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的刺激,膚淺的暴力!《默殺》終究擋不住一星差評
尺度過大,聞所未聞。
別人在小小的花園裡面挖呀挖呀挖,你在小小的花園裡面「殺呀殺呀殺」。
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充滿了低級的刺激,血腥而又暴力。
而整個片子就像AI生成的一般,邏輯不同,為了反轉而反轉,比起懷疑女主角的精神狀態,我更懷疑導演的精神狀態。
演員們演的是真好呀,但精神狀態也真的不妙!雖然所有的人都極力呈現了底層人面對校園暴力以及那些視如無睹的人的態度的憤恨與不滿,最後轉化為暴力的行動。
但是看著他們一個一個殺紅了眼,就覺得哪裡不對。
以暴制暴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種尺度,真的是為了爽而爽,雖然有一部分的觀眾們給出了五星好評,但是還抵不過一星差評的攻擊。他們看到這樣的電影是極度不舒服的。
對於校園暴力,法律或許拿他們並沒有辦法,但以暴制暴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以暴制暴不是不可以的,像《周處除三害》就很OK,因為裡面除了大尺度場面外,更給人內心深處的思考。
但是這部電影就這好像是一部為了圈錢而做的華麗堆砌,而不是讓大家真正反思到校園暴力的危害性,也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開始這部電影的噱頭真的做的很滿,幾乎每一個平台上都能看到它的宣傳片。
其實從看到海報的那一瞬間,就隱隱感覺到不妙,尺度太大了,每一個人都被封住了嘴巴,各種底層苦難疊滿,而且中間還加入了家暴,性侵等一系列的悲劇情節。
看起來血腥而又暴力,一個環節和另一個環節之間跳躍又很大,看完覺得人都不正常了,爽是爽了,卻沒有引起極大的思考。
大電影嘛,上映的第一天,數據表現也非常棒,畢竟集齊了大家都非常敏感的元素。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讓人對於這種用校園暴力來圈錢的行為感到不滿和唾棄,好像就是為了堆砌一個話題都特別高的項目而做的,在這部影片裡面,雖然是同樣的導演,但是卻沒有看到《誤殺》的真誠!
同樣是同學被欺負,像影片這種暴力程度的其實也有,這讓我想起了那三個同學把人拿鐵鍬打死並且埋了的的場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因為未成年人,法律好像並沒有辦法拿他們怎麼樣。
像這種程度的犯罪,成年人起來反抗也是不為過,誤殺裡面也有反抗,但是反抗完了,是冷靜的處理,最後還用反偵察知識躲開了法律的制裁,這一點處理的就很高超。而且還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為什麼壞人犯了錯,法律不能拿他怎麼樣,而好人正當防衛卻偏偏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劇中給了大家一種辦法,雖然輕易不能效仿,但是看了結局還是大快人心。
誤殺評分憑什麼比默殺高?相比之下,自有答案。
本來應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但是現在成了被利用的工具,過度渲染大篇幅的暴力情節,營造底層的悲哀痛苦,Buff疊滿,讓人感覺圈錢的目的很強,忽略了電影的本質意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的不完全是校園暴力,更多的是對苦難女性的一種消費!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軌道。
如果真的是為了刺激而刺激,為了煽情而煽情,那肯定就是爛片。
惡俗而又低級的刺激,已經擋不住大家的差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