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輛麵包車停在了河南前河村,一位男子帶著妻子和孩子走下了車。
恰巧有幾位婦女正在村口閒聊,看到迎面走來的男子,個個被嚇得面色蒼白。
其中一位婦女還大喊道:「老唐家的兒子回來了,這大白天見鬼了。」
看到村民們個個神色慌張、一反常態,這名男子則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連連撓頭。
得到消息的村支書李明占迅速趕到了村口,看到男子後也錯愕不已,但還是壯著膽子問道:「你是唐建敏嗎?你...你不是在湖北被槍斃了嗎?」
聽到此話男子詫異地回答道:「什麼湖北?什麼槍斃?這些年我一直在北京啊?」
男子的回答讓村民們個個面面相覷,那麼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九年前便被槍斃的唐建敏為何會離奇「復活」?
「死而復生」的重刑犯
原來早在2002年,河南前河村的村委會便收到了一封來自湖北的信件。
信件是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郵寄的,收信人正是唐建敏的父親唐殿忠。
但唐殿忠彼時恰巧出了遠門,信件便由村支書李明占代收。
李明占看到信件是法院寄來的,自覺內容也許非常重要。
因擔心耽誤了唐殿忠的事情,決定拆開信封看看裡面的內容。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裡面的內容讓李明占驚掉了下巴。
信中提到,唐建敏在湖北宜昌一帶接連犯下多起搶劫案,並在犯案過程中持刀傷人。
最終導致兩名女性重傷,造成的社會影響惡劣,案情嚴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請家屬唐殿忠到宜昌市為唐建敏料理後事。
看到此處的李明占明白,當務之急先要確定信件內容的真假。
於是他迅速召集了村委會全體成員,接到通知的村委會幹部,紛紛對消息的來源產生了質疑。
原因皆是不相信唐建敏會犯下如此滔天的罪行,唐建敏雖然與父親唐殿忠關係冷淡,但是為人勤奮好學、踏實肯干,不像是那種會殺人放火的孩子。
經過對信件的細緻研究,大家都一致認為無論是公章還是內容都排除了造假的嫌疑,便紛紛扼腕嘆息,並感慨於唐建敏的誤入歧途。
深知此事重大的李明占決定火速聯絡唐殿忠,但一連幾日都沒有聯繫上。
大家紛紛猜測唐殿忠是否早已知道兒子犯下重罪的事實,才一連幾日不見人影。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唐殿忠便返回了前河村,李明占火急火燎地將信件交予唐殿忠,並告知了其中的內容。
得知情況的唐殿忠,驚訝於自己兒子被槍斃已然街知巷聞,但對兒子的死亡始終表現冷漠。
那段時間村民們經常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唐殿忠與兒子關係不好,未免表現得太過於冷靜了。
也有人覺得唐建敏罪有應得,唐殿忠想必也是對他徹底失望,才會表現得如此冷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無論如何,事情已經告一段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事件也被大家慢慢淡忘。
直到9年後,唐建敏「復活」重新出現在前河村的村口。
回到故事的開頭,不明所以的唐建敏被李明占問得摸不著頭腦。
自己明明好好地活著,並且從來也沒有去過湖北宜昌,怎麼就變成大家口中的死刑犯了呢?
李明占連連解釋道:「2002年我們就收到了法院的來信,說你被槍斃了,還讓你爸去給你處理後事。」
聽到這裡李明占更加錯愕,回答道:「我離開家之後便去了北京打工,在那裡乾得還不錯,也早已娶妻生子了,怎麼可能被槍斃了」。
這時好奇的村民們也都圍了過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場面一度有些失控。
這時有人突然提到,唐殿忠是唐建敏的父親,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兒子是死是活?難道他悄悄地欺騙了所有人嗎?
