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李蓉在雨中討論的只有裴文宣的心意,所以她回應的也只有這一點,回應為什麼撮合他和秦真真,為什麼自作主張,以後又該如何達成一致。
劇版與原著的雨中告白的台詞大差不差,最大的區別便是將裴文宣在心底未被察覺的愛放大了。
他說,「李蓉,我真的愛過你,我也失去過你,你究竟明不明白,我的心之所切,心之所想。」
除此之外,編劇在劇版中給裴文宣加了一句台詞:「你明明可以罵我,可以愛我,可以恨我,也不當如此,不當對我熟視無睹」。
裴文宣的這一句台詞,結合上下文,很明顯就是在告白、求愛,表明他對李蓉的感情,同時表達自己對李蓉壓抑情緒,無視自己愛意的不滿。
03
原著中李蓉聽懂了裴文宣的話,可裴文宣並沒有認清自己的心,李蓉說,她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時,裴文宣接過了話頭,說,我不需要你的回應,這都是上一世的事了。
李蓉對裴文宣的這一回答是非常錯愕的,她本以為裴文宣在和她表白,卻沒有想到他是在同她解開上一世的心結。
也正因為這樣,李蓉並沒有從雨夜告白中感受到裴文宣對她的感情,也沒有明確自己對裴文宣的感情,她才讓裴文宣去約蘇容卿。
可不知道為什麼,劇版的裴文宣的情緒更加外放,可李蓉並沒有讀懂他的話,沒有察覺到他的心意。
這一點也是我覺得離譜的地方,李蓉讀不懂人心,可這大白話,她也聽不懂嗎?
她直接將裴文宣的這一長段台詞當成了道歉和解釋,她說,「那是那麼早的事情,我現在不知道怎麼回應你。」
之後,裴文宣之後還問了她,明白嗎?高興嗎?她說明白,高興。結果轉頭,就去找蘇容卿了,那她明白什麼,高興什麼?
關鍵是她找蘇容卿之後,還問裴文宣為什麼要生氣。裴文宣都說了,他撮合她和蘇容卿是為了讓她明白自己的心,結果裴文宣生氣她不知道為什麼?
04
《度華年》的劇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崩的呢?從雨中告白便開始了。
編劇改了劇情,外放了裴文宣的情緒,卻沒有改變後面的劇情,沒有讓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李蓉做出合理的情緒、行為上的轉變,還是按照原著的劇情推進,這不就亂套了嗎?
整個劇情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