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幸福的家庭,體現在父母慈愛,子女孝順,互相關心和體貼,當子女年幼時,父母會甘心情願付出,那個時候的子女也安心享受,當父母年邁,子女長大成人後,逢年過節回家團聚,如果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享受父母的照顧,把家當成旅館,享受年邁父母的照顧,這似乎有些不像話,可如今這個社會,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
常聽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滿腹學問,懂得感恩,會懂得孝敬父母,這些話聽起來很美麗,可真的是這樣嗎?
在小區門口65歲賣油粑粑的尚阿姨,兒女雙全卻不喜歡過節的苦命女人,今早上陪著女兒去買粑粑,在等候的過程中,阿姨談起自己的兒女,搖頭苦笑,一臉無奈,究竟是怎麼回事?
分享她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自述人:尚阿姨(化名)
我今年65歲了,這輩子確實有點苦,老伴又走得早,好不容易供倆孩子上完大學,又幫著他們成家立業,我覺得會輕鬆一點了,可每次兒女過節回家,真是要了我半條命,雖然是一家團聚,可我真不喜歡這樣的團聚。
元旦快放假前,兒子和女兒雙雙打電話來,讓我早點多準備一些他們想吃的東西,而且每次都會提前通知,好像訂餐一樣,這麼多年了,似乎形成了這樣一種習慣,我也沒辦法,可能是自己給慣出來的吧?
元旦前一周,兒子打電話來說,要吃牛肉餡的餃子;兒媳婦不吃牛肉,讓我燉點豬蹄;女兒打電話說想吃腌羅卜、煙燻魚,還一再叮囑我多備點,孩子們又喳喳嗚嗚「點」了一堆,什麼糖醋排骨、麻辣鴨塊、糖果餅乾、水果......
哎,不是我怕花錢,也不是捨不得,可要準備這麼多東西,我老太婆怕記不住,用個小本本記了一大頁啊!
接到小輩們的「訂單」後,為了備齊這些東西,我一手拿本子,一手提菜籃子,先去菜市場,再去大超市,一連跑了三天,總算備齊了,洗的洗,熏的熏,反正都是我的活,也沒有人幫忙,都習慣了。
那幾天我也累得腰酸背痛,渾身都不舒服,連平時的小攤也不擺了,得好好休息二天,那牆上掛著的日曆,仿佛在提醒我,更艱巨的任務還沒來呢!
其實我也不想這樣,我也想去飯店吃省事兒,以前兒女回來也試過,但每次都是我掏錢,說實話有點負擔不起,一頓飯下來幾百塊沒了。
31號下午6點多,兒子和女兒兩家人都到了,孩子們想去老街轉轉,想吃糖畫、糖葫蘆,兒媳婦和女兒沒進家門,在半道上就帶著孩子們就去了,兒子和女婿到時回來了,可兩個大小伙子,一邊沙發上躺一個,只聽到他們一邊吵吵,快上、上、上,一邊罵人,估計又是在玩遊戲,只有我老太婆一個人,在廚房裡忙得團團轉。
忙了2個小時,飯菜終於上桌了,去老街玩的小傢伙們回來了,女兒笑呵呵表示,來的時候太匆忙了,沒帶什麼禮物,剛剛陪孩子們逛街時,順便帶了一箱牛奶,兒媳婦也是空著手,不過她還挺客氣地說,媽媽辛苦了,等會要多吃一點。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呵呵,我不想要什麼禮物,可似乎也期待些什麼,不過也都習慣了,四個大人喝著啤酒,吃著菜,孩子們聚在一起打鬧玩遊戲,家裡確實挺熱鬧的,可我哪邊都摻和不進去,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啊,又只能跑去廚房煮餃子咯。
從他們一回來,折騰到晚上九點,我已經是精疲力盡、腿也酸胳膊也疼了,隨便吃了幾個餃子,就悄悄地回到房間裡休息去了,一眯眼到了夜裡1點,我起來一看兒女們都休息了,但客廳卻是像鬼子進村一樣,一片狼藉,我搖了搖頭,一邊收拾,一邊嘆氣,我在想兒女們這是住旅館呀,而我是服務員吶!