隨後唐建敏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回到了家中,唐殿忠看到兒子回來了,先是一愣。
再看看兒子身後尾隨著的村民,他知道9年前的事情瞞不住了。
罪惡滔天,盜用他人身份
隨著唐殿忠的娓娓道來,真相被緩緩揭開,原來當年被槍斃的那個年輕人根本不是唐建敏,而是唐建敏的表哥張文華,張文華是唐殿忠親姐姐的兒子。
2002年6月,唐殿忠接到了姐姐的電話,隨即得知自己的外甥犯下了重罪,將要被執行死刑。
聽到此事的唐殿忠一刻也不敢耽擱,迅速趕往了姐姐所在的城市,抵達時外甥已經被執行了槍決。
而姐姐的狀態則不言而喻,於是唐殿忠便決定留在當地幫助姐姐把張文華的後事料理好再趕回老家。
在此期間,唐殿忠得知外甥在落網以後竟然盜用了自己兒子的身份信息。
且因張文華和唐建敏從小便有幾分相像,導致警察並沒有察覺,最終張文華以唐建敏的身份被執行了死刑。
唐殿忠雖然不懂法律,但他知道這樣一定有所不妥,雖然與兒子的關係並不親密,他也不想這件事對唐建敏的未來造成影響。
於是他向姐姐提出,希望能向有關部門申請,糾正此前錯誤的身份。
令唐殿忠沒想到的是,姐姐聽到後反應卻異常激烈,表示兒子已經入土為安,如果再另生事端,靈魂一定得不到安息。
況且僅僅是盜用了唐建敏的身份,對他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於是懇求唐殿忠一定要保守這個秘密。
想著姐姐十八歲就嫁到了外地,如今又失去了獨生子,心軟的唐殿忠最終決定為死去的外甥保守這個秘密。
可讓唐殿忠沒想到的是,法院的信件竟然郵寄到了村裡,本以為的悄無聲息,變成了街知巷聞。
而彼時的唐殿忠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裡咽,他當然不希望自己被扣上死刑犯父親的帽子,但更不能背棄對姐姐的承諾。
聽到這裡,唐建敏被徹底刷新了三觀,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個與自己不算熟悉的表哥,不但盜用了自己的身份,還讓自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死刑犯」。
他一方面責怪父親的處事糊塗,一方面則疑慮重重,自己與張文華無冤無仇,對方在落網之後為什麼要盜用自己的身份呢?
沒過幾天,當地的媒體便得知了此事,敏銳的記者明白,這件事十分具有新聞價值。
9年前已經被執行的死刑犯,如今卻離奇「復活」了,任誰都會對這樣的新聞標題產生好奇。
媒體們紛紛趕到了前河村,並把村口圍堵得水泄不通。
本以為只是回鄉探親的唐建敏,沒想到會面臨這樣的風波,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接受採訪,並闡明事實的真相。
隨後各大媒體、報紙紛紛報道了這一駭人聽聞的死刑犯「復活」事件。
而隨著事件的發酵,湖北省宜昌市法院也發出了聲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表示當年針對身份核實確實出現了疏漏,而這份聲明中還有對張文華一案的部分還原。
當年化名譚建敏的張文華主要的作案手段便是在夜深人靜時,尾隨落單的女子,伺機搶奪財物。
但與其他搶劫犯不同的是,張文華的作案手段極為殘忍,在搶劫過程中,他利用管制刀具,使兩名女性受害者身負重傷。
那一段時間,張文華在湖北一帶流竄作案,直到第四次搶劫時,被埋伏在附近的警察當場抓獲,他的罪惡行徑才得以遏制。
歸案後的張文華不但拒不認罪,還始終不肯交代自己的真實身份,直到警察搜索其租住的房子時,發現了他的身份證上赫然寫著唐建敏。
原來狡猾的張文華早在此前便利用表弟的身份信息,辦理了新的身份證,而巧合的是自己卻與表弟長得很像,這才得以瞞天過海。
而後期經過法院的審理,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張文華不得不認罪,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審判決其死刑立即執行。
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的張文華怎麼甘心就這樣乖乖赴死,於是選擇了上訴。
但法院認為張文華的作案性質惡劣,在受害人手無縛雞之力的情況下,還要對其連捅數刀,導致其後半生完全喪失行為能力。
所以二審依舊維持原判,聽到判決後的張文華眼神空洞、面如死灰,就這樣他帶著罪孽和表弟的身份被執行了死刑。
聽到了案件的還原,唐建敏不由得冷汗直流,但他認為這仍然無法解釋,表哥為何要盜用自己的身份,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
與唐建敏同樣疑惑的還有湖南當地的幾位刑警,經過他們的調查和取證,一樁撲朔迷離的案子逐漸撥開雲霧,真相也在向我們走來。
驚人的「案中案」
唐建敏「復活」事件曝光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隨著張文華身份信息的公開,迅速引起了幾位刑警的注意。
