話。

起初大兒媳以為婆婆是隨便說說, 畢竟陳阿婆已經精神失常幾十年了,關於她的身世,一直是謎。

據村裡老人講,1958年,陳阿婆隻身一人從外地逃荒來到湖北省監利市,暈倒在農場里。

被後來的丈夫救下後,隨夫遷居鐘祥市,生育了5個兒女。

60多年來,沒人見過她的娘家人上門,就連年齡,也是兒女們根據他們的出生年月大體推算出來的。

丈夫去世後,阿婆便跟隨兒子和兒媳一同生活,在兒媳的悉心照料下,陳阿婆的意識逐漸清醒。

她反復用湖南方言,念叨著關於老家的信息。

從最初幾個不相干的地名,逐漸連成一句完整的話。

兒子和兒媳們半信半疑,畢竟已經過去大半個世紀,母親的記憶是否準確?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信: 母親迷糊了幾十年突然提到老家信息,定是思鄉心切,想與親人相見。

為了滿足老母親的心愿,他們在網上登記了求助信息。

沒想到,竟引發了一場愛心接力,志願者們和媒體紛紛加入。

那陳阿婆能順利回到故鄉嗎?

當年,她又是如何與家人走散的呢?

一,阿婆的一句話,引發一場接力 1958年的一天,在湖北監利的農場里,有個衣衫襤褸的年輕女子暈倒在路邊。

看年紀不過20歲出頭,長相俏麗,但面黃肌瘦,顯得狼狽不堪。

這名女子,就是陳金娥。

她醒後只說是湖南老家鬧饑荒,一路乞討過來的。

或許在路上受了刺激,談及身世,腦海中卻是一片空白。

陳阿婆被在農場工作的丈夫收留,結為夫妻。

丈夫老實本分,陳阿婆雖然思維混亂,但生活完全能自理,勤快賢惠。

夫妻倆感情恩愛,日子雖然貧窮,但也有聲有色。

可是細心的丈夫發現, 每次身世,陳阿婆雖然說不清楚,但總是一臉落寞。

到後來,她終於回憶起一個模糊的地址,帶著這一線希望,丈夫帶著她千里迢迢前往湖南。

不知是地址有誤還是家人已經搬走,最後乘興而往,失望而歸。

1977年左右,陳阿婆和鄰居發生口角,氣急之下受到刺激,精神徹底失常。

阿婆變得瘋瘋癲癲,語無倫次,回鄉尋親一事,就此被擱置。

直到最近幾年,上了年紀的陳阿婆嘴裡開始冒出 「南縣」「大通湖」、「茅草街」等地名。

起初兒子和兒媳們都沒在意,可是看母親時不時念叨,他們也嘀咕起來。

「媽不會是想起身世了吧?」

「不能吧,她都糊塗了幾十年了。」

到了後來,陳阿婆竟然熟練地說起了湖南方言。

「我們那裡,管吃飯叫恰飯咧。」

「真的嗎?」大兒媳故作驚奇。

「那還有假?我家就是南縣三岔鄉直河村的,靠著大通湖。」阿婆笑了,滿臉的皺紋擠成了一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看著老母親心心念念著故鄉,小兒子朱連新決定幫母親尋親,落葉歸根,

「我們想找到媽媽的故鄉,帶她回老家看看,找到她的親人,這樣她和我們以後都不會遺憾。」

2017年9月下旬,朱連新和妻子張厚香在 「寶貝回家」尋親網站求助。

「60年前婆婆從湖南一路乞討到湖北,從此與老家失去聯系,如今已經80多歲,盼望能在老人有生之年,幫她回到老家,見一下親人。」

發完帖子後,夫妻倆也陷入忐忑:時隔60年不說,再加上母親精神失常,她提供的信息是否準確呢?

再說了,就算找到老家,她的親人又是否還健在呢?

就在一家人焦灼不安的時候,這篇帖子卻引起了「寶貝回家」志願者們的關注,還引來媒體跟蹤報道。

為了搜集更多信息, 家住鐘祥市的志願者張洪亮先生,放棄國慶假期,驅車前往陳阿婆家中。

他錄制了老人的音像傳到群內,呼籲大家共同發力,盡快前往老人提供的地址,核實信息。

經過湘鄂兩地誌願者一個多月的往返奔波後,好消息傳來了!

志願者們幾經波折,終於找到了陳金娥的弟弟陳德九。

原來,老人提供的信息準確無誤。

只不過當年的直河大隊,已經與別村合併,改為茅草街鎮友誼村。

老人所說的三岔河,就是從這里流入洞庭湖。

在經過多方打聽走訪後,志願者們見到幾十年前就已經搬到金盆農場的陳德九。

看到眾人的到來,年過古稀的陳德九一臉錯愕。

可是看到姐姐照片的一剎那,他頓時聲音哽咽: 「對,她就是我的姐姐陳金娥!」

二,陳金娥逃婚,與家人失散60年 從陳德九口中得知,陳家是重組家庭。

解放前,母親帶著大哥陳德明和姐姐陳金娥改嫁過來, 而陳德九是陳金娥同母異父的弟弟。

一家人生活困苦,大哥為了養家,9歲就給地主家放牛。

而他從小由姐姐陳金娥帶大,感情深厚。

當年為了填飽肚子,姐姐帶著他四處乞討,可是每家的條件差不多,哪裡有多餘的糧食施捨呢?

好不容易討來一點吃食,姐姐總是忍著餓,將吃的全部硬塞到他的嘴裡。

後來,陳德九上了小學,也是姐姐每天送他去學校,目送他走進學堂,再轉身離去。

姐弟情深,沒想到一別60年,往日孩童已是古稀老人,回憶過往,依舊眼含淚花。

「我跟姐姐見的最後一面,是在她大婚之日。」

按照當時風俗,他和大哥用一輛獨輪車將姐姐送到婆家。

一路上,兄妹三人沒有多少言語,陳德九更是不舍姐姐出嫁,沉浸在離別的愁緒中。

姐姐出嫁後,他和大哥去了部隊當兵, 一年後回家探親,才從母親口中得知姐姐失蹤了。

原來陳金娥嫁到婆家,生活並不幸福。

新婚第一年鬧起饑荒,糧食緊缺,再加上公婆故意苛待,陳金娥餓得頭暈眼花,站都站不住。

新婚丈夫對此視而不見,還時常打罵她。

新家待不住,陳金娥怕娘家人擔憂,不敢貿然回娘家。

心灰意冷之下,她負氣離開,加入逃荒的隊伍,一路乞討到湖北。

上世紀60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發達,尋人更是大海撈針。

娘家人想找,也無處可找。

後來,大哥陳德明退伍復員,全家人跟隨大哥,從直河大隊搬到金盆農場。

姐姐陳金娥的失蹤,成了一家人不能觸碰的傷痛。

每次提及,母親總是默默流淚,不再言語。

1984年,母親因病離世,懷著沒有見到女兒最後一面的遺憾,彌留之際久久不能合眼。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