元旦早上,沒有一個人起床,我輕手輕腳地收拾好,出門去買早餐,等兒女們起來吃完早餐後,兒子說要參加朋友聚會,中午不用準備他們一家的飯菜,女兒也說要帶孩子出去玩,中午也不回來吃飯,只不過有些換洗的衣服,女兒笑呵呵地說,媽媽幫我們洗洗唄!
其實,我也挺理解兒女們的,平日裡工作都忙,也沒太多時間玩耍,這好不容易休息幾天,放鬆一下也正常。
可是,沒有人顧及我老太婆的感受啊!
是啊,沒有人顧及我的感受,明面上說陪我過節,但自從回到家以後,連說說話,聊聊天的機會都不給我,當然我也只是在心裡發發牢騷罷了,反過來想想,自己忙進忙出這是為什麼?還不是為了兒女們能開心,就夠了!
晚上,兒女們兩家人都回來了,女兒悄悄跑到我的房間,像做賊似地問我,哥哥嫂嫂給我多少紅包?我只能實話實說,沒紅包,我說自己擺攤能養活自己,不需要兒女給錢,兒女東拉西扯半天,還叨叨哥哥是「耙耳朵、妻管嚴」,在家裡沒地位,啥也不是。
可女兒的話剛說完,兒子推門走了進來,當著我老太婆的面,質問女兒為什麼這樣說?哥哥不像哥哥,妹妹不像妹妹,互不相讓,你說一句她頂一句,吵起來了。
原來兒子早在門口聽到了,我感覺心裡酸酸的,這兒女想幹嘛呀?有這樣孝順母親的嗎?我氣得把兄妹倆趕了出去,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流淚。
兄妹倆出去後,吵鬧並沒有停止,我也懶得去說了,由他們吧!
後面不知道誰贏了,戰火停息了,天一亮兩家人就收拾好,這是要回去了,我一點挽留的意思都沒有,心裡巴不得他們早點走,我也輕鬆一點。
臨走時,兒子女兒都說過年時再來看我,可我只能苦笑著說:好!
但內心深處是不想呀,如果僅僅是為了回來享受我的照顧,讓我老太婆伺候他們,我想不來也罷,但我說不出口啊,自己的孩子,又能怎麼辦呢?
尚阿姨一邊嘆息,一邊給我女兒撿粑粑,她說家醜不可外傳,可這些事不說出來,憋在心裡實在難受,說出來舒服多了,臨了還叮囑我,回家看望父母時,千萬不要學她的兒女們,能夠幫幫父母,哪怕是洗洗碗筷都好,不要把家當成旅館,把父母當成服務員,不然這樣會傷父母的心吶!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也深深地記住尚阿姨的話,雖然平時回去也有幫忙父母動手,但還是不夠,我想以後回去,一定要多做一點才是,不能讓父母如同尚阿姨一般,有苦難言!
所以,當我們在年幼時,心安理得享受完父母的照顧後,那麼在父母年邁之時,是不是可以讓父母享受到,我們發自內心的一些照顧呢?
結語
聽完尚阿姨的故事,非常感嘆,也很自責,有些時候,當我們回到父母身邊,享受年邁父母的照顧,覺得是一種習慣,一點羞愧感都沒有,儘管我們在外工作忙,但這也不是回到家安心享受的藉口,關心和照顧是相互的,沒有誰天生只能享受,不會付出,父母也是人,父母也需要子女的回饋,雖然父母不說,但我們卻不能不做啊!
也許,如今的年輕人,雖然學識豐富,在順境中成長,被喂養長大,覺得父母的疼愛是理所應當,以為孝順父母,只要回家看看,哪怕啥都不做就是孝順,那麼這孝順豈不是太簡單了嗎?