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這麼一種現象,一些有兒子的老人,在親家面前有一種高人一等的自豪感,認為自己是主人,如果親家在兒子家裡生活,那就是不合理、不應該,完全不考慮兒媳婦和親家的感受,忽視了兒媳婦的存在。
這天,楊波一臉嚴肅地對妻子王玉說:你媽在我們家裡住的有一段時間了,是否還打算在這兒養老了?該讓她回家了!
王玉瞪了一眼楊波,冷冷地說:這是我媽給我的陪嫁房,是我的房子,我媽住在這兒不應該嗎?我看,應該是你媽和你都從我的陪嫁房裡滾出去!
王玉和楊波是自由戀愛的,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由於楊波的父親去世得早,是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因為家裡貧困,結婚時買不起房子,王玉的父母給王玉送了一套陪嫁房,結婚以後,他們就住在了陪嫁房裡。
楊波結婚以後,想到母親一人把他撫養大,很辛苦,就把母親劉婆婆接進家裡養老。
自從劉婆婆進家裡以後,婆媳就有了矛盾。因為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不願幹家務,王玉家裡條件比較好,在娘家時家務都是母親干,因此,結婚以後,王玉仍然是不願意幹家務。平時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不是劉婆婆干就是楊波干,劉婆婆十分不滿,經常指責王玉:一個女人不幹家務,像什麼話?在娘家時你媽沒教育你怎麼做個好媳婦嗎?這話衝撞了王玉,她氣憤地吼道:不許你說我媽!你幾十歲的人了,住家裡不幹家務幹什麼?白吃飯嗎?劉婆婆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兒子的家,吃的我兒子的,該吃!婆媳兩個吵了一架。
一天,王玉的母親李婆婆給她打電話,想到她這兒住一段時間。前年,王玉的父親去世以後,母親一直跟著哥嫂生活,現在母親想到女兒家住一段時間,王玉當然很高興,就讓哥哥把母親送來了。
李婆婆剛住進來時,親家劉婆婆沒有說什麼,但是,表情冷淡,幾天以後,劉婆婆對李婆婆說:這可是我兒子的家呀,你打算住多久?是不是你的兒子不孝順,打算在女婿家裡養老?李婆婆很生氣地回擊劉婆婆:這也是我女兒的家呀,我住我女兒的家裡是應該的,別忘了,這套房子還是我送給女兒的陪嫁房,房產證還是我的呢!
劉婆婆被李婆婆說得啞口無言,但是,她認為,房子是你的又怎麼樣?你的女兒是我的兒媳婦,還是得聽我兒子的!此後,劉婆婆經常在李婆婆面前甩臉,不給李婆婆好臉色,李婆婆滿不在乎,經常唱歌、出去跳廣場舞、買好衣服,氣劉婆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