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老人與海》:「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人一旦非常在意自己缺少什麼,就會失魂落魄,感覺這也缺,那也缺,接著就會悲觀,覺得命運對自己不公,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覺得自己那麼好的人不該被冷落,覺得自己那麼有才,不該懷才不遇。
悲觀的情緒打開了缺口以後,就會排山倒海湧出來。或許你在這樣的狀態下覺得自己所思所想都有道理,但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這是在怨天尤人,你不可能因為胡思亂想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既然這種狀態對我們的身心不利,我們就應該有所克制。同時,要好好想想憑藉現有的東西能做什麼,哪怕你邁開步走出一米,也比你原地踏步要好;哪怕你腳踏實地多賺一塊錢,也比留在原地怨天尤人要好。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能否戰勝挫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具備這種「自律」的心態。沒有誰的人生會一直順利,都會遇到挫折。如果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那你過不上想要的生活也是活該。
下面這個女人對待自己的婚姻時,就用到了上面所講的「自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東林老師,您好:
女人為了愛情奮不顧身,如果能得到幸福的婚姻,當然可以說女人應該為了愛情奮不顧身。但如果奮不顧身的結果是不幸的婚姻,為愛情奮不顧身就是一種盲目的表現。
我的婚姻經歷屬於後面一種情況,曾經我也堅信女人應該為愛情奮不顧身,堅信真愛能夠勝過一切,哪怕我婆婆從一開始就對我不好,對我爸媽不敬,我爸媽不同意我嫁給他,我還是一意孤行跟他結婚了。
我當時想得很美好,被自己奮不顧身的行為所感動。感動之餘,還同情男方,覺得單親家庭的他本來已經很可憐了,如果我離他而去,會讓我良心不安。
我自認為他會感念我的付出,認為他會知恩圖報,會把我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而婚後的事實證明,我為愛情奮不顧身,到頭來只感動了自己。
我不反對他對婆婆有孝心,但我受不了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把婆婆接到家裡住,並不是一件小事,而他卻自作主張,不跟我商量就把婆婆接到了家裡。
我自欺欺人地想,既然婆婆已經來了,那就讓她住下吧!只要她能跟我好好相處,我不能有什麼怨言。
只可惜,她不是好婆婆,她的到來,帶給我的儘是折磨。
每次都是她沒事找事跟我吵架,每次吵完架都會「惡人先告知」,跟她兒子說我欺負她,接著她兒子就會教訓我。
或許她覺得這樣折磨我不過癮,到後來,除了惡人先告狀慫恿她兒子教訓我之外,還慫恿他跟我離婚:「你媳婦欺負我,趕緊跟她離婚!」她兒子乖乖照做,再次教訓我的時候,就開始拿離婚要挾我。
我一忍再忍,一讓再讓,卻依然無法讓他們滿意。我曾經一度迷惑不解,為什麼做個好妻子和好兒媳就那麼難?我真的有那麼差勁嗎?後來或許是突然開竅了,我認識到不是自己太差勁,而是他們母子倆不是好人。
對的人受懲罰,錯的人卻不知悔改,我覺得我不能任由這種婚姻繼續下去。我開始嘗試著扭轉局面,要求婆婆離開,結果卻得到了這樣的反擊:「我兒子家就是我家,你沒資格讓我滾,該滾的是你!」
她跟她兒子說了以後,她兒子也說了同樣的話。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我覺得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沒等他拿離婚要挾我,我就率先提出了離婚。
他們會不會遭報應我不知道,我也沒必要繼續在意他們不是好老公和好婆婆,我只知道,我還要繼續活下去,我還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他們在身邊干擾我,我才能活得更好。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很多人的婚姻出問題,都是「盲目」惹的禍。
只有少數人盲目對待愛情可以僥倖獲得幸福,大多數人盲目對待愛情並不能獲得幸福。
不管愛情還是婚姻,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不是你做了「自我感動」的事就可以美夢成真,你需要深入了解對方,需要準確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你奮不顧身。只有做了這樣的鋪墊,你才會得到穩穩的幸福。
話雖如此,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盲目對待愛情,因為他們很享受「自我感動」帶來的錯覺。這種錯覺會使得她們堅信自己的付出一定能得到回報。
對於這樣的人而言,如果你僥倖獲得了幸福,恭喜你;而如果你像上面那個女人一樣,得到的是不幸的婚姻,之後的路該何去何從,你需要慎重考慮。
如果你認清了不幸跟自己的盲目有關,但依然不願意離婚,那你就不該抱怨自己缺少了好丈夫和好婆婆,而應該想想憑藉當下所擁有得到東西,能否扭轉全局。
除了這條路以外,那就是離婚,及時止損,及時斷舍離,不要糾結為什麼自己得不到善待,不要糾結你老公和婆婆為什麼對你不好,認定他們不是好人就夠了,接下來就專心思考下應該怎樣開展以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