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血腥而又暴力,一個環節和另一個環節之間跳躍又很大,看完覺得人都不正常了,爽是爽了,卻沒有引起極大的思考。
大電影嘛,上映的第一天,數據表現也非常棒,畢竟集齊了大家都非常敏感的元素。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讓人對於這種用校園暴力來圈錢的行為感到不滿和唾棄,好像就是為了堆砌一個話題都特別高的項目而做的,在這部影片裡面,雖然是同樣的導演,但是卻沒有看到《誤殺》的真誠!
同樣是同學被欺負,像影片這種暴力程度的其實也有,這讓我想起了那三個同學把人拿鐵鍬打死並且埋了的的場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因為未成年人,法律好像並沒有辦法拿他們怎麼樣。
像這種程度的犯罪,成年人起來反抗也是不為過,誤殺裡面也有反抗,但是反抗完了,是冷靜的處理,最後還用反偵察知識躲開了法律的制裁,這一點處理的就很高超。而且還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為什麼壞人犯了錯,法律不能拿他怎麼樣,而好人正當防衛卻偏偏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劇中給了大家一種辦法,雖然輕易不能效仿,但是看了結局還是大快人心。
誤殺評分憑什麼比默殺高?相比之下,自有答案。
本來應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但是現在成了被利用的工具,過度渲染大篇幅的暴力情節,營造底層的悲哀痛苦,Buff疊滿,讓人感覺圈錢的目的很強,忽略了電影的本質意義。
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的不完全是校園暴力,更多的是對苦難女性的一種消費!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軌道。
如果真的是為了刺激而刺激,為了煽情而煽情,那肯定就是爛片。
惡俗而又低級的刺激,已經擋不住大家的差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