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上一對母子火了,細心舉動引來周圍乘客稱讚,網友:體現出高素質興教養

2022-05-11

明天的路更輝煌,用最真誠的文字,傾聽心底的聲音,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我是佩珊,陪你一起閲人、閱心、閱塵世的小編。

在公共場合個體的道德素養顯露無疑,而當孩子置身於公共場合中,這無疑是對父母教養能力的一次考驗。尤其是在熊孩子越來越多的當下,在公共場合中言行得體,不對他人造成困擾的孩子就更顯難得了。雖然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公共場合中,只有懂得行為收斂,言行有矩才能夠讓孩子擁有更高的道德修養展現。

空蕩蕩的地鐵車廂裡,

一位媽媽懷裡摟著熟睡的孩子,

怕孩子的鞋弄髒座位,

媽媽把背包墊在了孩子腳下。

這就是這張圖片所呈現出來的畫面。

卻體現出了母親的素質與教養。

不顯於人前,根植於內心,時刻為他人著想。

而為人父母,教育子女,

教養就是一個下意識的善良舉動。

每一個人的父母都在以各自的形象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孩子幾乎就是家長的翻版。

在地鐵上,一個孩子身體不適、在車廂內嘔吐。

孩子的父親並沒有因此責怪他,而是趕緊蹲下身,拿紙巾把地上嘔吐物清理乾淨。

一位媽媽帶著小嬰兒坐飛機,

她怕孩子吵鬧會打擾到別人,

於是給其他旅客發了一份小禮物。

裡面有糖果、還有一張愛心卡片: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

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同行的乘客都被這位媽媽的舉動溫暖了。

地鐵上,小哥疲憊的背影看得人心酸,

明明半截車廂都是空的,還是堅持站著。

他說:

「我這身太髒了,我坐了別人不好坐。」

教養二字說來重千斤,但是做起來卻很簡單是不是?

但是真的讓每個人做到又不容易。

家長們如何才能夠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1、注意日常的行為規范

對於3到6歲的孩子而言,如果父母們注重他們身上日常的行為規范的話,那麼孩子們將會更容易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父母們想要把孩子教育得有教養,就應該從日常的行為規范入手,從小事抓起。雖然日常的行為規范大多著眼於生活的細節,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正是這些生活細節的掌握,幫助他們逐漸豐富了對生活的認知。

2、為孩子做好示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會被孩子默默地看在眼裡,相較於說教父母的行為表達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模仿和認同。所以想要讓孩子擁有較高的道德素養,父母們就應該努力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為孩子做好行為榜樣,幫助孩子成為道德質量更加優秀的人。父母得體的言行表達讓他們自身的教育理念更加有說服力,同時,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更加有權威感。

3、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

當孩子對於是非對錯的認知尚不清晰時,父母們不妨通過建立獎懲制度的方式來説明孩子強化對錯。先規范孩子的行為,然後再慢慢引導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意義,這對於孩子的道德質量培養來說,將會是非常有好處的。另外,獎懲制度不應該局限於物質獎勵,精神方面的滿足才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把孩子教育得有教養,這是對父母教育的極大肯定,相對於經濟條件上的滿足道德質量層面的修養提升,才更加值得父母們多加探索和努力。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