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一篇小故事,給大家講述生活中的一些大道理!」
前不久,在省城跟兒子居住3年的鄰居郭大爺夫妻倆,突然跑回了老家,並且是大包小包的,自己打車回的家。
當時我們這些作為幾十年的鄰居都十分不解,這不過年不過節,小孩也沒放暑假,怎麼郭大爺夫妻倆就跑回老家來了?
我們都以為他回來辦什麼業務的,結果一問,郭大爺卻表示,和兒子兒媳結仇了,這次回來就不打算回兒子家去了。
聽到郭大爺這麼說,我們就更加好奇,怎麼去省城住了三年就跟兒子兒媳結仇了呢?
在我們的印象里,郭大爺的兒子兒媳也都是高知識分子,兒子是博士畢業,兒媳是本科畢業,雙雙都在省城某企業工作,收入很高,並且也很懂事孝順。
郭大爺夫妻倆還沒去省城跟他們同住時,每到過年過節,兒子兒媳都會回來陪伴過節,幾乎一年會回六七次,每個小長假都會回來。每次也是大包小包的東西,全是給郭大爺夫妻倆的。
那時候我們都挺羨慕郭大爺夫妻倆,養了這麼孝順的兒子,又娶了這麼不錯的兒媳。
所以,對於郭大爺和兒子兒媳結仇,我一開始是不太敢信的?
而真正了解郭大爺在省城那三年發生的事,我才漸漸明白其中原因。
郭大爺說,他們剛去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兒子兒媳很歡迎他們,尤其是兒媳婦,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熟悉省城的環境,連續請了好幾天假,帶著他們到處逛。
還幫忙介紹了幾位小區的大爺大媽給他們做朋友,平時也安排了他們夫妻倆,閒了可以去打麻將,跳舞、唱歌等等,只要能按時去接孩子,其他的兒子兒媳都不會過問,隨便郭大爺夫妻倆怎麼娛樂。
郭大爺夫妻倆去省城,也是享受一回,可他們以為這樣的幸福生活會一直很長久,結果半年過後,就慢慢變了,很莫名地就會和兒子兒媳起矛盾。
郭大爺說,那時候兒子兒媳對他們就失去了熱情,多了更多是厭煩似的。平時會因為做的飯菜不合口味,帶孩子帶出病了,或者是家裡的衛生沒搞好等等,然後就會被兒子兒媳說來說去。
不過這些都是小矛盾,家家都會有的,他們夫妻倆也能忍受。
但半年前,郭大爺的兒子兒媳發生了一些矛盾,這本來就是小年輕夫妻倆的事,可郭大爺老伴卻硬要去插一腳,幫著兒子罵兒媳。
然後氣急了還把家裡這點事,跟小區其他老人說了,最後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小區里對小年輕吵架之事議論紛紛。
就這樣,兒媳就怨死了婆婆,天天沒個好臉色。看著兒媳這麼對待婆婆,作為公公的郭大爺也看不下去,認為不就一點小事麼,根本不至於這麼在乎,並且傳出去的事都是真事,實話實說而已。
所以,郭大爺就站在老伴這邊,開始一起責罵兒媳,最後呢,兒子看不下去,為了小家的安寧,就幫著兒媳把他們兩老趕回了老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聽了郭大爺在兒子家的一些事情後,雖然郭大爺一直說是兒子兒媳的錯,很多父母也會站在郭大爺那邊說話,認為郭大爺夫妻倆也沒啥太大的過錯。
但我作為年輕一輩,卻覺得這件事,還是郭大爺夫妻倆錯得更多。因為他們就不該去兒子家同住,兩三代人住在一起肯定會有矛盾的。
還有他們夫妻倆也不該,說兒子兒媳的私事,其實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最看重自己的隱私,家裡有啥事,一家人知道就好,可郭大爺夫妻倆卻還是到處跟人家說,這不就是把年輕人的臉面,拿給外人踩踏嗎?
這換做誰都會不好受,尤其是看見是自己的公婆父母這麼製造不好的聲音,更不會好受。
所以,通過鄰居郭大爺家的事,想告誡大家:要想老了和兒子兒媳不結仇,這四件事真不要做,尤其是獨生子的父母們,就這麼一個兒子,真的要好好經營維護好。
一、不要住在一起
雖然住在一起看似能增進親情,但實際上,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飲食習慣等等,都是存在不同差異的。長時間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這些差異就很容易會引發各種矛盾。
特別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再孝順,也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父母帶著不同的生活習慣,長時間居住在一起,那麼就會影響到年輕人的生活。從而,任何小矛盾小事情,都會被放大,久而久之,兒子兒媳就會嫌棄你,討厭你。
二、不要插手兒子兒媳的生活
兒子兒媳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父母過多地插手他們的生活,不僅會讓他們感到束縛和壓抑,還會讓他們感到厭煩。
好不容易成年了,本想著自己過自己的生活,結果卻還要像小時候那樣,被父母管控著,被迫要按照他們的安排來生活。
試想,如果你還被父母管控著,這不能做,那不能幹,一切聽他們的,這樣的情況,你們還會喜歡麼?
人生來就是要獨立的,父母過度插手子女的生活,看似為子女好,實則卻會讓子女很沒面子。
三、不要跟外人說兒子家的任何事
家庭是每個人的私密領域,其中的喜怒哀樂、矛盾紛爭都應該在家庭內部解決。
如果父母經常把家裡的那點事跟外人說了,尤其是一些負面的事情,不僅會損害子女的形象和聲譽,還可能會加劇家庭內部的矛盾。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面子,不希望自己的私事,被別人知道或議論。
所以,父母要想老了,和子女的感情還很好,這件事千萬不要做,別為了一時口舌之快,毀了子女的一切。
四、不要干涉孫輩的教育
在教育孫輩的問題上,老人和年輕父母往往存在一些觀念上的差異。如果老人帶孫子時,過多地干涉孫輩的教育,就很容易引發與子女之間的爭執和不滿。
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更寵愛科學育娃,而老人那一套老方法,已經過去了,不再適合現在的小孩。就比如常見的,老人想要孫輩早點學家鄉話,這樣才不會忘本。
但年輕人則認為,孩子在城裡讀書,就應該先學好普通話,這樣才不會影響小孩的口語發音,不然混著一嘴家鄉話,那就白上學了。
另外子女才是孫輩的直接監護人,他們有權利和責任決定孫輩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子女的教育決策,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但絕對不能過度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