他們意識到,張文華就是他們一直調查的一件懸案的主謀,而這位他們一直想要緝拿的嫌疑人,居然在9年之前就已經被執行死刑了。
這件事情要追溯到1997年,初中便輟學的張文華,既沒有學歷也不願意腳踏實地的工作,每天都混跡在麻將室、歌舞廳等娛樂場所。
沒過多久不但沒有賺到錢,還因為賭博而債台高築,他不得不找份工作來還債。
沒多久他進入了一家紙廠做銷售工作,投機取巧的他想到自己的小學同學徐浩。
徐浩彼時在一家小學做音樂老師,於是張文華聯繫徐浩,希望他利用職位之便,讓學校使用自己銷售的紙張。
讓張文華沒想到的是對方卻拒絕了,徐浩認為自己在學校還未站穩腳跟,況且只是一個小小的音樂老師,並沒有任何權力,表示無法幫助張文華。
張文華聽後表面沒有發作,內心卻極為憤慨,他認為徐浩看不起他,小肚雞腸的他在心底暗自發誓,以後一定要想辦法整治徐浩。
沒過多久張文華因業績墊底被紙廠勸退,他再次成為了無業遊民,又開始了周而復始泡麻將館的生活。
在麻將館他認識了在醫院工作的李峻,李峻一開始給張文華的印象特別好。
李峻雖然是個醫生,但與張文華在一起時毫無架子,兩人似乎還有些「臭味相投」,經常一起喝酒。
一次兩人在酒桌上閒聊,李峻表示自己有賺錢的門路,問張文華是否願意參與。
張文華的生活早已捉襟見肘,自然連連答應,後來張文華才得知,李峻帶自己進了傳銷組織。
張文華似乎確實有作姦犯科的天賦,在傳銷組織中混得如魚得水,沒過多久便成為了組織中的一個小頭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翻身後的張文華開始變得自以為是,與李峻的關係也日漸緊張,李峻認為張文華有今天,全要仰仗於自己的提攜,而對方卻似乎不知感恩。
而張文華認為李峻多次在外人面前不給自己面子,他早已視其為眼中釘,眥眥必報的張文華早已忘乎所以,想找個機會給李峻點顏色看看。
這期間兩人大打出手,李峻被張文華打傷住進了醫院,隨後李峻揚言一定要追究到底,讓張文華一無所有。
剛剛嘗到生活甜頭的張文華此時才想明白,自己根本不是李峻的對手,於是趕緊買了一些保健品去探望李峻。
從那以後張文華明白李峻已然成為自己的威脅,只要他還活著,就會一直壓制著自己,於是他把心一橫,決定殺掉李峻。
殺人說起來容易,但自己一人始終沒有把握,他找到了徐浩,徐浩聽到張文華要殺人,身為小學老師的他自然連忙拒絕。
但禁不住張文華連日來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徐浩生性本就軟弱,加之張文華數次提到上學時期自己為其出頭的事,使得徐浩始終覺得自己虧欠張文華。
最終徐浩同意了協助張文華,兩人約定幾日後邀約李峻喝酒,到時再伺機將其勒死。
最終,兩人在李峻酒後意識模糊的情況下,將李峻殺害,張文華為了毀屍滅跡還將其面部刮花,隨後拋屍在加油站附近的花壇里。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警察第二天便發現了屍體,經過調查,很快鎖定了兇手便是徐浩和張文華。
徐浩則在三天後迅速落網,而張文華則進行了極為戲劇性的操作,他一連給警方寫了數封「坦白信」,內容交代了犯罪經過。
睚眥必報的他始終對徐浩當年沒有幫助他的事情懷恨在心,揭發其為案件主謀。
最後一封信則表示自己十分後悔,且夜不能寐,於是準備自殺謝罪,請警察不要再找他了。
而辦案經驗豐富的刑警們,怎會相信他這幼稚可笑的「自白書」,於是繼續加大力度予以抓捕。
讓警方沒想到的是,張文華猶如人間蒸發一般,就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當中。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張文華早已因其他案件的東窗事發,而被執行了槍決。
而本來前途光明的徐浩,因為意志不堅定而誤入歧途,最終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
他的父親因為其四處奔走而突發了腦溢血,在醫院病故了。
他一直在等待的證人張文華早在9年前就已經死了,聽到這一消息後,他悲憤交加,忍不住痛哭流涕。
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殺人之後的張文華不但不思收斂,竟然偽造身份,繼續犯案,落網後還妄想利用假身份以減輕罪責。
在二審的法庭上,他陳述時表明自己十分後悔,我想他的後悔並不是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而是因為自己要承擔的後果。
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始終不會缺席。真兇雖然早已落網,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給被害人帶來的傷害確實一生都無法治癒的。
所以防患於未然,懲罰犯罪者並不是唯一的目標,找到其犯罪根源,加以梳理和規避,才是社會逐漸走向文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